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初中作文

 我来答
少盐刮油c0
2022-08-08 · TA获得超过551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7万
展开全部

  第一篇: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开始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却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可见,平凡的人往往能够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平凡也是一种风度。

  妈妈从来都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信奉佛教,走到哪里都会做好事,她能感染别人也积德行善。她总说:人要学会积德。”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天,知了在树上“吱”“吱”地叫着。爸爸带我们一家人去北京玩,我们走上了一个大桥,准备去那歇歇,可让我意外的是,桥上有许许多多的穷人、残疾人在那要钱,更悲惨的场面是他们竟被来去的人们歧视、嘲笑。可接下来的一个场面使我惊呆了:妈妈竟让把他们扶起来,并从裤兜里拿出钱给他们分,那些人们纷纷向妈妈点头鞠躬。我仿佛被妈妈的所作所为感染了,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出钱来送到他们手中。我看到他们流出了眼泪,有的人竟然给我们跪下了,他们和妈妈说:“大妹子,我该怎么谢你啊”。我不禁想起了雷锋,心里想:“和雷锋比起来,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妈妈不仅爱帮助人,而且是一个有菩萨心肠的人,就算一个小小的生命她也舍不得杀,并经常帮助小动物。那是五月的一天,妈妈和我准备去姥姥家,正好路过一家饭店,看见两个人走出来,他们背着一个大袋子,袋子里关着许多东西。妈妈问她们是干什么的,他们说:“捉了一天的麻雀,送到饭店里卖了换点钱,饭店不要”。妈妈沉默了一会,说:“我全买了,你说多少钱吧”。那两个人说:“这是20只,40元卖你了”。妈妈没有思考,把钱给了他们。妈妈把那些麻雀们都放了,最后有一只小麻雀不会飞了,妈妈把它放到了草丛里,并给她准备了充足的粮食。妈妈的所做作为,使得那两个人目瞪口呆。那两个人说:“大姐,这钱我们不要了”。而妈妈说:“不要哪行啊,如果你真有那份心的话,以后就不要在伤害那些小生命,保护它们”。那两个人好像也被妈妈感染了,目送着我们离去的身影,深深地鞠了一躬。

  自我懂事以来,妈妈的所作所为,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感染着我,使我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想妈妈应该是:“妈妈经事百千件,好事感染百千人”。妈妈就是一个平凡的妇女,但她能创造不平凡的事,感染她所认识的人。我相信,社会上一定还有许许多多的“雷锋”,我们要“学习雷锋好榜样”。

  第二篇: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今天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钱江晚报记者梁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听了梁老师对于通讯报道的介绍,我明白了写通讯报道并不是一定要重大的、影响很广的事件,其实也可以写一写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情,写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平凡的人和事也有许多不平凡的地方。比如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程有为。

  程有为,也许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不大爱说话,但他却有着一颗帮助别人、愿意为大家服务、积极向上的心。这些很多同学都做不到。

  那一次是选值周班长,这是一个为大家服务的小岗位,一开始一个人都没举手,忽然,只听“嗖”的一声,一只小手举了起来,大家闻声望去,不禁惊呆了,竟然是最不起眼的程有为,回想起平时的点点滴滴,想起了一直默默帮助别人的他,我不禁有些惭愧,每个人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缺点,但同样有着我们需要学习的优点,他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平凡的他有着不平凡的特点。

  第三篇: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但他们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

  他没有警察的威风,没有伟人的风度,也没有歌手的名气、气度非凡。他就是一个很平凡的老大爷——小区中的清扫员。

  我们小区中的这位老大爷,姓张,大家都叫他“张大爷”。张大爷有一头黑白相间的头发,两鬓斑白,六十岁。张大爷有一副和蔼亲切的面孔,慈祥的笑容。刘大爷身高一米六五,不是很高。

  张大爷在小区中同时担任这两项任务:晚上当警卫,白天清扫街道。他的任务很重,每天起早贪黑。张大爷就住在警卫室里。屋内很简陋:一张桌子,一张床,还有锅具这几样简陋的生活工具。每当妈妈早晨七点送我上学时。,张大爷早已在自己的岗位上忙起来,清扫垃圾;爸爸晚上十点多回家后,说:“张大爷还在岗位上;没休息,真是爱岗敬业的好老汉!”

