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手抄报内容

 我来答
正香教育
2022-07-28 · TA获得超过553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3万
展开全部

   一、关于家风的手抄报内容:《诲学说》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玉不琢,不成器”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二、关于家风的手抄报内容:《袁氏世范》

  作者,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小人为恶不必谏”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

  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三、关于家风的手抄报内容:《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毋临渴而掘井”

  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四、关于家风的手抄报内容:《弟子规》

  作者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凡是人 皆须爱”

  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圈点】:《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