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个人修养的议论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下面是懂视小编为大家整理几篇提高个人修养的议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提高个人修养的议论文篇一一、不要自视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二、不要盲目承诺
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个人。
三、不要轻易求人
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四、不要强加于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五、不要取笑别人
损害他人人格,快乐一时,伤害一生。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它另一样东西,学会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
六、不要乱发脾气
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去意已决,人生应看三座山:井冈山普陀山八宝山,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不要信口开河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倾听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八、不要小看仪表
撒播美丽,收获幸福,仪表是一种心情,仪表是一种力量,在自己审视美的同时,让别人欣赏美,心灵瑜伽——调适、修炼、超越。
九、不要封闭自己
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十、不要欺负老实人
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和谐,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积善成德、修身养性。
提高个人修养的议论文篇二看书多了,可以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修养自身,陶冶情操。读书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产生一些联想,出现一些感悟,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日久天长,这些联想、感悟、困惑就越来越多。于是,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不同,对一些工作的干法不同,本来是和而不同,可与之为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不同在某些时候会带来麻烦,会带来疑团,也会使读书人自恃清高,指点时弊,痛斥恶习,打抱不平。
面对一个多诱惑的年代,一些人越长越大,却越长越不知,也越来越不会做人了。因此,自身修养的关键是如何做人。做人总得有点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股气,人活一股气。什么都离不开气,尚气在节。有了气才能上档次,比如志气、勇气、锐气,骨气、侠气、豪气,和气、正气、大气。都与气连在一起。有这种气,才能站住脚,挺起腰;才能做人做到家,做人做到底。人要活得仗义。
书中总是离不开人物,即使教科书、理论书也与人物有关,书至少是人写的,何况文如其人。我们从书中能看到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大小人物,拿起书,自己就表现出了喜怒哀乐之情;放下书,贤者美德就体现在言行举止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看书是看人,做事情做学问是做人。我警惕自己:
不能做变脸大师多面人
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不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了。韩愈的《伯夷颂》大赞"特立独行"。
我从来不赞成唯唯诺诺、见风使舵、常变脸谱。遇到喜怒哀乐,我仍是那个一贯的我。被任用,不说过头话;遭冷遇,不减当年勇;挨批评,没错不认错。
苏武十九年在匈奴,手持汉节,放牧公羊,历尽艰辛。西汉名将李陵擅于用兵,曾以五千步兵对抗八万骑兵,后与匈奴激战,被擒,投降了匈奴,并被重用。他曾劝苏武降,苏守节不屈。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被治罪处以腐刑。三年后出狱,作了中书令。而后"隐忍苟活",发愤著述,经十多年努力,完成了《史记》。单传有"李将军列传",记述了李陵降匈奴的经过(《史记》卷一百九)。
而在班固著的《汉书》里没有写李、苏的单传,有《李广苏建列传》,从李广写到李陵,苏武事迹也附于其父苏建传后,文中也未标其姓。结果,投降的李陵与不屈的苏武形成鲜明的对照,苏武不屈节、不辱命的英雄气节感人至深。连李陵闻武返汉置酒贺武时都曰:"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现在,出的书以选取精华为名,单列了苏武传与史书相比不甚准确。