  有一天,张大爷的几句话,让我更加喜欢张大爷。

  这天,我和“曹大头”(曹申奥)去康华的小广场滑滑板,刚走近门口,张大爷出来,说:“小子,出去玩呀!”“嗯!”我回答,张大爷又说:“过马路时走斑马线,小心点,安全第一。”听后,我便出发了。张大爷的几句普通的.话,让我心中涌出一股暖流。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出去买菜。这天,天阴沉沉地,乌云密布,天边偶尔划过一道闪电,偶尔传出可怕地轰轰声,令人毛骨悚然。我和妈妈心想:只要我们快点买菜,雨应该不会下大。我和妈妈狂奔起来,买好菜后出来的情景让我们大吃一惊,简直就是倾盆大雨,像泼,像倒。我心想:怎么办!怎么办!我们又没带伞,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顶着菜,跑!我与妈妈又飞奔起来,跨过水坑,跳过小水洼,终于回到了小区门口。这时,张大爷看到我们,急忙打上伞出来迎接我们。我们在警卫室里烤着火炉,张大爷给我们擦脸。张大爷举起伞对我俩说:“走,我把你俩送回去!”打着伞的张大爷半个身子在淋雨,清瘦的脸上淌这雨水,我看后,心里很过意不去,张大爷把我们送回家后,一步步又打着伞回岗位去了。

  看着他那苍老的身影渐渐在雨中消失,我心想:真是一位好大爷。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张大爷一心只想着服务大家,不求回报有多少,真是一个好党员!

  第四篇:平凡的老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啊啊啊啊……”大清早,谁在乱叫呀?随着声音望去,哦,是聋爷爷啊。瞧!他又拿着那把大扫帚在扫地呢,仿佛不知疲倦。

  岁月的风霜在聋爷爷脸上刻下一道道皱纹,蜡黄的脸上有着一双几乎要迷成一条缝的眼睛,头发“所剩无几”,他的手有小蒲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像树皮。每当他见到熟悉的人时,总会咧开大嘴,发出“啊咦呀呀”的声音,虽然听不懂,但谁都知道,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友好的表达方式。

  聋爷爷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有着一股不平凡的魔力,虽然大人们讨厌他,但我们小孩却喜欢他,亲切地叫他“聋爷爷”,因为,他常常帮助别人。有一次,中午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忘了带钥匙,爸爸妈妈又不在家,肚子已经唱起了“空城计”,还急着要上学,那孩子急得“哇……”一声哭了,聋爷爷看见了,把他迎进屋里,端出白米饭和香喷喷的菜给他吃,发出“啊咦呀呀”的声音,好象在说“快吃吧,吃了去上学,别耽误了学业。”

  聋爷爷不仅热心助人,还每天坚持打扫花坛边道路的卫生,如果你在清晨来到那条小路,你就能看到他忙碌的背影,听到扫帚扫地时发出的“沙沙”声,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总是默默地为大家创造一份干净、清新的环境。

  聋爷爷,他不是一个科学家、伟人,但他却是一个不平凡的老人。

  第五篇: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我们一直有一个纠结,那就是组织到底是要平凡的人?还是要不平凡的人?如果要的是平凡的人,那还要什么招聘?招聘不就是尽量在选择优秀的人吗?如果要的是不平凡的人,那公司岂不成了超人的世界?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对这一纠结的问题有着明确的回答,他说,组织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用人所长,而所谓用人所长,讲的并不完全是用某个人的所长,而是要建立起一种机制,去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他强调,如果公司要求的都是卓越的天才,那天下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持续。

  为什么德鲁克要这么说?我的理解是,第一,他是用客户价值作为标准来衡量人的优点与缺点,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优点是什么?不是基于人对人的评价,而是基于客户价值标准。这就是德鲁克所说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员工领取工资是因为他们创造了有效产出,而不是因为他们讨上司欢心(please)。”

  第二,德鲁克讲的用人所长是基于制度设计的角度,而不是从个人才能的角度而言的。德鲁克强调,组织的效能是由组织本身创造的,而组织创造效能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作文 每个人管理好自己去为客户创造价值。如何管理好自己?方法有三个,一、学会合作;二、学会在制度制约之下行动;第三、学会做最擅长的事,而尽量不要去做不擅长的事。

