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的这几大误区
酒驾的这几大误区
酒量好喝一点没事?吃了醒酒药还能开车?歇一会就能过了酒气?这些酒驾误区希望大家都别“踩雷”了!
误区1少喝点,酒量好,不喝醉就没事?交警解释酒后驾车是严重违法行为。饮酒会导致驾驶人触觉、判断和操作能力降低,引起视觉障碍和身体疲劳,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按照法律规定,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mg以上属醉酒驾车;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以上不满80mg的,属于饮酒驾车。
误区2:喝了酒休息一会就能开车了?交警解释:血液里酒精的代谢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酒精浓度数值的高低与酒后时间长短有关,但每个人体质不一样,酒精代谢的速度也不一样。为保证安全,喝完酒尽量隔24小时以上才能开车。
误区3:酒后挪车不属于酒驾?交警解释: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只要将车驶离车原位,就可以认定有了驾驶行为。只要驾驶员饮酒后在道路上有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即构成酒驾。
误区4:搭乘酒驾车不用担责?交警解释:酒驾同车人是有责任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规定,任何人都不能纵容驾驶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驾驶人驾驶车辆,同车人如果发现司机饮酒,已经可以预料酒驾的后果,但是并没有制止,甚至是纵容继续驾车,就属于间接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所以这种情况是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的。因此,在自己远离“酒驾”的同时,不仅要对饮酒后驾车的同伴及时劝阻,更不能为图方便、顾面子搭乘“酒驾”车辆。
误区5:服用醒酒药就能开车了?交警解释:解酒药其实是一种护肝的药物,用它可以减少对肝的损害,但它并不能分解酒精,降低血液酒精浓度。酒后服解药,可能会舒服一点,但不能错误地认为体内酒精含量少了,可以开车了。
广大驾驶人切勿因一时侥幸,做出违法行为,请大家时刻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