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中的“杠杆”是什么意思?
以下是对经济学中“杠杆”的解释以及作用分析
1.经济杠杆的定义
经济杠杆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或经济组织利用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影响、调节和控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金、汇率,等等。
2.经济杠杆的作用
在投资理财中,杠杆的本质是通过负债把社会资源集中起来,投入到生产领域,获取更的回报。简单的说,经济杠杆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类是调整作用,一类是推动作用。
调整作用
是指在生产总过程中发挥调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比例使之平衡的作用。例如,在经济管理中利用价格杠杆,提高某些短线产品价格可以促进这些产品的生产,降低长线产品的价格可以减少该产品的生产。在流通中,通过提高供不应求商品的价格可以减少需求,降低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可以限制生产,这就是调整供求比例使之平衡的作用。
推动作用
是指在生产总过程及各个方面调动人们改善经营管理,讲求经济效果的作用。不同的经济杠杆不论其作用是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往往有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作用。比如,利用价格杠杆调动企业合理地利用能源,对煤定低价,对石油定高价以推动企业少用石油,但同时也就产生了另一个作用,就是低价将限制生产,高价鼓励生产的作用,煤炭价格定低。
在经济学里,杠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指“财务杠杆”,一个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借贷筹集资金,投入生产,获得更多的收益。就是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但这样风险也大。一般企业都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多挣钱,又保证可控的风险,指标就叫做“资产负债率”。广义的杠杆涵盖所有“以小搏大”的经济行为,但核心还是借贷。
拓展资料
杠杆,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
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即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
就是用较小的力搬动相对较重的东西,借助的东西就是”杠杆“,所以,经济学借用了这个概念,就是说一些能够使效果成倍增加的工具。比如,财务杠杆这一说法,又比如在期货市场中的保证金制度,它能使人用10个或者15个单位的少量资本去运作100个单位的资金,使收益或者损失成倍的扩大,这个期货市场交易制度中的保证金制度就是”杠杆“的一个运用。
这种杠杆的运用在经济中运用于很多领域,再比方,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可以看作一种杠杆的运用,央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调节M1,再通过乘数效应达到控制总需求和调节总供给的效果
1套房要100万,假如你有100万一次付清只能买1套,如果贷款买房首付20%你能买5套
要是那5套涨了20万,120万x5-100万x5=100万,你用100万赚100万
要是那5套跌了20万,80万x5-100万x5=-100万,你100万都亏没了
(利息暂不计)
用少量资本去运作更多资本,收益放大,风险也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