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突破]

 我来答
哲哥聊历史2333
2023-02-03 · TA获得超过44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4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1万
展开全部
《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突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终结,对中国文学起了承前启后的伟大作用;也为世界近代现实主义开了先河,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杰出贡献。所以鲁迅先生指出《红楼梦》一出,“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传统的思想的打破,主要表现在题材与思想倾向上的突破与创新。

从题材上说。世界各国的文学大体上经历了由写神鬼怪异到写英雄再到写普通人的三个阶段,而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则是世界近代现实主义的开始。《红楼梦》是近代现实主义的发轫之作,这就是它比其他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读起来更加亲切、更加感人的原因。

从思想倾向上说。古今的小说演进之迹十分明了:神鬼怪异小说宣传的是天道有常和循环报应思想,是封建社会初期社会生活与人们认识观的反映。英雄传奇出现在封建社会的中晚期,虽也表现出对封建社会与封建礼教某一方面的揭露与抗议,但总的倾向却脱不了“惩恶劝善”的大框子,结局也总是大团圆的。只有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都已千疮百孔,社会生活与思想潮流都在否定这个社会制度的合理性的时候,作为时代的先进代表的作家,才能在作品中对这个社会采取全面否定与批判的态度。《红楼梦》通过书中人

物形象与故事,对封建社会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批判,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他对封建的国家机器与封建官僚制度进行了揭露和嘲讽(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等情节,揭示了官场的贿赂公行、卖官鬻爵的反动腐朽本质)。其次,通过对贵族地主阶级的日常生活描写,揭露了他们剥削成性、挥霍浪费、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罪恶(如乌进孝进租、螃蟹宴等描写;又如贾母的挥霍浪费,贾赦、贾珍、贾琏、贾蓉的荒淫无耻)。第三,对封建礼教的揭露与批判。书中通过对一群妇女悲剧命运的描述,用死者的鲜血与活者的呼号,将封建礼教的罪恶昭之于众。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的妇女,其命运原应叹息(元、迎、探、惜),注定是“薄命司”中的人物,死去的一个个成为怨鬼,活着的不过是预备的冤魂。第四,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红楼梦》曹雪芹对封建婚姻制度以及封建社会的批判,在对宝、黛爱情悲剧描写中达到了高潮。宝、黛爱情故事之所以那么感人肺腑,原因就在于他们爱情所具备的现代性质是与封建婚姻制度格格不入的;宝钗虽与宝玉结合了,却并没有幸福。曹雪芹笔下宝、黛、钗的故事与结局,正好说明了没有婚姻的爱情与没有爱情的婚姻都是悲惨的,因而也是不道德的。

传统的写法的打破,主要表现是《红楼梦》在艺术上无与伦比的成就。

这首先体现在人物刻画上。小说的艺术魅力,主要是由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一部小说,只要能刻画出一两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就会登入艺术的殿堂而不朽。而《红楼梦》写了400多个人物,给人留下不

灭印象的人物至少在数十个以上,其中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史湘云等等,都堪称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艺术形象。其所以如此,就因为《红楼梦》彻底破除与摒弃了中国古典小说中那种类型化的刻画人物的方法,给小说文学树立了典型化的典范,真正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众所周知,类型化与典型化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类型化人物性格是静止的,典型化人物性格是发展的;类型化人物性格是道德化的,典型化人物性格是生活化的;类型化人物性格是单一的,典型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红楼梦》中的人物,不再是简单的好人和坏人,或者是奸诈、忠厚、虚伪、贤良等道德观念的化身,而是多侧面、多棱角、多变化的,富有立体感和可触感,每个人物内心都有一个丰富的现实世界。大家知道,《红楼梦》中有许多人物“群”,例如十二钗正册中人物是一个“群”,副册、又副册又是另外的“群”。不仅这一“群”与另一“群”的人物有着不可混同的个性,即使在同一“群”呶其个性也有着鲜明的区别,甚至性格相同的人物,读者也能将他们区别开来。比如黛玉与妙玉的性格同样是孤傲的,但黛玉傲中有真情,傲得令人热;妙玉却傲中有矫情,傲得令人冷。平儿与袭人同样是温柔的,但平儿柔中有智慧,柔得令人怜;袭人却柔中有媚骨,柔得令人厌。湘云与尤三姐同样是豪爽的,但湘云豪中有秀气,豪得令人爱;尤三姐却豪中有侠气,豪得令人敬。不要说这些主要人物,就是那些次要人物或次次要人物,有时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焦大只出现了一次,他的性格完全是骂山门时骂出来的。再如傻大姐只出现两次,一次是笑,一次是哭;一笑而司棋死,一哭而黛玉亡。

《红楼梦》所以在人物性格刻画上达到了令后人难于迄及的程度,这是与多样化的描写方法关系极大的,例如多侧面描写、对比描写、衬托描写、性格的本质特点反复写等等。作者不屑于纤毫毕至地去刻画人物的外貌,有的人物甚至连姓或名都没有,平儿姓什么,贾母叫什么,谁也不知道。可是只要稍事勾勒,人物的神态即活现纸上。比如刘姥姥一见省亲别墅就爬下来磕头,说是玉皇大殿,还非常自信地说那四个字她是认识的。这不是将这个没有见过世面却偏要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释未见过的事物的村妇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么?

