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 我来答
万里孤行
2009-08-19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7万
展开全部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165274.html?si=2
  1 精—生命活动的本原及物质基础精,是体内精华物质的总称,是构成生命体,产生并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有不同的名称及类别。依据来源,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命的本原物质。后天之精,源于清气和水谷,化生于肺脾胃,是人出生后赖以生存的物质源泉;依据功能,精可分为生殖之精和脏腑之精。生殖之精,是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微物质,贮藏并旋泄于肾,是人类繁衍及与生殖有关的功能、性别征象的物质基础。脏腑之精,由吸入的清气和饮食的水谷化生,藏于五脏,其余者输藏于肾以备用,是诸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依据内涵范围,精又可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广义之精,泛指构成机体和机体内贮藏的精华物质;狭义之精,特指与生殖有关的精微物质。精气神学说中的“精”,是“广义之精”。《素问·金匮真言论>所日:“夫精者,身之本也。”此精,不仅指生命的本原物质,还包括构成人体、维特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华物质,如张志聪注:“夫神气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可见,精气神学说中的精,是涵盖了上述各种类别的“精”所形成的综合概念,是与气、神相对应的特定名词。
  2 气—生命机能的动力和能量运动气原属哲学范畴,被古代哲学家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物质。气的概念引入医学领域,便赋予了特定的生理学意义。因此,哲学中的气与中医学的气,虽有相承关系,但却是两不同的概念。《内经>中的气有多种含义,从其共性而言,有如下特点:第一,运动不息。《灵枢·脉度>日:“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说明气是不断运动,流行不止的,在人体内有规律地周行全身。一切生命机能都在气的运动变化中完成,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日:“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可见,生命的存在,以气的运动为前提,气的运动停止,便是生命的终结。所以《素问·五常政大论》日:“气止则化绝。”第二,无固定形状。《灵枢·决气》日:“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指出气虽具有多种功能,但它却象“雾露”般的无固定形状。第三,有征可寻。《素问·气交变大论》日:“善言气者,必彰于物。”说明气虽然无形可见,但却可通过一定的物质运动形式表现出来。根据上述特点可知,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气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但它不是有固定形状、肉眼可见的物质形态,而是无形有征的能量运动。按照现代科学的认识,能量也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也属物质范畴。因此,中医学的气,可定义为:人体内具有生命活为活力、不断运动、无形有征的精微物质。它既是人体的重要生理组成部分,也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3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征象《内经》论神与先秦诸子同出一源。“神”字本义指北斗的斗柄,后衍生出万物“主宰”之意。《说文解字》日:“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灏笺:“天地生万物,物有主元者日神。”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古人对自然界众多复杂的事物和现象无法解释,认为有变化莫测的力量主宰着自然及人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神”是自然界阴阳五行变化“自造”而成,并不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因此,神可以被认识、被观察。《内经>作者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引入“神”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含义:第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日:“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谓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即神明。第二,指生命活动的主宰。《灵枢·天年>日:“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说明神是决定生命存亡的关键,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只有具备了“神”,才能发育成为有生命的人。种主宰生命的“神”,一旦失常,便会影响生命活动。甚至导致生命机能的丧失,所以,《素问·玉版论要》日:“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张介宾注日:“神者,阴阳变化也,易日: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转,运行不息也。回,逆而邪也。神机之用,行百环无穷,故在天在人,无不赖之以成化育之功者,皆神转不回也。设其回而不转,则至数逆、生机失矣,故日神去则机息,又日失神者亡也。“第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神机运动,可通过外部征象表现出来,凡视听言动、形色舌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都是神的具体体现,故中医学将生命活动的外部征象,即信息反映,亦称作“神“,并据此判断生命机能的得失存亡,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日:“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又日:“理色脉而通神明。”第四,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日神。”说明人对外界事物的体察、领悟、见地、把握、理解等意识思维过程皆属于神的内容之一。
  以上关于“神”的四种含义,前者属于哲学范畴。后三者又相互关联,可分不可离。神居内则为生命活动的主宰,现于外则为生命活动的征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为强调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本质特征而分化出来的,其意义可涵盖于“主宰”、“征象”之神中。因此,《内经>中人之“神”的三个含义实为三位一体。
  4精气神之间及其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精气神的关系 精、气、神分别代表着生命活动的本原及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动力及能量运动、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外在征象。在生命活动中,精气神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其中,精主静而内守,气与神动而外运,故精与气、精与神之间存在着阴阳既对立,又互根互用的辨证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化生精。”“气归精”,谓气的运动变化是化生精的动力源泉;“精归化”即精是气化的物质基础;“精食气”。是说精能供给气化功能的需要,与“精归化”类同;“化生精”,指气化活动过程中可产生新的阴精,意同“气归精”。可知,精与气之间的阴阳互根关系,具体体现为精是气的物质基础,气是精的功能表现。
  精与神常并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张介宾注目:“人生所赖,唯精与神,精以阴生,神从阳化,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见,精与神之间,亦如阴阳相随,须臾不离。精为神之根,如《灵枢-本神>日:“两精相搏谓之神。”又神为精之主,故《灵枢-本神》有:“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的记载,张介宾注日:“神伤而心怯,心怯则恐惧,恐惧则伤肾,肾伤则精不固。”说明神对精有控制调节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