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登封县地方志办《新编少林寺志·沿革》: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又称佛陀)落迹传教而建造。跋陀博通经法,长住少林,翻译佛经,传播佛法。所以山门外东边石坊的四面题额有“跋陀开创”字样。
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佛教。小乘是以自我解脱为目的早期印度佛教,当时前来少休寺求法的达数百人。慧光、僧稠是跋陀的两个高足弟子。慧光以学显,僧稠以禅著;伹跋陀传法之后,传灯转移,并未继续发展,年老移居寺外。寿终于少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印度婆罗门种姓,摩诃迦叶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海上历时三年抵达广州,然后经南京,北渡长江来到少林寺。在跋陀开创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从此,少林名重一时,成为禅宗祖庭。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达摩传法于慧可后,离少林寺他去,死于禹门,葬熊耳山,造塔定林寺。
达摩的事迹在《续高僧传》和《传灯录》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也参杂一些神奇色彩。达摩北魏孝昌年间来少林传授大乘禅法。禅,是梵语“禅那”的略称,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佛教认为于身为律,于口为经,于意为禅,但达摩所传之禅不同于此,达摩禅的待点在于壁现。就是要以清白无杂的心念去投契佛理。这既不同于印度之禅,也不同于小乘的旧禅,达摩以《楞伽经〉四卷传授弟子。
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到了北齐、北周,佛寺遍天下,“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北周武帝欲革其弊,采用益州成都人卫元嵩“定教先后”的建议,于建德三午(公元574年)五月廿七日,下令禁止佛、道二教传流,僧道尼姑被遣返乡,寺庙庵观遂遭废弃,财产散给王公、臣下,少林寺亦不能幸免,寺像被毁,僧众流亡。唐裴漼《少林寺碑》称:“周武帝,建德中,纳元嵩之说,断释、老之教。率土伽蓝,咸从废毁。”
到大象年间(公元579—581年)北周静帝复行佛、道二教,僧徒重回到少林。静帝又选120名菩萨僧置于寺。重整寺院,寺院名称改为陟岵寺。北周的几个皇后笃信佛教,先后出俗为尼者六人,同时掌握政权的杨坚正图谋代周,也不遗余力地提倡佛教,少林寺由此得到恢复。隋唐间,少林寺从统治者手中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及其它财产,形成寺院庄园。
隋文帝代周,诏令五岳,各建佛寺,广造舍利塔。开皇初午,仍改陟岵寺为少林寺,并诏赐柏谷坞屯田100顷为寺院庄田,少林寺的殿阁佛塔在此时也得到恢复。作为一个百顷的寺院大庄园,隋末农民战争遭到农民军的打击。《少林寺碑》称:“大业之末,此寺为山贼所劫,僧徒拒贼,遂纵火焚塔院,院中众宇,倏焉同灭。”
隋末唐初,少林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赏赐,除了封爵,并赐田四十顷。嵩岳近在京畿,位在嵩岳的少林寺便成皇帝游幸之所,高宗、武后不断到少林寺游幸,每次都有封赐。武则天为其代唐为周的需要,提倡佛教,高抬僧尼。所以少林寺在从武德,贞观到垂拱、开元年间,大规模恢复和修建,到开元十一年少林寺殿宇已华丽壮观“妙楼香阁,俯映为林,金刹宝铃,上摇清汉。”以后少林寺在李唐诸帝的支持下,继续兴盛,即是唐武宗毁佛,禅宗一派仍很发达,少林为禅宗祖庭,所以“海内灵岳,莫如嵩少”。直至宋、元未有衰落,宋代理学兴起,儒佛合流,互为影响。唐、宋年间,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余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凡5048问,僧徒达两千乡人。宋雍熙间所藏佛经凡9500余卷。
元代崇佛,对少林僧十分尊崇,据元代《裕公和尚碑》,元世祖命福裕和尚主少林,并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院,皇庄元年(1312)封赠他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晋国公,福裕主持少林,“兴仆起废,训徒说法,施者如丘山,来者如归市。”当时少林寺颇为兴盛,创建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金碧辉煌,殿宇一新。中外僧徒云集,演武礼佛,众常两千”。
元末红巾军曾至少林,寺僧逃散,寺院空虚,无人看管,殿宇佛像悉遭破坏。明建立后,少林寺的殿宇楼阁屡经修葺,并有所增建,宣德间,寺僧八百余,寺院整饰,花水满院,正德三年,又翻修禅堂,在月空禅师主持少林期间门人以千计。在嘉靖三十二、三十三年因寺僧抗倭和镇压农民军有功,明朝皇帝又大规模地修整寺院,按旧制重修初祖庵大殿。少林寺“大开法席,四方学徒,众盈五百”。
