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如下:
1、曹操善于指挥。官渡之战前,曹操主要一条,就是抓住了袁绍遇事迟钝、行动迟缓的特点。白马之役,他声东击西,分散了敌人的优势,也是由于掌握了袁绍胆小怕事的特点。袁绍如果分秒必争地强渡黄河,同颜良会师,曹操未必能在白马之役中打胜仗。
特别在最后的决战中,由于许攸的到来,曹操摸清了袁绍的底牌,看准了袁绍的薄弱环节,才能作出一举战胜袁军的决策。
2、曹操善于用兵。在官渡之战中,我们看到了曹操,善于充分运用自己兵力的许多案例。他的一万人马,在东征中,既打了刘备,又防卫了袁绍,一个兵当了两三个用。在最后决战中,五千人马,北打淳于琼的护粮部队,南打袁军大营,也是一个兵当了两三个用。而袁绍呢,在曹操东征、后路空虚的情况下,他的十万人马基本没动窝,一个兵顶不了半个用。
白马之役中,上当受骗,被敌人牵住鼻子来回折腾,形同疲劳游行,后头打了一个追击战还失败了,也是一个兵没顶半个用。最后决战中,他的主力部队放弃了曹操的主力不去打,等于没起作用。荀彧说,袁绍是庸人中的雄杰,只会集聚人众,而不会运用。这个评论,真是一针见血。
3、曹操多谋善断。官渡之战中的曹操是多谋的,但同时,他又是善断的。有时在决策战略的大间题上表现得很犹豫,但是确定之后,却又很果敢。在官渡之战最后决战的关键时,我们甚至看到了他一往无前毫无犹疑的性格。这时他一点也不反复,一点也不退缩。在决战的进行中,他的左右害怕袁绍的援军到来,要求分兵抵御。
这个建议受到了他严厉的斥责。因为战斗已经到了生死的紧要关头了,曹操的士兵不比淳于琼的多,分兵势必减弱进攻能力、拖延解决战斗的时间,弄不好,甚至会全盘失败。这种时候,每一分钟都是关键,只要尽快打垮淳于琼,就是袁绍的援兵来了,也没有关系。
而拖延时间,打不下淳于琼,敌人的援兵一到,两面夹击,就是分兵抵御也很困难,而且根据推算,从曹操向淳于琼发起攻击,到袁绍的援兵来临,有一个时辰的间隔,敌人援兵未到跟前就分兵,等于白白浪费自己的战斗力,减少自已战斗胜利的可能性。
4、曹操有粮可依。军队的后勤供应,特别是粮食问题的尖锐性。官渡之战双方的困难,都尖锐地表现在,粮食供应问题上,这个情况再一次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军事原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徐晃对袁绍运粮队的第一次轻袭,是曹军由相持中的被动转入主动的开始,曹操对袁绍运粮队的第二轻袭,则引起了袁军的混乱,直接导致了袁绍集团的全面崩溃。粮草问题作为影响全军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官渡之战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5、曹操有后台。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曹操,之所以能打胜仗,就是他善于运用自己的智囊团,在战争问题中,他在战争中的些重要决策,几乎没有一条不是与自己的智囊团,反复商量的结果,尤其在进的决定。从战争开始的决策东征,到许攸献计,最后决战,我们都可以看到他这种善于用人的能力。
官渡之战的失败者袁绍呢,他阵营中足智多谋的人才很多,例如沮授、田丰都是当时谋士中第一流的人才,但是他不用,各种好的意见也不少,但是他不听。他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矜忌自恃,有的谋士甚至因为意见不合,还被他囚禁、赶跑,直接导致了袁绍集团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