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这三位将领以他们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使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不论是曼施坦因的"闪击战略",还是隆美尔的"沙漠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和实践",都对二战的进程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军事理论和战例推动了现代作战样式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然而,他们的"彪炳战功"是建立在对外侵略的基础上的.他们效忠希特勒,四处侵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都是为了所谓的"日尔曼民族"的至高荣誉.而他们不会想到,正是他们的征战才使希特勒建立了庞大,恐怖的黑色第三帝国,使无数生灵涂炭,使一个个国家,城市,村庄遭到践踏.他们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慧"和"英勇"给他们的国家带来的只是瞬间的"辉煌",最终是毁灭.这也注定了这三位"军事天才"人生的悲剧.
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闪电利剑”——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著的纳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1887年11月24日,炮兵军官爱德华·莱温斯基家添了第十个孩子,取名埃里希·莱温斯基。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他的姨父曼施坦因少将而改姓曼施坦因。这个小莱温斯基就是以后成长为德国陆军元帅的埃里希·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900年进入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他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官学校毕业后,于1906年被派到第3步兵警卫团任见习军官,一年后升为少尉。1913年被选送军事学院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第2警卫预备团任中尉副官,几个月后晋升上尉。希特勒开始掌权时,曼施坦因任步兵第4团营长。当时,国家社会主义大行其道,曼施坦因对此十分不满。他极力反对纳粹党干预军队事务,并因此经常同纳粹党徒发生冲突。
1936年,曼施坦因在晋升少将后曾担任第1军军需部长和陆军参谋长贝克将军的副手。由于他对希特勒大肆扩军多次提出警告,因而在1938年初被调离陆军参谋本部,改任第18师师长。
1939年夏,希特勒准备进攻波兰,成立了由第14、第10和第8集团军所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群,龙德施泰特上将担任总司令,已晋升中将的曼施坦因任参谋长。南方集团军的使命是从西里西亚出发,歼灭魏克塞尔河的波兰军队。虽然攻击计划已定,但曼施坦因在最后一分钟时仍希望战争不要爆发。他支持总司令关于不对华沙实行轰炸的决定,尽力避免对波兰居民的伤害。
波兰战役之后,曼施坦因最初仍任龙德施泰特上将的参谋长,后者当时是位于西线中部的A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草拟的西线战役作战计划受到各方面的称赞,他本人则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施利芬”。
他提出了一个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为要点的现代作战方案,以A集团军群为主力,用集中的装甲部队通过绵长的马奇诺防线所在的阿登山区,直插西北方向的沿岸,切断在比利时和荷兰作战的敌军主力,同增援部队B集团军一起歼灭敌人。这一计划虽获得龙德施泰特上将和坦克专家古德里安的支持,陆军总部却拒绝采纳,说该计划太冒险。
1940年2月,曼施坦因被希特勒调往波美拉尼亚任新组建的第38军军长。希特勒之所以这样干,是因为曼施坦因提出的那个计划正合他意。他一方面把这一计划说成是自己提出的,另一方面调开计划的真正制定者,以免他分享计划成功后的荣誉。当曼施坦因看到1940年5月10日的攻击行动完全是按照他的基本构想在实施时,他自己已是局外之人了。
曼施坦因的第38军配属于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他不断请求出击,以阻止敌军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由于克卢格的犹豫不决,宝贵的时间都丧失了。
6月5日,曼施坦因转移进攻方向。4天之后到达塞纳河,6月19日到达卢瓦尔河,22日渡过该河。在前进中,曼施坦因经常位于各先遣支队,使部队受到他无畏精神的感召而奋勇前进。此前,曼施坦因于6月5日晋升为步兵将军。7月25日获骑士十字勋章。
1941年2月底,曼施坦因调任正在组建中的第56装甲军军长,实现了他指挥一支快速部队的愿望。
德苏战争开始时,曼施坦因配属于勒布元帅指挥下的北方集团军群,预定从东普鲁士向列宁格勒方向发起攻击。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曼施坦因的装甲军一直打到伊尔门湖西南方的索尔齐,并突破了苏军的包围圈,救出被围的第16集团军。
9月16日,曼施坦因奉命接任因车祸丧命的南方集团军群第11集团军司令朔贝特的职务。该集团军的任务是,一方面把亚速海以北的苏军击退至罗斯托夫,另一方面同时攻占克里米亚。为了遂行任务,为第11集团军配属了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由于罗马尼亚部队缺乏战斗力,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极其困难,曼施坦因决定首先攻占克里米亚。
尽管克里米亚设有坚固的攻势和地形复杂,曼施坦因仍然在9月26日突破了苏军几处前哨阵地。10月28日,经过激战,苏军的第二道封锁线被突破。11月16日,除塞瓦斯托波尔外,克里米亚其它地区均落入德军之手。
1942年2月1日,希特勒晋升曼施坦因为上将。此时,苏军在刻赤和费奥多西亚强行登陆成功,严重威胁着德军后方。激战之后,苏军终被击退。第11集团军总共使用了1个装甲师、5个德国步兵师和2个罗马尼亚师,就歼灭了共有26个师的两个集团军,俘敌17万,缴获敌炮约1200门、坦克250辆。曼施坦因在里希特霍芬空军上将的第8航空军的协同下,赢得了一次印象深刻的胜利。
6月7日,德军集中火力炮击塞瓦斯托波尔。在不停的炮击和第8航空军的轰炸之下,这个位置异常险要、阵地构筑堪称固若金汤的要塞所有工事都被炸毁,守军的抵抗也先后崩溃。7月1日,曼施坦因受到希特勒的电报嘉奖并晋升元帅。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被攻克后,曼施坦因趁部队短期休整之际应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安东尼斯库的邀请前往罗马尼亚访问,并在普雷迪亚尔接受了罗马尼亚的最高荣誉勋章-“米哈伊尔勇士勋章”。当他于8月12日回到驻克里米亚的司令部时,他接到希特勒要他率部北上攻打列宁格勒的命令。
