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和偏执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妄想症的区别?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分裂性身份障碍”是一个人有两个或者多个人格交替出现的一种障碍。比如今天我是豪放粗犷的性格,明天可能是彬彬有礼的白领,后天有可能是胆小怯懦的人。各个人格之间不一定会相互认识,也就是说今天做的事情可能明天就忘了。
“妄想症”是会出现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比如被害妄想会经常幻想有人要伤害他,钟情妄想会幻想某人对他爱的死去活来。患者不但对此深信不疑,还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这些。
“偏执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种,表现为幻觉和妄想,与妄想症的差别在于幻觉上,可能会真的看到有人要伤害他,或者幻想出一个对他深爱的异性。
“妄想症”是会出现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比如被害妄想会经常幻想有人要伤害他,钟情妄想会幻想某人对他爱的死去活来。患者不但对此深信不疑,还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这些。
“偏执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种,表现为幻觉和妄想,与妄想症的差别在于幻觉上,可能会真的看到有人要伤害他,或者幻想出一个对他深爱的异性。
展开全部
不知你要哪方面的区别,所以只有症状的区别
妄想症症状表现
1.主要障碍为缺乏对人之基本信赖,其特点乃在于使用“否定作用”“外射作用”来处理其心理困难,妄想症对比而导致系统化之妄想构造。
[1] 2.敏感且较自私自利以自我享乐为目的富于猜忌、斗气。
3.通常毛病是无法看轻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与他人之看法。
4.有不少妄想的病人内心确实有一些他个人认为不可告人之秘密,内疚非常,很怕人知道。
5.缺乏认识自己动机与态度之能力。
6.缺乏对他人信赖,总报以“别人总是凶恶的敌人”之观念,而且自我内心攻击的冲动,故与他人关系不善。
7.有些病人发病乃因处于特殊环境如处身异地等。
8.妄想内容除受个人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诸因素影响
偏执性精神分裂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妄想和幻觉,但以妄想为主,这些症状也是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方面。妄想为原发性妄想,主要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响妄想。这些妄想通常结构松散、内容荒谬。如出现关系妄想时,患者总觉得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都是针对自己的,都与自己相关:别人的议论是对他的不信任的评价、别人润嗓子发出的声音是在传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别人瞥一眼是在鄙视自己等。
幻觉在妄想形成前后或同时均可出现,以内容对其不利的言语性幻听最为多见,此外也可出现幻视、幻触、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觉外,虽然也可有情感不稳定、行为异常等表现,但一般对情感意志和思维的影响较少,行为也不很奇特。本型病人只能完好,日常生活也能自理,虽然自发缓解较少,但经过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症状和体征
病人通常具有一连串和其他神经症以及精神疾病相似的症状,如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和癫痫.大多数病人有抑郁,焦虑(出汗,脉搏加速,心悸),恐惧,惊恐发作,躯体不适,性功能障碍,饮食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等症状.常见自杀观念,企图以及自伤.许多病人在某些时候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人格转换和间断性遗忘障碍常常使得病人的个人生活一团糟.由于不同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性障碍的病人时常报告听到内心的对话和其他人格评论和针对病人的声音.这些声音被认为是幻听.
分离性身份障碍具有一些特征性的症状,包括症状表现的波动;社会功能的波动,即从十分能干到无能;严重的头疼和其他躯体疼痛;时间定向障碍;时光倒流;遗忘;人格解体和失去现实感.人格解体是指没有真实感,从自我中脱离,游离于个人身体和精神活动之外.病人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像一个旁观者,对于自己的观察由于在看一部电影.人格解体是指对熟悉的人或环境感到陌生或不真实.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病人常被告知他们所作过的一些事和行为,但是对此病人无法回忆.他们可以发现一些无法解释和认同的东西,后果,笔迹;他们会将自己称作"我们"或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称呼自己;他们对6~11岁所发生的事记不清.病人对童年早期经历的遗忘是常见而广泛的.