万历间又增修毗卢阁。万历十年(1582年)皇太后又特赐少林寺精工刻印佛经637函。明朝的王子先后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寻成为“域内巨刹,缁衲之伦,聚众者以千数”,并享有明朝官府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
明末少林寺僧因参与镇压农民军活动,遭到农民军的打击。此后四十余年间,久经劫火,异常冷落萧条。待清朝统治者平三藩、台湾后,广建寺院,少林寺也在这时开始重建,从康熙到道光末的近二百年间,少林寺不断得到修整。其中以雍正十三年(1735)的修整工程为最大。清朝诸帝,对于少林寺特别重视,康熙亲自为山门及大雄宝殿书写匾额。弘历帝于乾隆十五年(1750)亲临少林,夜宿方丈室,写下五言律诗三首。又亲自为佛殿写了五块匾额、四副楹联。
及至清末、民国间,少林寺寺迭遭兵燹。民国十七年(1928)建国豫军与国民军交战时,建国豫军樊钟秀以少林寺为司令部,因寺僧有阴助之嫌,故国民军石友三、苏其铭追至寺,纵火以泄愤,大火延烧,寺僧星散,主要建筑尽为灰烬。民国二十一年,林森、戴传贤、杜月笙等复集资重修。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又称佛陀)落迹传教而建造。跋陀博通经法,长住少林,翻译佛经,传播佛法。所以山门外东边石坊的四面题额有“跋陀开创”字样。
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佛教。小乘是以自我解脱为目的早期印度佛教,当时前来少休寺求法的达数百人。慧光、僧稠是跋陀的两个高足弟子。慧光以学显,僧稠以禅著;伹跋陀传法之后,传灯转移,并未继续发展,年老移居寺外。寿终于少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印度婆罗门种姓,摩诃迦叶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海上历时三年抵达广州,然后经南京,北渡长江来到少林寺。在跋陀开创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从此,少林名重一时,成为禅宗祖庭。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达摩传法于慧可后,离少林寺他去,死于禹门,葬熊耳山,造塔定林寺。
达摩的事迹在《续高僧传》和《传灯录》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也参杂一些神奇色彩。达摩北魏孝昌年间来少林传授大乘禅法。禅,是梵语“禅那”的略称,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佛教认为于身为律,于口为经,于意为禅,但达摩所传之禅不同于此,达摩禅的待点在于壁现。就是要以清白无杂的心念去投契佛理。这既不同于印度之禅,也不同于小乘的旧禅,达摩以《楞伽经〉四卷传授弟子。
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到了北齐、北周,佛寺遍天下,“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北周武帝欲革其弊,采用益州成都人卫元嵩“定教先后”的建议,于建德三午(公元574年)五月廿七日,下令禁止佛、道二教传流,僧道尼姑被遣返乡,寺庙庵观遂遭废弃,财产散给王公、臣下,少林寺亦不能幸免,寺像被毁,僧众流亡。唐裴漼《少林寺碑》称:“周武帝,建德中,纳元嵩之说,断释、老之教。率土伽蓝,咸从废毁。”
到大象年间(公元579—581年)北周静帝复行佛、道二教,僧徒重回到少林。静帝又选120名菩萨僧置于寺。重整寺院,寺院名称改为陟岵寺。北周的几个皇后笃信佛教,先后出俗为尼者六人,同时掌握政权的杨坚正图谋代周,也不遗余力地提倡佛教,少林寺由此得到恢复。隋唐间,少林寺从统治者手中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及其它财产,形成寺院庄园。
隋文帝代周,诏令五岳,各建佛寺,广造舍利塔。开皇初午,仍改陟岵寺为少林寺,并诏赐柏谷坞屯田100顷为寺院庄田,少林寺的殿阁佛塔在此时也得到恢复。作为一个百顷的寺院大庄园,隋末农民战争遭到农民军的打击。《少林寺碑》称:“大业之末,此寺为山贼所劫,僧徒拒贼,遂纵火焚塔院,院中众宇,倏焉同灭。”
隋末唐初,少林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赏赐,除了封爵,并赐田四十顷。嵩岳近在京畿,位在嵩岳的少林寺便成皇帝游幸之所,高宗、武后不断到少林寺游幸,每次都有封赐。武则天为其代唐为周的需要,提倡佛教,高抬僧尼。所以少林寺在从武德,贞观到垂拱、开元年间,大规模恢复和修建,到开元十一年少林寺殿宇已华丽壮观“妙楼香阁,俯映为林,金刹宝铃,上摇清汉。”以后少林寺在李唐诸帝的支持下,继续兴盛,即是唐武宗毁佛,禅宗一派仍很发达,少林为禅宗祖庭,所以“海内灵岳,莫如嵩少”。直至宋、元未有衰落,宋代理学兴起,儒佛合流,互为影响。唐、宋年间,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余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凡5048问,僧徒达两千乡人。宋雍熙间所藏佛经凡9500余卷。