是对人忽高忽低的人可靠,还是不唱高调、不跟着风转的人更可靠呢?我们要记取这种教训,现今不应该、不习惯再空表态、唱高调。那些吝啬语言、不随波助澜的人是忠诚党的事业的难得的好人,不要把他们视为异己,当做另类,伤害其心。即便一直唱高调,不变来变去,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地方积重难返,问题成堆,有的同志却在那里说大话、空话、套话、吹捧话,自命不凡。老百姓遇到此官,生厌;干部看见此官,可叹;我们任命此官,汗颜。
不能投机钻营找靠山
投机钻营找靠山的明显特点是势利眼。太史公曾曰:"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翟公当初任廷尉时,宾客盈门。被免职时,门前寂静得可设网捕雀。翟公复为廷尉,宾客又欲往。翟公就在自家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政治包括政治道德。政治道德决定着政治好坏。中国的文化是道德的文化,中国圣贤人物是道德的典范。不论说得多么动人,唱得多么好听,拉关系、走门子、找靠山和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不仅政治道德所不容,而且也为优秀传统文化所不齿。我要:读书、懂史、修身,道德为先,与人为善,严之有据,公正对人,绝不整人。
不能做卑躬屈膝软骨汉
刘邦佯与项羽结为金兰,屈膝纳拜,委身项羽麾下,奉出咸阳城,都是计谋、策略。但笑对烹其父、质其妻,却是背离人之常情的奇耻大辱。后人学此,不仅不能成就大业,还会留下千古骂名。
不能把这种丧失人格的东西说成是"能忍","小不忍则乱大谋",讲的是"小"。钻其胯,烹其父还小吗?匹夫可杀不可辱,何况是奇耻大辱。不要把能忍作为卑躬屈膝的遮羞布。其实,这种最能忍的人也许是最能变的人。
文人相轻,骨头却硬。鲁迅为人为文通透着硬骨头精神。那种在金钱、名利、地位面前不折腰的人,多乎哉?不多也。
不能做见钱眼开谋私官
最近又读了《三国志》,深为诸葛亮为人处事所打动。尤其是他不贪财,不谋私,言行一致。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及卒,如其所言,财产没增加尺寸。根据亮的遗命,安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冢是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立党为公,不是为私;执政为民,不是为己。那些为私为己的人,那些给点名利便不顾真理、竭力吹捧的人,那些投其所好、擅长"打小报告"的人,那些乌纱帽诱惑下买官卖官的人,与诸葛亮不可比。最不可比的是言行一致。任何国家、任何朝代,当官当兵好,是百姓的福分。指战员不惜命,公务员不贪财,乃是当今民族的幸事、现代国家的希望。
不能做冷血动物薄情郎
没有同情心,回头就忘;缺乏责任心,没骨气。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薄情郎。
有时几年、十几年看不透一个人,但在决定个人利益的关键时期,只需一个月就暴露无遗;有时几件、几十件事说不清一个人,但决定个人利益的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就足以说明问题。
做人要有锐气、骨气、大气。汉代将军马援则是三气之大成者。他说:"大丈夫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在西北以饲养牛羊为生,正是穷困时。有钱财后,又不做"守钱虏",现在的说法是不做"守财奴",资助别人。讨五溪蛮时,他年事已高,却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军人经常用"马革裹尸还"以示决心。他是满腔热血的战士,是满怀情感的将军,是真正的大丈夫,男子汉。这种人即使不能升官,即便没有发财,他也顶天立地,让我佩服。
不能小肚鸡肠泄私怨
季布多次围困汉王刘邦,项兵败后,高祖悬千金捉拿季布,藏季布者灭三族。周姓出主意,扮奴隶剃发、扎脖、穿粗布衣、装广柳车,卖到鲁国的朱家。朱向腾公进言:做臣子的各被自己的君主所用,季布被项羽起用,只不过是尽职罢了。难道项的臣子都要杀尽吗?皇上才得天下,仅因私仇捉一人,何必向天下人表明狭小的气度呢?忌恨豪杰,就会帮助敌国。你应向皇上进言。高祖赦免季布,任郎中。舆论赞季布刚柔相济、能屈能伸。朱家闻名于世。季受到召见,谢罪。刘邦大度、开明、民主、能纳谏言,不诛杀敌对自己的人,不报复反对自己的人。
君王能如此,真为圣贤。古人能如此,更不简单。今天,不少人却与之相反,包括有的共产党员。对批评过自己的人怀恨在心,对阻碍过自己的人寻机报复,对得罪过自己的人耿耿于怀。
提高个人修养的议论文篇三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既可能取得卓越成就,也可能遭受严重挫折。无论总结成功的经验,或汲取失败的教训,都必须实事求是,平心静气地加以客观分析。一般说来,在一片赞扬声中,或在群起而攻之的情境下,是难以进行真正的自我批评。多是在事过境迁,夜深人静的时候展开动机斗争,深入自省。逐步意识到自己成功中的不利因素,失败中的有利因素。自我批评的反馈作用。应当是减弱自卑感,增强自尊和自信心。如果越自我批评越自卑,不满意自己,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那么,就会失去前进的勇气,处于自嘲,自闷,自责的困境之中,昼夜孤独苦闷,拒绝承担社会义务,甚而有失足的危险。因此“吾日三省吾身”,一方面应有勇气严格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短处或过失,有志气克服缺点,弥补过失,把自己锤炼成真正的革命者,另一方面应防止自卑情绪或自满情绪,畏缩不前或盲目蛮干。因为这些情绪和行动都能降低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是自我修养,自我意识水平低的表现。