妄想症症状表现
1.主要障碍为缺乏对人之基本信赖,其特点乃在于使用“否定作用”“外射作用”来处理其心理困难,妄想症对比而导致系统化之妄想构造。
[1] 2.敏感且较自私自利以自我享乐为目的富于猜忌、斗气。
3.通常毛病是无法看轻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与他人之看法。
4.有不少妄想的病人内心确实有一些他个人认为不可告人之秘密,内疚非常,很怕人知道。
5.缺乏认识自己动机与态度之能力。
6.缺乏对他人信赖,总报以“别人总是凶恶的敌人”之观念,而且自我内心攻击的冲动,故与他人关系不善。
7.有些病人发病乃因处于特殊环境如处身异地等。
8.妄想内容除受个人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诸因素影响
偏执性精神分裂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妄想和幻觉,但以妄想为主,这些症状也是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方面。妄想为原发性妄想,主要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响妄想。这些妄想通常结构松散、内容荒谬。如出现关系妄想时,患者总觉得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都是针对自己的,都与自己相关:别人的议论是对他的不信任的评价、别人润嗓子发出的声音是在传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别人瞥一眼是在鄙视自己等。
幻觉在妄想形成前后或同时均可出现,以内容对其不利的言语性幻听最为多见,此外也可出现幻视、幻触、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觉外,虽然也可有情感不稳定、行为异常等表现,但一般对情感意志和思维的影响较少,行为也不很奇特。本型病人只能完好,日常生活也能自理,虽然自发缓解较少,但经过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症状和体征
病人通常具有一连串和其他神经症以及精神疾病相似的症状,如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和癫痫.大多数病人有抑郁,焦虑(出汗,脉搏加速,心悸),恐惧,惊恐发作,躯体不适,性功能障碍,饮食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等症状.常见自杀观念,企图以及自伤.许多病人在某些时候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人格转换和间断性遗忘障碍常常使得病人的个人生活一团糟.由于不同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性障碍的病人时常报告听到内心的对话和其他人格评论和针对病人的声音.这些声音被认为是幻听.
分离性身份障碍具有一些特征性的症状,包括症状表现的波动;社会功能的波动,即从十分能干到无能;严重的头疼和其他躯体疼痛;时间定向障碍;时光倒流;遗忘;人格解体和失去现实感.人格解体是指没有真实感,从自我中脱离,游离于个人身体和精神活动之外.病人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像一个旁观者,对于自己的观察由于在看一部电影.人格解体是指对熟悉的人或环境感到陌生或不真实.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病人常被告知他们所作过的一些事和行为,但是对此病人无法回忆.他们可以发现一些无法解释和认同的东西,后果,笔迹;他们会将自己称作"我们"或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称呼自己;他们对6~11岁所发生的事记不清.病人对童年早期经历的遗忘是常见而广泛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障碍)
一种表现为病人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身份和人格的精神障碍,其行为受其多种人格的支配.
遗忘是对个人自身的一些重要情况,包括个人身份无法回忆.遗忘内容在不同的人格表现中有所不同,即在这一人格中被遗忘的内容在另一人格中清晰记得.在病人内心世界中,有些人格可以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并作用于它们.比如在一个病人身上,人格A并不知道同时存在其他的人格形式,但其他的人格形式却知道人格A在作些什么,犹如旁观他人的行为.其他的人格可以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人格A的存在,但却不能和人格A有共同的意识(多种人格对事物同时意识).
分离性身份障碍可以是非常严重并且持续很长时间,由此造成病人的功能缺损.病人较多有自杀企图,并被认为自杀成功率高于其他精神疾病.
