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水平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说话、作文等环节的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它着重于“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效果。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水平的做法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
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做好学生的榜样。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加强字、词、句基本功训练。
学生要读懂课文理解其思想内容、层次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首先要加强字、词、句基本功训练。学生只有把字音读准,把词意理解准确,才能够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的知识,是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和理解句意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阅读课文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充分理解该词语为什么用在这个句子里,而不用在那个句子里?某个句子用在这个段而不用在那个段?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既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又要使学生准确进行表达,从而培养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
小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能力方面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促使他们积极动脑,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不能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对课文的理解全靠老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被抑制了。其实好些课文或某些段、句读一读就能懂,教师刁;需要多讲。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深蓝的,淡清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学生一读就懂,并且朗读起来有声有色。当然有的课文学生读起来就没有那么流畅,语调、表情达意就不恰当了,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找出其原因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恰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启发学生将不懂的词、句勾画出来,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解答或由教师解答,让学生养成提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从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充分体会到,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形成和提高,好的阅读习惯在逐步养成。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阅读习惯,在班级内通过开展故事演讲、儿歌诵读比赛,评比出“阅读能手”、“阅读明星”等使学生获得一定成就感。在校外鼓励学生安排好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在家读给家长听,在学校读给老师听,或安排一定时间让其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表彰或发品给学生以鼓励,使每一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