自我批评和自我意识是相辅相成的,自我批评越广泛深入,越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而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越高,自我批评越广泛深入,并具有思想性,原则性,道德性,一贯性。
其次,必须树雄心,立壮志,有理想,有抱负。自我修养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济事的,自我修养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自觉活动。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雄心壮志,没有祟高的理想抱负,就难以排除私心杂念,使自己的品德修养达到预期的境界。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必须扩大交往范围,不断吸取社会信息,丰富生活经验。自我修养不是闭门思过,封锁信息,独自修行,而是要到群众中去,广开言路。吸取信息,见贤思齐。一个人只有交往广泛,豁达大度,善于吸取各种社会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生经验,才能深化自我意识。自觉地“根据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根据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去检查自己一切的思想行为,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以此去观察问题,观察其他同志。71页
做事情不要冲动.想清楚了在做.简单说,我认为一个人的气质是指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气质是内在的不自觉的外露,而不仅是表面功夫.如果胸无点墨,那任凭用在华丽的衣服装饰,这人也是毫无气质可言的,反而给别人肤浅的感觉.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气质,做到气质出众,除了穿着得体,说话有分寸之外,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品德修养,不断丰富自己.多看书,多思考,气质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改变的.是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人读完大学,很久没见的人都说她变了一个样,其实就是校园生活熏陶出来的.多读书总有好处.还有一点,想成为什么人,就和什么人做朋友,亲君子,远小人.时间长了,气质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读书是最基本的。书读得少的话其他练的再多,,也还是没有内涵啊~再说,读多点书眼睛会更明亮哦~
“为什么”即动机,是对是否参与所解决的任务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内部资源的特性。
“怎么样”即方法、策略,是对所解决任务的方法、策略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计划与设计的特性。
“是什么”即结果、目标,是对所解决的任务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和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自我觉察的特性。
“在哪里”即情境因素,是对所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的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决策和控制,体现了个体敏锐与智慧的特性。
由此可见,按照日莫曼“WHWW”结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具有动机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方法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结果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以及环境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这四维结构。
在认识自我这一问题上我们也可以套用这一结构,我们可以从这四个维度来认识自己。看看自己在哪一个维度存在欠缺,从而对自己重新进行设计。
一个情绪化很严重的人,他可能具有极高的智商,可如果他在“为什么”这个维度有欠缺,也就是说,他缺乏成功的动机和欲望,那么,很难开发出他的智慧潜能。同理,在“怎么样”上有欠缺的人,可能整天奔波,却总是事倍功半;而在“是什么”这个维度上有欠缺的人则不能合理地评估和判断事情的结果和结果对其人生的重要意义,以致成功会和他失之交臂;“在哪里”上有欠缺的人,对社会环境以及自己在环境中的所处位置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自负或者自卑的消极情绪。
这四个维度就是认识自我的魔镜,只有在这四个维度上对自己都有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自我,是“神圣的灵魂的东西”。每个人的“我”就是每一个人的自我,而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大胆地挑战自我,更好地塑造自我,无往而不胜地战胜自我。