有研究表明,在精神科急诊住院的病人以及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治疗机构中,被漏诊的分离性身份障碍可达3%~4%.近年来,由于对该病的重视,诊断方法的改进和对童年期虐待及其后果的认识,该病的诊断明显提高.虽然有些学者认为,诊断率的提高反映的只是医生对于那些易受暗示和影响的病人的作用结果,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
病因学
分离性身份障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强烈的应激,能力的分离(包括在意识中将个人的记忆,知觉和身份统一),成长过程中防御能力的习得,童年期遭受伤害后缺乏同情和抚慰以及对今后伤害性刺激的自我保护的能力缺乏等.身份认同的统一并不是与生俱来,它依赖于后天各种资源和经验而发展.在遭受创伤的孩童,这种发育被阻断,许多本该组合于同一身份中的特质仍然处于孤立状态.北美地区的研究显示,97%~98%分离性障碍成年病人报告童年虐待史,同时在85%的成年病人和95%的儿童,青少年分离性障碍以及其他形式相近的分离性障碍病人身上,可以验证有虐待史.虽然这些资料表明在北美地区病人中,童年虐待史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文化背景中,战争和灾难起着更主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说明所有的病人都有虐待史,或者病人所报告的虐待经历确实发生过.有些虐待经历的描述被证明是不准确的.同时,有些没有虐待史的病人在童年早期却遭受过重大创伤(如父母亡故),患过严重的疾病,或经历过重大的应激事件.举个例子,一个童年时代多次住院和手术的分离性障碍病人,他有着明确的创伤史,但没有虐待史.
个体的发展有赖于儿童时期将各种复杂的信息和经验成功地整合.当儿童获得对自己和周围人统一而复杂的认识后,他们将顺利渡过那些不同的知觉和情感分离的阶段.每个发育时期都产生有不同自我,同时并不是每个经受童年虐待和创伤的人都发展成多重人格.多重人格病人容易被催眠,而这一特质与分离性素质密切相联,同时它被认为是分离性障碍的患病因素之一.当然,绝大多数具有这些特质的儿童还是具有正常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在成人的保护和抚慰下,不会发展成分离性身份障碍.
症状和体征
病人通常具有一连串和其他神经症以及精神疾病相似的症状,如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和癫痫.大多数病人有抑郁,焦虑(出汗,脉搏加速,心悸),恐惧,惊恐发作,躯体不适,性功能障碍,饮食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等症状.常见自杀观念,企图以及自伤.许多病人在某些时候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人格转换和间断性遗忘障碍常常使得病人的个人生活一团糟.由于不同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性障碍的病人时常报告听到内心的对话和其他人格评论和针对病人的声音.这些声音被认为是幻听.
分离性身份障碍具有一些特征性的症状,包括症状表现的波动;社会功能的波动,即从十分能干到无能;严重的头疼和其他躯体疼痛;时间定向障碍;时光倒流;遗忘;人格解体和失去现实感.人格解体是指没有真实感,从自我中脱离,游离于个人身体和精神活动之外.病人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像一个旁观者,对于自己的观察由于在看一部电影.人格解体是指对熟悉的人或环境感到陌生或不真实.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病人常被告知他们所作过的一些事和行为,但是对此病人无法回忆.他们可以发现一些无法解释和认同的东西,后果,笔迹;他们会将自己称作"我们"或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称呼自己;他们对6~11岁所发生的事记不清.病人对童年早期经历的遗忘是常见而广泛的.
由于分离性身份障碍病人表现出类似于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所以在明确诊断之前,病人往往会被诊断成多种其他的精神疾病,而先前的治疗也以失败告终.在团体中,控制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对自己的控制和对他人的控制.
诊断
诊断需要全面的身体和精神检查,包括对分离性现象的特殊的检查.有时精神科医生可以用延长谈话时间,催眠,药物诱导催眠,或者让病人对不同来访者进行记录等方法,使病人在检查期间出现人格上的变换.特别制定的问卷也可以帮助识别分离性身份障碍.
精神科医生也可能试图通过要求病人与意识中的某一部分进行交谈来接触并消除其他的人格,而这一部分意识所涉及的行为正是病人已经遗忘的或者是以人格解体或非现实的方式经历过的.
预后
预后转归可以有三种.第一种是那些主要表现出分离性症状和创伤性特征的病人,他们通常经过特殊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第二种是那些同时伴有其他严重精神症状的病人,如人格障碍,情感性障碍,饮食障碍和物质滥用.他们一般恢复很慢,治疗可能无效,或者缓慢而具有冒险性;第三种是那些不仅伴有其他严重的精神症状,同时可能仍然和他们指控的虐待者生活在一起,这种病人的治疗通常费时且疗效极差,对于他们,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而不是人格整合.有时候,治疗可以使得一个预后极差的病人向着康复大步迈进.