其次,出色的细节描写艺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入小说领域,给小说带来的重要变化,就是细节的突出和情节的淡化。从此之后,小说不再是以情节紧张取胜,而是以细节的耐人寻味取胜。《红楼梦》的细节,不像外国小说那样,使情节停下来进行静态描写,也不像其他古典小说那样,常常用夸张的形式,它的细节是动态的,真实的。比如第4l回品茶栊翠庵这个细节,妙玉将品茶的人分为四等,体现了三个不平等。首先是刘姥姥与其他人不平等,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她嫌脏,刘姥姥坐过的地方她要用水洗,这说明她脑子里的剥削阶级思想在作祟。其次是贾母与宝、黛、钗不平等,她敢于将老太太和刘姥姥撇在东禅房,将宝、黛、钗带到自己的卧室去吃体己茶,煮茶的水由“旧年蠲的雨水”换成了五年前在蟠香寺收的从梅花瓣上扫下的雪水,茶具也由“盛窑五彩小盖钟”换成了珍贵的古玩。这说明她出身豪门,不得不依靠豪门,却又敢于蔑视豪门的思想性格。第三,钗、黛与宝玉也不平等,钗、黛用的“点犀盂”和“觚胞犟”,贵则贵矣,却比

宝玉差了一筹,因为宝玉用的是她平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自称“槛外人”的妙玉,却将宝玉看得比闺友闺情还要重,这说明她身在佛门、心在红尘,对宝玉表现出了那种难于明言的性爱感情。整个细节并不影响情节的发展,却浓缩了生活,表现出了多么丰富的内容。像这样的细节在《红楼梦》中是俯拾即是,令人体味无穷。

第三,《红楼梦》的写景艺术也是十分高超的,曹雪芹总是用人物透视法来写景,而且能将画技与散文笔法融会在一起,使景物描写达到诗意与真实的统一。这种方法不仅能以少胜多,而且能达到一击两鸣的艺术效果,即既写了景,又写了人。如第35回写了一个人鸟相怜的场面,黛玉看到的是鹦鹉学舌,而鹦鹉所学的对象却是黛玉,即人物透视所见的是景物,而景物又反射回来在透视人物了。鹦鹉学舌是一般,而鹦鹉吟《葬花吟》却是特殊;反之,能学舌的鹦鹉是一般的鹦鹉,而能吟《葬花吟》的鹦鹉就只能是潇湘馆的鹦鹉了。一般学舌的鹦鹉只能有景无人,唯其能吟《葬花吟》的鹦鹉才能借景而观人。其他如黛玉哭花荫的景物描写,雪中赏梅的景物描写,大观园总体的景物描写以及怡红院、蘅芜苑、潇湘馆的景物描写等等,作者都着墨不多,有时只三言两语,却能抓住景物的神髓,在真实感中透露出浓郁的诗意。

第四,《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风貌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中国传统诗文以“雅”为美,小说通常以“俗”为特征。《红楼梦》雅俗两种文学于一炉,既有美的意境、韵味、又有《水浒》、《金瓶梅》

的场面、性格,人情世态。如“黛玉葬花,龄官画蔷,晴雯撕扇等”,在叙事中抒情,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小说中主要人物,也多带有一种诗人气质和韵味,其本身命运遭际,如一首抒情诗。如黛玉之感伤、宝钗之端庄,湘云之旷达、探春之清高、妙玉之孤傲、宝玉之疏狂、香菱之悲苦,无不具有诗人之情致。另外,《红楼梦》对两性间之描写,具有诗情画意。

此外,《红楼梦》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叙述角度上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叙事角度的灵活运用,使作品写得更加真实,人物性格更为鲜明。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说不尽,道不完的,也是常道常新的。比如情节艺术、结构艺术、感情表现艺术、爱情描写艺术、诗词艺术、语言艺术,等等,都有继承有发展,推陈出新,给今人留下了一笔十分丰厚的文学遗产,值得认真学习、认真研究、认真借鉴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