提高个人修养的议论文篇一一、不要自视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二、不要盲目承诺
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个人。
三、不要轻易求人
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四、不要强加于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五、不要取笑别人
损害他人人格,快乐一时,伤害一生。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它另一样东西,学会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
六、不要乱发脾气
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去意已决,人生应看三座山:井冈山普陀山八宝山,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不要信口开河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倾听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八、不要小看仪表
撒播美丽,收获幸福,仪表是一种心情,仪表是一种力量,在自己审视美的同时,让别人欣赏美,心灵瑜伽——调适、修炼、超越。
九、不要封闭自己
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十、不要欺负老实人
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和谐,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积善成德、修身养性。
提高个人修养的议论文篇二看书多了,可以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修养自身,陶冶情操。读书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产生一些联想,出现一些感悟,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日久天长,这些联想、感悟、困惑就越来越多。于是,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不同,对一些工作的干法不同,本来是和而不同,可与之为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不同在某些时候会带来麻烦,会带来疑团,也会使读书人自恃清高,指点时弊,痛斥恶习,打抱不平。
面对一个多诱惑的年代,一些人越长越大,却越长越不知,也越来越不会做人了。因此,自身修养的关键是如何做人。做人总得有点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股气,人活一股气。什么都离不开气,尚气在节。有了气才能上档次,比如志气、勇气、锐气,骨气、侠气、豪气,和气、正气、大气。都与气连在一起。有这种气,才能站住脚,挺起腰;才能做人做到家,做人做到底。人要活得仗义。
书中总是离不开人物,即使教科书、理论书也与人物有关,书至少是人写的,何况文如其人。我们从书中能看到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大小人物,拿起书,自己就表现出了喜怒哀乐之情;放下书,贤者美德就体现在言行举止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看书是看人,做事情做学问是做人。我警惕自己:
不能做变脸大师多面人
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不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了。韩愈的《伯夷颂》大赞"特立独行"。
我从来不赞成唯唯诺诺、见风使舵、常变脸谱。遇到喜怒哀乐,我仍是那个一贯的我。被任用,不说过头话;遭冷遇,不减当年勇;挨批评,没错不认错。
苏武十九年在匈奴,手持汉节,放牧公羊,历尽艰辛。西汉名将李陵擅于用兵,曾以五千步兵对抗八万骑兵,后与匈奴激战,被擒,投降了匈奴,并被重用。他曾劝苏武降,苏守节不屈。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被治罪处以腐刑。三年后出狱,作了中书令。而后"隐忍苟活",发愤著述,经十多年努力,完成了《史记》。单传有"李将军列传",记述了李陵降匈奴的经过(《史记》卷一百九)。
而在班固著的《汉书》里没有写李、苏的单传,有《李广苏建列传》,从李广写到李陵,苏武事迹也附于其父苏建传后,文中也未标其姓。结果,投降的李陵与不屈的苏武形成鲜明的对照,苏武不屈节、不辱命的英雄气节感人至深。连李陵闻武返汉置酒贺武时都曰:"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现在,出的书以选取精华为名,单列了苏武传与史书相比不甚准确。
是对人忽高忽低的人可靠,还是不唱高调、不跟着风转的人更可靠呢?我们要记取这种教训,现今不应该、不习惯再空表态、唱高调。那些吝啬语言、不随波助澜的人是忠诚党的事业的难得的好人,不要把他们视为异己,当做另类,伤害其心。即便一直唱高调,不变来变去,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地方积重难返,问题成堆,有的同志却在那里说大话、空话、套话、吹捧话,自命不凡。老百姓遇到此官,生厌;干部看见此官,可叹;我们任命此官,汗颜。