治疗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症状可能有变化或减轻,但疾病本身不会自发缓解.药物会有助于缓解某些症状,但对疾病本质不起作用.所有成功的治疗都是使用针对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特殊心理治疗,促成病人人格的整合.有些病人不愿意或拒绝人格整合,对于他们,治疗目标应放在促成病人各种人格间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上,以减轻症状.这种治疗十分艰巨和痛苦,各种人格间的相互作用暴露出病人所面临的危机,而病人对创伤性的记忆会感到痛苦.一次或多次住院可以帮助病人渡过困难时期,或者渡过其痛苦回忆时期.催眠可以用来了解各种人格特征,促成彼此间的沟通,使得它们协调平稳.催眠也用来发掘创伤性经验,减轻它们的消极影响.有时眼球运动失感觉和重新恢复试验(EMDR)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他使病人回忆起创伤性经验,并将对自我的负性思维替代为积极的思维.
如果要达到将病人的人格整合,促成其和谐统一,恢复正常功能,完全消除症状的治疗目标,一般需要每周至少两次,持续3~6年的心理治疗.而人格整合是最为理想的治疗结果.
心理治疗有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加强安全感,稳定感,使病人足够坚强,面对创伤性经验和人格问题.对人格系统的发掘是为了计划以后进一步治疗.第二阶段,帮助病人回忆痛苦的经历,将对丧失和创伤的痛苦体验表达出来.当病人分离性症状原因被解除后,治疗进入最后阶段.这时对病人的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进行连接,整合和修复.有些整合可以自发实现,但大多数需要对人格进行重新组合和构筑,或者必须借助想象和催眠促成.整合完成后,病人还必须对其余留进行治疗.整合后的治疗十分必要,治疗次数虽有所减少,但不能完全停止.病人会将精神科医生看做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人,一如他们定期寻求内科医生的帮助一样.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又名"人格分裂",是因为当人们在童年遇到他们不能接受不能解释的受虐待的事件的时候,运用一种把悲惨记忆压抑到潜意识深渊的防御机制,以此把记忆淡化甚至忘却,好让自己继续快乐地生活下去,每一次悲惨的经历都会被以一个患者创造出来的人物去代以经历再把这个人物及其记忆一起压抑起来,但是实际上记忆随着创造的人物被固着了,没有好好解决当时的问题,当患者长大后,特定的情景下,这些被压抑的人物又重新进入到了意识层面,让患者再次经历那悲惨的过去,它们要长大后的患者去解决,解决那过去压抑了的问题.所以患者就觉得同时有很多个人在自己的体内,其实他们都是患者以前用于逃避所创造出来代替他受罪的人物,也就是他自己.以上是我个人的通俗的理解.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俗称“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一种少见的心因性的角色分裂的人格障碍,亦即因一个人具有两种或多种人格角色,分别在不同时间里出现。其特征是完整的人格破裂为两种或多种独立的子人格。这些子人格之间是彼此独立、自主,并具有各自完整的自我,不同的人格角色在感情、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是极为不同的,有时甚至处于剧烈的对立状态。在任何特定的时段里,见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角色,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及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示其它身份的痕迹。过一段时间,通常是受到精神刺激后,会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角色,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新的主体人格方式行事。而对过去的角色完全遗忘,虽然后继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只把他看作客体,而把自身看作主体。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有的学者将表现为两种角色的人格称为双重人格;而将表现为三种或三种以上角色者则称为多重人格。美国《精神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1994)用分裂性同一性障碍取代了多重人格障碍一词。
偏执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的性格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彼此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病。本病病因未明,多为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最终有衰退的可能。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的一种类型。是最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起病年龄较其它各型为晚。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多疑、多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此型病程发展较其它类型缓慢,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自发缓解者较少,但经治疗则收效较好。
妄想症
在自然的状况下,虚无妄想出现的频率并不高。重度忧郁症的患者,可能出现虚无妄想,但也会伴随有重度的忧郁状态,诸如:移动迟滞,少有动作,表情愁苦,食欲下降,睡眠减少等现象。
(多重人格障碍)
一种表现为病人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身份和人格的精神障碍,其行为受其多种人格的支配.
