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丧的三年是什么意思
意思: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
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阳货篇》。
原文(节选):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译文:
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分析:
沿袭传统礼制的“三年”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能够心安乃人性的真情实感,至于“三年”还是“一年”并不重要,心理情感是为最终依据。
因此,等宰我出去后,圣人给出了相对于“守孝三年”的理由:人出生到会走的三年也离不开父母的护爱。由此可知,在汉之前,原始儒教思想的“孝”与“慈”是“三三”对应的相互关系,就如,“君臣有义”也是相互对应的,有义则为之服务,无义则反。
而不是汉之后融入了法家变味的思想,法化无情,讲法不讲情,以致父母不慈也要孝,君臣不义也要忠。
另外,丧礼作为祖先崇拜的重要部分,“慎终追远”也要做到虔诚忠实。人性内在的“仁”之祭丧心理情感,于外附着于行为表现时则为儒家人文之“礼”。故,做人则要内有爱心,外有礼,以此为人道之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阳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