希特勒攻击和围困列宁格勒的愿望最后化为泡影后。11月20日,曼施坦因被调任位于斯大林格勒两翼的顿河集团军总司令,解救被围的第6集团军。当时,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尤其不幸的是,希特勒因同李斯特元帅意见分歧而把这个指挥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总司令免了职,由他自己来兼任总司令。在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之间出现了一个宽约300公里的缺口。当优势的苏军部队突破B集团军,并将掩护第6集团军的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各军团击溃后,第6集团军即陷入重围。该集团军司令鲍卢斯将军曾一再请求突围,被希特勒置之不理,致使鲍卢斯及其所部一起被苏军俘虏。
解救第6集团军的行动失败后,强大的苏军部队已把B集团军群所属防守顿河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部队击溃,企图切断位于哈尔科夫以南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所属各师的退路。情况十分危急,希特勒被迫命令撤退。于是,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又担负起一项双重任务:既要掩护撤退,警戒顿河和顿涅茨河的各个渡口,又要解除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地区对于B集团军群的威胁。
1943年2月,由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各一部编成了一个新的南方集团军群归曼施坦因指挥。该集团军群要在由亚速海到哈尔科夫的700公里长的正面上实施攻势防御,任务相当艰巨。3月14日,经过艰苦奋战,德军战线恢复到9个月以前的位置。曼施坦因因此获得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
在这以后的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的战役中,由于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德军被迫停止攻击而后撤。战役的主动权已操在苏军部队手中,德军疲惫不堪,伤亡惨重。尽管如此,曼施坦因在极力排除希特勒对集团军指挥的干扰的同时,曾成功地击退过苏军在米乌斯河战线的攻势,并守住了顿涅茨河谷,并成功地建立了一条从基辅到查波罗什的新战线,从那里向南又同位于克里米亚的A集团军群取得了联系。
1943年10月,苏军在基辅和第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突入了德军战线的纵深地带。新编第6集团军被迫北撤;第4装甲集团军的残部也撤至波兰边境。
1944年3月30日,曼施坦因和A集团军总司令克莱斯特元帅被召到上萨尔茨堡。希特勒在给他们佩上双剑栎树叶勋章的同时免去了他们的职务。
1945年,曼施坦因被英国人俘虏,四年后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监禁在韦尔监狱。1952年因为健康状况即被释放。195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以及1958年的《士兵的一生1887-1939》。1956年,曼施坦因担任联邦德国一个组织的顾问,同战时德国的西方敌人一起对付苏联的威胁。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死于西德巴伐利亚州,享年8岁。
总评:英国人认为: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他在德国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是说得过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战略和军事思想上的贡献并不引人注目。在一战时期,曼施坦因只获得有限的作战经验,从本质上讲,他一直是一名步兵,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军事技术大发展的时期,他能够提起的贡献只有“突击炮”。值得研究的是,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坦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的确是一个奇迹,所以在德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曼施坦因是最有成就的野战指挥官,但是这个“最有成就”不能理解为唯一,因为他与古德里安,霍斯,李莱斯相比,大概处于同一个档次。
美国人认为:曼施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隆美尔-埃尔温(1891-1944)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任警卫连连长。从1919年起,他历任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等职。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师师长,参加了对法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对作战经过作了详细的日记,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依据。
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海登姆市一个中学校长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后从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先后获得3枚十字勋章。一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视。1938年调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曾陪同希待勒巡视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并赠给《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于是他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奉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随后,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受到株连。1944年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希特勒获悉隆美尔已死亡的消息给其夫人发来唁电,电报说:“你丈夫的死给你带来巨大的损失,请接受我最诚挚的吊唁。隆美尔元帅的英名将永远和北非英勇的战役联系在一起。”