遗忘是对个人自身的一些重要情况,包括个人身份无法回忆.遗忘内容在不同的人格表现中有所不同,即在这一人格中被遗忘的内容在另一人格中清晰记得.在病人内心世界中,有些人格可以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并作用于它们.比如在一个病人身上,人格A并不知道同时存在其他的人格形式,但其他的人格形式却知道人格A在作些什么,犹如旁观他人的行为.其他的人格可以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人格A的存在,但却不能和人格A有共同的意识(多种人格对事物同时意识).
分离性身份障碍可以是非常严重并且持续很长时间,由此造成病人的功能缺损.病人较多有自杀企图,并被认为自杀成功率高于其他精神疾病.
有研究表明,在精神科急诊住院的病人以及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治疗机构中,被漏诊的分离性身份障碍可达3%~4%.近年来,由于对该病的重视,诊断方法的改进和对童年期虐待及其后果的认识,该病的诊断明显提高.虽然有些学者认为,诊断率的提高反映的只是医生对于那些易受暗示和影响的病人的作用结果,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
病因学
分离性身份障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强烈的应激,能力的分离(包括在意识中将个人的记忆,知觉和身份统一),成长过程中防御能力的习得,童年期遭受伤害后缺乏同情和抚慰以及对今后伤害性刺激的自我保护的能力缺乏等.身份认同的统一并不是与生俱来,它依赖于后天各种资源和经验而发展.在遭受创伤的孩童,这种发育被阻断,许多本该组合于同一身份中的特质仍然处于孤立状态.北美地区的研究显示,97%~98%分离性障碍成年病人报告童年虐待史,同时在85%的成年病人和95%的儿童,青少年分离性障碍以及其他形式相近的分离性障碍病人身上,可以验证有虐待史.虽然这些资料表明在北美地区病人中,童年虐待史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文化背景中,战争和灾难起着更主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说明所有的病人都有虐待史,或者病人所报告的虐待经历确实发生过.有些虐待经历的描述被证明是不准确的.同时,有些没有虐待史的病人在童年早期却遭受过重大创伤(如父母亡故),患过严重的疾病,或经历过重大的应激事件.举个例子,一个童年时代多次住院和手术的分离性障碍病人,他有着明确的创伤史,但没有虐待史.
个体的发展有赖于儿童时期将各种复杂的信息和经验成功地整合.当儿童获得对自己和周围人统一而复杂的认识后,他们将顺利渡过那些不同的知觉和情感分离的阶段.每个发育时期都产生有不同自我,同时并不是每个经受童年虐待和创伤的人都发展成多重人格.多重人格病人容易被催眠,而这一特质与分离性素质密切相联,同时它被认为是分离性障碍的患病因素之一.当然,绝大多数具有这些特质的儿童还是具有正常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在成人的保护和抚慰下,不会发展成分离性身份障碍.
症状和体征
病人通常具有一连串和其他神经症以及精神疾病相似的症状,如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和癫痫.大多数病人有抑郁,焦虑(出汗,脉搏加速,心悸),恐惧,惊恐发作,躯体不适,性功能障碍,饮食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等症状.常见自杀观念,企图以及自伤.许多病人在某些时候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人格转换和间断性遗忘障碍常常使得病人的个人生活一团糟.由于不同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性障碍的病人时常报告听到内心的对话和其他人格评论和针对病人的声音.这些声音被认为是幻听.
分离性身份障碍具有一些特征性的症状,包括症状表现的波动;社会功能的波动,即从十分能干到无能;严重的头疼和其他躯体疼痛;时间定向障碍;时光倒流;遗忘;人格解体和失去现实感.人格解体是指没有真实感,从自我中脱离,游离于个人身体和精神活动之外.病人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像一个旁观者,对于自己的观察由于在看一部电影.人格解体是指对熟悉的人或环境感到陌生或不真实.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病人常被告知他们所作过的一些事和行为,但是对此病人无法回忆.他们可以发现一些无法解释和认同的东西,后果,笔迹;他们会将自己称作"我们"或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称呼自己;他们对6~11岁所发生的事记不清.病人对童年早期经历的遗忘是常见而广泛的.