不能投机钻营找靠山
投机钻营找靠山的明显特点是势利眼。太史公曾曰:"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翟公当初任廷尉时,宾客盈门。被免职时,门前寂静得可设网捕雀。翟公复为廷尉,宾客又欲往。翟公就在自家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政治包括政治道德。政治道德决定着政治好坏。中国的文化是道德的文化,中国圣贤人物是道德的典范。不论说得多么动人,唱得多么好听,拉关系、走门子、找靠山和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不仅政治道德所不容,而且也为优秀传统文化所不齿。我要:读书、懂史、修身,道德为先,与人为善,严之有据,公正对人,绝不整人。
不能做卑躬屈膝软骨汉
刘邦佯与项羽结为金兰,屈膝纳拜,委身项羽麾下,奉出咸阳城,都是计谋、策略。但笑对烹其父、质其妻,却是背离人之常情的奇耻大辱。后人学此,不仅不能成就大业,还会留下千古骂名。
不能把这种丧失人格的东西说成是"能忍","小不忍则乱大谋",讲的是"小"。钻其胯,烹其父还小吗?匹夫可杀不可辱,何况是奇耻大辱。不要把能忍作为卑躬屈膝的遮羞布。其实,这种最能忍的人也许是最能变的人。
文人相轻,骨头却硬。鲁迅为人为文通透着硬骨头精神。那种在金钱、名利、地位面前不折腰的人,多乎哉?不多也。
不能做见钱眼开谋私官
最近又读了《三国志》,深为诸葛亮为人处事所打动。尤其是他不贪财,不谋私,言行一致。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及卒,如其所言,财产没增加尺寸。根据亮的遗命,安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冢是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立党为公,不是为私;执政为民,不是为己。那些为私为己的人,那些给点名利便不顾真理、竭力吹捧的人,那些投其所好、擅长"打小报告"的人,那些乌纱帽诱惑下买官卖官的人,与诸葛亮不可比。最不可比的是言行一致。任何国家、任何朝代,当官当兵好,是百姓的福分。指战员不惜命,公务员不贪财,乃是当今民族的幸事、现代国家的希望。
不能做冷血动物薄情郎
没有同情心,回头就忘;缺乏责任心,没骨气。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薄情郎。
有时几年、十几年看不透一个人,但在决定个人利益的关键时期,只需一个月就暴露无遗;有时几件、几十件事说不清一个人,但决定个人利益的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就足以说明问题。
做人要有锐气、骨气、大气。汉代将军马援则是三气之大成者。他说:"大丈夫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在西北以饲养牛羊为生,正是穷困时。有钱财后,又不做"守钱虏",现在的说法是不做"守财奴",资助别人。讨五溪蛮时,他年事已高,却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军人经常用"马革裹尸还"以示决心。他是满腔热血的战士,是满怀情感的将军,是真正的大丈夫,男子汉。这种人即使不能升官,即便没有发财,他也顶天立地,让我佩服。
不能小肚鸡肠泄私怨
季布多次围困汉王刘邦,项兵败后,高祖悬千金捉拿季布,藏季布者灭三族。周姓出主意,扮奴隶剃发、扎脖、穿粗布衣、装广柳车,卖到鲁国的朱家。朱向腾公进言:做臣子的各被自己的君主所用,季布被项羽起用,只不过是尽职罢了。难道项的臣子都要杀尽吗?皇上才得天下,仅因私仇捉一人,何必向天下人表明狭小的气度呢?忌恨豪杰,就会帮助敌国。你应向皇上进言。高祖赦免季布,任郎中。舆论赞季布刚柔相济、能屈能伸。朱家闻名于世。季受到召见,谢罪。刘邦大度、开明、民主、能纳谏言,不诛杀敌对自己的人,不报复反对自己的人。
君王能如此,真为圣贤。古人能如此,更不简单。今天,不少人却与之相反,包括有的共产党员。对批评过自己的人怀恨在心,对阻碍过自己的人寻机报复,对得罪过自己的人耿耿于怀。
提高个人修养的议论文篇三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既可能取得卓越成就,也可能遭受严重挫折。无论总结成功的经验,或汲取失败的教训,都必须实事求是,平心静气地加以客观分析。一般说来,在一片赞扬声中,或在群起而攻之的情境下,是难以进行真正的自我批评。多是在事过境迁,夜深人静的时候展开动机斗争,深入自省。逐步意识到自己成功中的不利因素,失败中的有利因素。自我批评的反馈作用。应当是减弱自卑感,增强自尊和自信心。如果越自我批评越自卑,不满意自己,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那么,就会失去前进的勇气,处于自嘲,自闷,自责的困境之中,昼夜孤独苦闷,拒绝承担社会义务,甚而有失足的危险。因此“吾日三省吾身”,一方面应有勇气严格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短处或过失,有志气克服缺点,弥补过失,把自己锤炼成真正的革命者,另一方面应防止自卑情绪或自满情绪,畏缩不前或盲目蛮干。因为这些情绪和行动都能降低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是自我修养,自我意识水平低的表现。
自我批评和自我意识是相辅相成的,自我批评越广泛深入,越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而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越高,自我批评越广泛深入,并具有思想性,原则性,道德性,一贯性。
