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长期过快是心脏病的前兆吗?

我现在19岁,从小学开始到现在每次体检测心率的时候医生都让我不要紧张,每次我都要跟医生解释说我根本就没紧张。我的正常心跳就跟其他人紧张的时候差不多,长期这样是不是心脏病的... 我现在19岁,从小学开始到现在每次体检测心率的时候医生都让我不要紧张,每次我都要跟医生解释说我根本就没紧张。我的正常心跳就跟其他人紧张的时候差不多,长期这样是不是心脏病的前兆? 展开
 我来答
linzhang1530
推荐于2017-05-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57
采纳率:20%
帮助的人:16.1万
展开全部
  心率 (一)心率概念:
  心率(Heart Rate):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1.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它生理情况而不同。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
  2.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 160次/分)或婴幼儿超过 150次/分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正常人运动、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和喝浓茶后。也可见于发热、休克、贫血、甲亢、心力衰竭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如果心率在 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运动员;病理性的见于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以及洋地黄、奎尼丁或心得安类药物过量或中毒。如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心率过快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心脏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心率过缓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就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脉搏在50~60次 /分,运动员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较多的人。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三)心率过速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为心率过速。心率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心率过速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病理性心率过速可分为窦性心率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一般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是持续性心动过速,则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中医颜彦医生
2021-03-28 · TA获得超过219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8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8万
展开全部

心跳太快不一定就是心脏病的表现, 应当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应当明确正常人的心律是窦性心律, 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时候, 其实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生理的代偿状态, 比如运动的时候 妇女分娩的时候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杨尚达医生
2021-03-20 · TA获得超过435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8.2万
展开全部

心跳太快不一定就是心脏病的表现, 应当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应当明确正常人的心律是窦性心律, 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时候, 其实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生理的代偿状态, 比如运动的时候 妇女分娩的时候 , 还有情绪紧张 工作劳累的时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远大郑医生
2009-08-20 · TA获得超过837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7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17万
展开全部
你好:你的情况首先是要查明心动过速的病因情况,这个和全身性的疾病多是有关的,比如甲亢,严重贫血多会引起的,如果排除病因的情况,可以考虑是射频消融手术来治疗的。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yodak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英雄肝胆驱除M
2009-08-20 · TA获得超过2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不一定,可能是神经官能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