由于分离性身份障碍病人表现出类似于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所以在明确诊断之前,病人往往会被诊断成多种其他的精神疾病,而先前的治疗也以失败告终.在团体中,控制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对自己的控制和对他人的控制.
诊断
诊断需要全面的身体和精神检查,包括对分离性现象的特殊的检查.有时精神科医生可以用延长谈话时间,催眠,药物诱导催眠,或者让病人对不同来访者进行记录等方法,使病人在检查期间出现人格上的变换.特别制定的问卷也可以帮助识别分离性身份障碍.
精神科医生也可能试图通过要求病人与意识中的某一部分进行交谈来接触并消除其他的人格,而这一部分意识所涉及的行为正是病人已经遗忘的或者是以人格解体或非现实的方式经历过的.
预后
预后转归可以有三种.第一种是那些主要表现出分离性症状和创伤性特征的病人,他们通常经过特殊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第二种是那些同时伴有其他严重精神症状的病人,如人格障碍,情感性障碍,饮食障碍和物质滥用.他们一般恢复很慢,治疗可能无效,或者缓慢而具有冒险性;第三种是那些不仅伴有其他严重的精神症状,同时可能仍然和他们指控的虐待者生活在一起,这种病人的治疗通常费时且疗效极差,对于他们,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而不是人格整合.有时候,治疗可以使得一个预后极差的病人向着康复大步迈进.
治疗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症状可能有变化或减轻,但疾病本身不会自发缓解.药物会有助于缓解某些症状,但对疾病本质不起作用.所有成功的治疗都是使用针对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特殊心理治疗,促成病人人格的整合.有些病人不愿意或拒绝人格整合,对于他们,治疗目标应放在促成病人各种人格间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上,以减轻症状.这种治疗十分艰巨和痛苦,各种人格间的相互作用暴露出病人所面临的危机,而病人对创伤性的记忆会感到痛苦.一次或多次住院可以帮助病人渡过困难时期,或者渡过其痛苦回忆时期.催眠可以用来了解各种人格特征,促成彼此间的沟通,使得它们协调平稳.催眠也用来发掘创伤性经验,减轻它们的消极影响.有时眼球运动失感觉和重新恢复试验(EMDR)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他使病人回忆起创伤性经验,并将对自我的负性思维替代为积极的思维.
如果要达到将病人的人格整合,促成其和谐统一,恢复正常功能,完全消除症状的治疗目标,一般需要每周至少两次,持续3~6年的心理治疗.而人格整合是最为理想的治疗结果.
心理治疗有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加强安全感,稳定感,使病人足够坚强,面对创伤性经验和人格问题.对人格系统的发掘是为了计划以后进一步治疗.第二阶段,帮助病人回忆痛苦的经历,将对丧失和创伤的痛苦体验表达出来.当病人分离性症状原因被解除后,治疗进入最后阶段.这时对病人的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进行连接,整合和修复.有些整合可以自发实现,但大多数需要对人格进行重新组合和构筑,或者必须借助想象和催眠促成.整合完成后,病人还必须对其余留进行治疗.整合后的治疗十分必要,治疗次数虽有所减少,但不能完全停止.病人会将精神科医生看做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人,一如他们定期寻求内科医生的帮助一样.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又名"人格分裂",是因为当人们在童年遇到他们不能接受不能解释的受虐待的事件的时候,运用一种把悲惨记忆压抑到潜意识深渊的防御机制,以此把记忆淡化甚至忘却,好让自己继续快乐地生活下去,每一次悲惨的经历都会被以一个患者创造出来的人物去代以经历再把这个人物及其记忆一起压抑起来,但是实际上记忆随着创造的人物被固着了,没有好好解决当时的问题,当患者长大后,特定的情景下,这些被压抑的人物又重新进入到了意识层面,让患者再次经历那悲惨的过去,它们要长大后的患者去解决,解决那过去压抑了的问题.所以患者就觉得同时有很多个人在自己的体内,其实他们都是患者以前用于逃避所创造出来代替他受罪的人物,也就是他自己.以上是我个人的通俗的理解.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俗称“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一种少见的心因性的角色分裂的人格障碍,亦即因一个人具有两种或多种人格角色,分别在不同时间里出现。其特征是完整的人格破裂为两种或多种独立的子人格。这些子人格之间是彼此独立、自主,并具有各自完整的自我,不同的人格角色在感情、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是极为不同的,有时甚至处于剧烈的对立状态。在任何特定的时段里,见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角色,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及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示其它身份的痕迹。