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和教育孩子是一回事吗?
很多家长都把“管”和“教”混为一谈,觉得“管”就是“教”,两者没有任何区别,但实际上,“管”和“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采用“管”和采用“教”培养出来的孩子,品行和成就是截然不同的。
“管”侧重于父母从成年人的思维出发,通过对孩子下发指令,督促孩子完成某件事情或者达到某个目的,以此来约束孩子,从孩子的层面看,孩子自身具有较高的被动性,主动权掌握在父母手上。
“教”则侧重于父母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学识,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教授给孩子,让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成长,并引导孩子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举个例子,当父母发现孩子吃饭慢吞吞,吃一口歇一口的时候,只会“管”孩子的父母,第一反应就是会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抓紧时间吃饭,如果不赶紧吃饭,就会被打或者就不能出去玩了。
而用“教”孩子的父母,则会搞清楚孩子为什么吃饭这么慢,是不饿还是饭菜不合胃口,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找对原因并解决。
两者有何区别?
上述的例子其实已经将“管”和“教”的基础区别剖析出来的,除此之外,“管”和“教”的区别还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两者考虑的时间点不一样
“管”主要解决的是当下孩子所出现的问题,比如孩子今天不写作业、孩子晚上吃饭的时候慢吞吞等,都是在父母眼皮子底下发生的问题,父母可以在发现问题之后立马采取措施解决。
“教”则将眼光放得比较长远,不仅仅是针对目前的现状,更多的是考虑以后、未来发生问题时,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2、两者对于孩子的信任程度不一样
之所以会采用“管”的方式教育孩子,实质上是父母对孩子的信任程度低,不相信孩子可以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将手头上的事情完成好,所以在不相信孩子的前提下,父母就会想要“管”住孩子,盯着孩子,当孩子出现一点偏离时,立马进行纠正。
而学会“教”孩子的父母,则大多都是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相信自己的孩子拥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父母们在教授孩子方式方法之后,便大胆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了。
3、两者考虑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只有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会对孩子做出一定约束和教导的父母,基本都是在“管”孩子,而“教”孩子的父母,能够通过一件事情发现背后的本质,并通过分析本质,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什么叫防范于未然。
父母为什么习惯“管”,而不用“教”?
通过分析“管”和“教”的区别,我们能发现“教”孩子比“管”孩子更具优势,那为什么还是会有父母习惯“管”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呢?
1、“管”比较简单,“教”比较需要技巧
“管”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父母的权威,让孩子听从父母的指令,父母单方面对孩子进行施压,不需要考虑孩子的感受,所以说“管”的方式较为简单,也是父母最乐意采取的教育方式。
而“教”则具有更多的技巧性,需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本质,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等,这对于父母来说,都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掌握的,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2、快速的生活节奏让父母缺乏远见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父母的专注力大多集中于事业上,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可以倾注在孩子身上,所以大多数父母选择较为简单轻松的“管”的方式,追求快速的成效,而放弃了较为复杂的“教”。
渐渐的,“教”就变成一个难度较大的培养孩子的方式,但也是比较一劳永逸的方式。
如何把“管”变为“教”?
既然“教”是对孩子的未来较为有利的方式,那么父母要如何从“管”当中跳脱出来,转变为“教”呢?
1、从“管”当中跳出来
习惯了“管”孩子,父母的思维和条件反射就会趋向于率先反应“管”,所以父母应该从“管”的思维方式和条件反射中跳出来,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先思考而不是先行动,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然后再进行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
2、掌握更多必要的技能
“教”比“管”更需要具备一些技能,包括沟通技能、认知规律、孩子心理等,所以在“教”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父母自身在优化的过程中,孩子也能从“教”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总而言之,“管”和“教”是不一样的概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未来也会有不一样的作用,虽说“管”是较为简单的方式,但是长远来说,“教”出来的孩子,会比“管”出来的孩子更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