元代崇佛,对少林僧十分尊崇,据元代《裕公和尚碑》,元世祖命福裕和尚主少林,并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院,皇庄元年(1312)封赠他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晋国公,福裕主持少林,“兴仆起废,训徒说法,施者如丘山,来者如归市。”当时少林寺颇为兴盛,创建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金碧辉煌,殿宇一新。中外僧徒云集,演武礼佛,众常两千”。
元末红巾军曾至少林,寺僧逃散,寺院空虚,无人看管,殿宇佛像悉遭破坏。明建立后,少林寺的殿宇楼阁屡经修葺,并有所增建,宣德间,寺僧八百余,寺院整饰,花水满院,正德三年,又翻修禅堂,在月空禅师主持少林期间门人以千计。在嘉靖三十二、三十三年因寺僧抗倭和镇压农民军有功,明朝皇帝又大规模地修整寺院,按旧制重修初祖庵大殿。少林寺“大开法席,四方学徒,众盈五百”。
万历间又增修毗卢阁。万历十年(1582年)皇太后又特赐少林寺精工刻印佛经637函。明朝的王子先后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寻成为“域内巨刹,缁衲之伦,聚众者以千数”,并享有明朝官府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
明末少林寺僧因参与镇压农民军活动,遭到农民军的打击。此后四十余年间,久经劫火,异常冷落萧条。待清朝统治者平三藩、台湾后,广建寺院,少林寺也在这时开始重建,从康熙到道光末的近二百年间,少林寺不断得到修整。其中以雍正十三年(1735)的修整工程为最大。清朝诸帝,对于少林寺特别重视,康熙亲自为山门及大雄宝殿书写匾额。弘历帝于乾隆十五年(1750)亲临少林,夜宿方丈室,写下五言律诗三首。又亲自为佛殿写了五块匾额、四副楹联。
及至清末、民国间,少林寺寺迭遭兵燹。民国十七年(1928)建国豫军与国民军交战时,建国豫军樊钟秀以少林寺为司令部,因寺僧有阴助之嫌,故国民军石友三、苏其铭追至寺,纵火以泄愤,大火延烧,寺僧星散,主要建筑尽为灰烬。民国二十一年,林森、戴传贤、杜月笙等复集资重修。
展开全部
少林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创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其沿革情况是,创自北魏,兴于隋唐,元明昌盛,民国衰落,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1、创自北魏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盛行一时,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阴依山劈基敕建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佛教,主张自我解脱。当时四方慕名前来少林寺求法者达数百人,其中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教慧光、僧稠等弟子以后,传法中断,灯序转移,没有在少林寺继续发展。南朝刘宋末年,南天竺香至国王的第三王子,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业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少林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历时九年,寺院逐渐扩大。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达摩传法于慧可以后,离开少林寺他去。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于定林寺,(今河南省峡县)。禅门一向奉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后连续单传至六祖。
2、兴于隋唐
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武帝下令禁止传播佛道二教,并遣返僧尼道士回撒,寺庙庵观,遂遭废弃。大象年间,静帝宇文衍,重建佛寺,并改少林寺为“涉梏寺”。隋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改“涉梏寺”为“少林寺”,并赐田一百顷,供寺僧生活养息之用,自此,少林寺佛业重振。拥有土地14,000多亩,殿堂楼阁5,000多间。成为中外驰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刹”的称号。
3、元明昌盛
元明至清初,少林寺的社会地位,被抬得更高。在称呼上多加一“祖庭少林禅寺”或“大少林禅寺”的尊号。元代之时,少林和尚已发展到2000多名。有不少著名的文人为寺僧撰写碑铭,有些和尚除在佛界享有地位之外,还在宫府中居于要职。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殿宇楼阁,历经修茸,楼殿金碧,花木满园。现在少林寺的布局和主要殿宇,大都为此时重建。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寺被称为“域内巨刹”。