其次,必须树雄心,立壮志,有理想,有抱负。自我修养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济事的,自我修养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自觉活动。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雄心壮志,没有祟高的理想抱负,就难以排除私心杂念,使自己的品德修养达到预期的境界。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必须扩大交往范围,不断吸取社会信息,丰富生活经验。自我修养不是闭门思过,封锁信息,独自修行,而是要到群众中去,广开言路。吸取信息,见贤思齐。一个人只有交往广泛,豁达大度,善于吸取各种社会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生经验,才能深化自我意识。自觉地“根据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根据党和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去检查自己一切的思想行为,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同时,以此去观察问题,观察其他同志。71页
做事情不要冲动.想清楚了在做.简单说,我认为一个人的气质是指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气质是内在的不自觉的外露,而不仅是表面功夫.如果胸无点墨,那任凭用在华丽的衣服装饰,这人也是毫无气质可言的,反而给别人肤浅的感觉.所以,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气质,做到气质出众,除了穿着得体,说话有分寸之外,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品德修养,不断丰富自己.多看书,多思考,气质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改变的.是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人读完大学,很久没见的人都说她变了一个样,其实就是校园生活熏陶出来的.多读书总有好处.还有一点,想成为什么人,就和什么人做朋友,亲君子,远小人.时间长了,气质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读书是最基本的。书读得少的话其他练的再多,,也还是没有内涵啊~再说,读多点书眼睛会更明亮哦~
“为什么”即动机,是对是否参与所解决的任务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内部资源的特性。
“怎么样”即方法、策略,是对所解决任务的方法、策略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计划与设计的特性。
“是什么”即结果、目标,是对所解决的任务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和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进行决策,体现了个体自我觉察的特性。
“在哪里”即情境因素,是对所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的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决策和控制,体现了个体敏锐与智慧的特性。
由此可见,按照日莫曼“WHWW”结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具有动机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方法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结果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以及环境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这四维结构。
在认识自我这一问题上我们也可以套用这一结构,我们可以从这四个维度来认识自己。看看自己在哪一个维度存在欠缺,从而对自己重新进行设计。
一个情绪化很严重的人,他可能具有极高的智商,可如果他在“为什么”这个维度有欠缺,也就是说,他缺乏成功的动机和欲望,那么,很难开发出他的智慧潜能。同理,在“怎么样”上有欠缺的人,可能整天奔波,却总是事倍功半;而在“是什么”这个维度上有欠缺的人则不能合理地评估和判断事情的结果和结果对其人生的重要意义,以致成功会和他失之交臂;“在哪里”上有欠缺的人,对社会环境以及自己在环境中的所处位置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自负或者自卑的消极情绪。
这四个维度就是认识自我的魔镜,只有在这四个维度上对自己都有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自我,是“神圣的灵魂的东西”。每个人的“我”就是每一个人的自我,而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我,大胆地挑战自我,更好地塑造自我,无往而不胜地战胜自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