过一段时间,通常是受到精神刺激后,会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角色,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新的主体人格方式行事。而对过去的角色完全遗忘,虽然后继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只把他看作客体,而把自身看作主体。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有的学者将表现为两种角色的人格称为双重人格;而将表现为三种或三种以上角色者则称为多重人格。美国《精神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1994)用分裂性同一性障碍取代了多重人格障碍一词。
偏执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的性格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彼此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病。本病病因未明,多为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最终有衰退的可能。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的一种类型。是最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起病年龄较其它各型为晚。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多疑、多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此型病程发展较其它类型缓慢,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自发缓解者较少,但经治疗则收效较好。
妄想症
在自然的状况下,虚无妄想出现的频率并不高。重度忧郁症的患者,可能出现虚无妄想,但也会伴随有重度的忧郁状态,诸如:移动迟滞,少有动作,表情愁苦,食欲下降,睡眠减少等现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08-22
展开全部
把问题关闭了,连我个回复的机会都不给我哦~
你比我还狂么.
我说得错了么?我片面?
呵呵,那请问提出妄想症这个名词做什么呢?
用来能诊断?妄想症是疾病么?疾病是医生来治疗的
不需要学心理的掺和
退一步讲,妄想症?呵呵,好把,妄想的就都是妄想症
那有无把躯体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中的妄想
和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区别过么?没有
那2种妄想不知道您这位心理学大师解释下要怎么治疗哦?
说这个提出来除了搞脑筋其他都没用
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心理学就不该来掺和这个领域.
本就是一门以描述性为主的学科,缺乏实用性.
还整天自以为是.
除了误人,还能如何.
小朋友,请别就认为别人狂,这个是心理学在专业界的共同评价
我只是把这个表达出来而已.
才看了几天心理,你提的问题本就很可笑了.
你比我还狂么.
我说得错了么?我片面?
呵呵,那请问提出妄想症这个名词做什么呢?
用来能诊断?妄想症是疾病么?疾病是医生来治疗的
不需要学心理的掺和
退一步讲,妄想症?呵呵,好把,妄想的就都是妄想症
那有无把躯体疾病造成的精神症状中的妄想
和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区别过么?没有
那2种妄想不知道您这位心理学大师解释下要怎么治疗哦?
说这个提出来除了搞脑筋其他都没用
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心理学就不该来掺和这个领域.
本就是一门以描述性为主的学科,缺乏实用性.
还整天自以为是.
除了误人,还能如何.
小朋友,请别就认为别人狂,这个是心理学在专业界的共同评价
我只是把这个表达出来而已.
才看了几天心理,你提的问题本就很可笑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不是猛么
给你个真实案例你来分析下
某日,一12岁女孩与弟弟吵架了,母亲回来后批评了她,让她下楼倒垃圾.
然后,女孩子讲有点头晕,没力气
母亲没有在意,第2天仍然如此,
母亲就很担心,送孩子去儿童医院去了,
当时医生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只好先收住院观察
到第三天,孩子仍反复讲没力气,连路都不能走了,
母亲很焦急,向你求助
你来分析下该怎么处理
给你个真实案例你来分析下
某日,一12岁女孩与弟弟吵架了,母亲回来后批评了她,让她下楼倒垃圾.
然后,女孩子讲有点头晕,没力气
母亲没有在意,第2天仍然如此,
母亲就很担心,送孩子去儿童医院去了,
当时医生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只好先收住院观察
到第三天,孩子仍反复讲没力气,连路都不能走了,
母亲很焦急,向你求助
你来分析下该怎么处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08-26
展开全部
精神科医师除了会诊断和用药还会做什么?从来治标不治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