4、民国衰落
从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特别是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续了45天。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从此成为残墙断壁。瓦磷堆积,杂草从生,破败不堪的一个寺院。石友三是破坏文物的千古罪人。
5、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林寺进行了多次修茸,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拨出专款,组织力量,对少林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少林寺饱经沧桑,如今古貌新颜,游客如织,成为中原旅游区重要旅游胜地。
1、创自北魏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盛行一时,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阴依山劈基敕建少林寺。跋陀在少林寺传授小乘佛教,主张自我解脱。当时四方慕名前来少林寺求法者达数百人,其中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教慧光、僧稠等弟子以后,传法中断,灯序转移,没有在少林寺继续发展。南朝刘宋末年,南天竺香至国王的第三王子,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可迦业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少林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历时九年,寺院逐渐扩大。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达摩传法于慧可以后,离开少林寺他去。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于定林寺,(今河南省峡县)。禅门一向奉达摩为初祖,慧可为二祖,后连续单传至六祖。
2、兴于隋唐
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武帝下令禁止传播佛道二教,并遣返僧尼道士回撒,寺庙庵观,遂遭废弃。大象年间,静帝宇文衍,重建佛寺,并改少林寺为“涉梏寺”。隋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改“涉梏寺”为“少林寺”,并赐田一百顷,供寺僧生活养息之用,自此,少林寺佛业重振。拥有土地14,000多亩,殿堂楼阁5,000多间。成为中外驰名的大佛寺,博得“天下一第名刹”的称号。
3、元明昌盛
元明至清初,少林寺的社会地位,被抬得更高。在称呼上多加一“祖庭少林禅寺”或“大少林禅寺”的尊号。元代之时,少林和尚已发展到2000多名。有不少著名的文人为寺僧撰写碑铭,有些和尚除在佛界享有地位之外,还在宫府中居于要职。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殿宇楼阁,历经修茸,楼殿金碧,花木满园。现在少林寺的布局和主要殿宇,大都为此时重建。明朝的王子中就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少林寺被称为“域内巨刹”。
4、民国衰落
从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特别是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续了45天。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从此成为残墙断壁。瓦磷堆积,杂草从生,破败不堪的一个寺院。石友三是破坏文物的千古罪人。
5、解放以后重振道场
新中国成立后,对少林寺进行了多次修茸,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拨出专款,组织力量,对少林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少林寺饱经沧桑,如今古貌新颜,游客如织,成为中原旅游区重要旅游胜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知你们有没有看过《少林寺》这部电影,哪少林寺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北魏时,有个印度沙门和尚来到中国,当时的孝文帝对佛教很敬重,就同意给那个和尚设立禅林,那个和尚很喜欢嵩山的环境,因此就在那儿修建了寺院,这寺院就取名为“少林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顶一了哦~~~
说的很具体
说的很具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很好啊~~~第一次了解地这么清楚,呵呵~~~顶一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