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承蜩文言文翻译注释
1. 古文翻译:佝偻承蜩
【原文】
(选自《庄子·达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gōu 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ó,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 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像枯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很多, 而(此时)(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因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得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注释】
1.佝偻:脊背向前弯曲。“佝偻者”即驼背的人。
2·承:(用长竿)取物。
3· 蜩:蝉
4.出:经过,取道
5. 锱铢: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比喻极少的数量或极小的可能。
6.厥:通“橛”,断掉的树木。
7.株枸:断残的树桩
8.凝: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
9吾;我
10:邪(yé):疑问语,“吗”“呢”
11:执:举
2. 古文翻译:佝偻承蜩
佝偻承蜩:比喻做事情专心,全神贯注,方能成功。
佝偻承蜩,读音:【gōu lóu chéng tiáo】出处:先秦·庄周《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故事: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
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3. 佝偻承蜩的原文及注释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gōu 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ō,拾取)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 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选自《庄子·达生》) 1.痀偻:脊背向前弯曲。
“佝偻者”即驼背的人。2·承:(用长竿)取物。
3· 蜩:蝉4.出:经过,取道5.道:方法5. 锱铢: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比喻极少的数量或极小的可能。
6.厥:通“橛”,断掉的树木。7.株枸:断残的树桩8.凝: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9吾;我10:邪(yé):疑问语,“吗”“呢”11:执:举12.适:到。
去13 顾:回头14 掇:拾取15 易:改变 。
4. 佝偻承蜩和孔子训子的译文,急~~~~~~~~~~~~~~~~~~~~~~~~
佝偻承蜩(tiao) 先秦《庄子》庄周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倾喟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喟乎!”孔子出游楚,遇见一个驼背老人,举着竿子捕蝉,象从地上拿东西一样方便。他请问老人有什么秘诀。
老人说:“刚开始联系捕蝉,我经常一只也抓不到,练习了五六个月以后蝉跑掉的机会就很少了;之后更加专心一致,抓不到的情况就更少了,到后来就象在地上拾东西一样容易。我的方法是先站稳身子,全心全意注意蝉的翅膀,不坐顾右盼,不因为纷乱的外部环境而影响自己的注意力,眼中看见的只有蝉,怎么会抓不到呢?”孔子感慨的对弟子说:“专一就能够静心,使得自己能够聚精会神,技术自然高妙,这位驼背老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啊!”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
’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
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5. 佝偻承蜩的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像枯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很多, 而(此时)(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因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得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6. 佝偻者承蜩1.用简洁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大意: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痀偻承蜩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倾喟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翻译: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适:到.地方去 十一:十分十一 易 :改变。
7. 庄子佝偻者承蜩解释仲尼(适1)楚,犹(掇2)之也
整篇翻译: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
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适:到。
掇:拾取。累:累迭。
槁:枯木。
8. 古文:痀偻承蜩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
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