  有了这两点,公司就建立起了一套客观的用人标准,建立起一套制度化流程化的工作体系。而这同时也就是人才招聘的标准,因为每个公司所提供的客户价值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样的客户价值,侧重点与服务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招聘的时候,要去寻找在这方面最擅长的员工。所以,招聘不但需要,而且很重要。

  事实上,要真正理解德鲁克这一思想,可能我们要深入到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原罪”思想。所谓“原罪”,讲的是每个人都必然会犯错,既然每个人都必然犯错,那么,组织如何建立在个人“原罪”本性之上?结论是基于“人性之恶”来建立行为的制约机制。这就是德鲁克所说的,我们可以在组织属性与组织管理的结构体系上下功夫,让组织绩效与个人长处相关(We can so structure as to make the strength relevant),而让人的缺点与组织绩效无关。

  有了这样一个入口,我们就不难理解德鲁克下面这番话,他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相信这样的观点:“我不能放弃某人;没有他,公司便会陷入困境(in trouble without him)。”他们知道,如果某人“不可缺少”,那么大概只有三个原因:

  其一,此人实际上并不是个称职的管理者(incompetent),因为他只有在上司特殊放松的关照下(carefully shielded),他所谓的才华才能在公司中发挥。

  其二,此人的长处被误用(mis-used)来支撑一个软弱的上司(weak superior),这个上司没有别人的支撑,自己就站不住。

  其三,此人的长处被误用(mis-used)来掩盖某些严重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因为此人的存在而被人为地掩盖了。

  不管是哪种情况,这种“不可缺少的人(indispensable man)”应该立即调走(moved)才好,否则,这种误用长处的做法将会毁掉此人。

  由此我们也就懂了,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喜欢“超人”?这是因为这些“超人”可以用个人才能,来弥补公司的制度缺陷、组织缺陷与流程缺陷,公司的管理越缺乏规范化,超人的作用就越大。但问题是,这些“能人们”在公司时间越长,公司在制度与流程体系方面就倾向“人治”,可“能人们”总有一天要离开公司的,一旦他们离开,公司会如何?

  更重要的是,与“超人”对应的是下属的依赖与平庸,既然凡事都有“超人”,碰到困难或冲突,总有超人能够摆平,整个体系依赖的就是“能人”,而不是共同认可的战略或方向,或者是客观的制度与流程,而这必然会导致下属的依赖。从另一方面讲,超人的存在让下属缺乏独挡一面的机会,下属的所长自然就发挥不出来,而这必然会导致下属的平庸。所以,在一家常常感叹缺乏人才的公司,往往是老板太强,或者重用能人,其他人没有机会成长,人才自然出不来。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先做人后做事”,这种典型的中国式用人方式,表面上歌颂“以人为本”,但用人问题上,一旦缺乏客观的客户价值标准,一旦缺乏共同认可的制度与流程,“做人”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在“做人”问题上,领导的标准与员工标准发生冲突的时候,按谁的标准?要知道所谓“做人”本身,就是一种人对人的评价体系,可以想象出来的结果是,最终胜利的标准大多是“领导标准”,我想,这恐怕也是不少管理者很喜欢成天把“做人”放到嘴边的原因吧。

  从更深的角度上看,“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或者说,“做人”是伦理道德标准,“做事”是商业交换的价值标准,一家优秀的公司,当然要把伦理道德标准置于商业交换标准之上,世界上优秀的公司莫不如此。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存在两类伦理道德标准,一类是企业伦理道德标准,这就是所谓的职业化标准;另一类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这是所谓的人际关系伦理,这两个伦理有相同,更有不同。

  比如对人的尊重,对公平正义的强调,都是两个伦理在提倡的,但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发展,背后便有这两种不同伦理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长期传统小农文化的国家,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社会伦理强调的是“家长文化(人治文化)”、“亲情文化”与“熟人文化”,而建立在市场经济之上的商业伦理强调的却是“自由竞争”、“契约诚信”、“合作共赢”等等。

  对于一个致力于建立持续增长的企业组织而言,首要的任务就是警惕那些在智力与能力上都卓越不凡的“超人”致力于发挥组织的独特属性,即在组织属性与组织管理的结构体系上下功夫,让组织绩效与个人长处相关,而让人的缺点与组织绩效无关。一句话,真正的用人之道,并不是去发掘超人,而是致力于去创造一种机制,让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