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在西方军界,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师”。
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把他们的首长称作“沙漠之狐”。
"坦克怪杰"——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出身于一个德国军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通信兵、步兵和骑兵部队任职。一战结束后,古德里安开始探索装甲兵理论,他的装甲理论最初来自于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富勒等装甲战理论先驱们,他将他们的理论加以发展成具体的战术公式,提出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坦克,实现战役突破和包围的崭新战术思想,并且训练部队运用武器将此战术付诸实施。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开始扩军备战。不久,在一次现代兵器发展表演会上,当古德里安精心安排的小型装甲部队迅速通过主席台时,希特勒面对这壮观的军容情不自禁的高呼起来“这就是我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的一年,希特勒就提出了他的闪电战理论,而古德里安则为这一战争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装甲理论基础。而他一手创建和训练的装甲部队更成了希特勒实现他闪电战理论的物资基础。所以利德尔.哈特评价道:“是古德里安用他的装甲思想和行动,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装甲兵得到迅猛发展,古德里安也连获升迁,先后出任德军第2装甲师师长、第16装甲军军长、机动兵总监等职。1938年10月,古德里安获晋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1939年8月,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19装甲军军长,一个月后就参加了波兰战役。他率领的第19装甲军作为德北方集团军群的开路先锋,在空军配合下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德国仅用35天便置波兰于死地。这是德军装甲部队与空军联合作战的理论第一次用于战争实践中。这种战略战术使西方目瞪口呆,不久在英美报刊上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闪击战”,并叫人谈虎色变。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打响,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再次作为攻击前锋,只用两天时间穿越阿登山脉100多公里长的峡谷,攻占色当。5月14日,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强渡马斯河。之后他以每昼夜30—40公里的速度向西推进。古德里安所率装甲军的推进速度不但令联军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军统帅部不安,他的上司曾两度下令他暂停前进,但古德里安不惜以辞职抗争。禁令解出后,他的速度比以前还快。5月20日,他扫过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把北部法兰西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口袋。5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克尔克还有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装甲劲旅只须再努把力,即可将联军主力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然而就在这时,他们却接到了元首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于是,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战后,身在战俘营里的古德里安仍对希特勒那个“拆断他装甲部队挺进矛头”的命令耿耿于怀:“俘获(英国远征军)大好机会却给希特勒的神经质弄糟了”。1940年7月,古德里安以其在法国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被希特勒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
1941年5月,古德里安任第2装甲兵团司令。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与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做为中路德军的两支铁拳,先后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成功实施了钳形包围,歼灭了苏军大量有生力量。他与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对基辅的合围更是现代战争史上装甲部队成功突击的典范战例。1941年9月30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在布良斯克围歼了苏布良斯克方面军,直抵莫斯科城下,但俄罗斯严寒的冬天使他的攻势锐减。12月4日,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古德里安怀着一颗沉重的心,他决定先撤退了,这是他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兵团自从踏平波兰以来的第一次撤退。古德里安也因这次擅自撤退而被希特勒免职。其后,随着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希特勒又起用他担任装甲兵总监和陆军总参谋长。
1945年5月,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作为战俘被关押在纽伦堡监狱。苏联想起诉他的战争罪行,但西方盟国没有接受。古德里安被关押了3年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是战争的执行者,而没有虐待战俘和屠杀无辜平民的罪行,使其未列入战争罪犯,于1948年将其释放。古德里安获释后,仍一如既往地迷恋坦克,经常同英美坦克专家就坦克问题交换意见。为揭示德国装甲兵发展历程,总结他指挥装甲部队的经验,他撰写了他的回忆录《一个士兵的回忆》和德国坦克部队发展和战术的专著《坦克——前进》(因他早亡而未能最终完成,由他的好友门泽尔将他生前所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编辑,并最终出版)。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病而逝,享年66岁。他被后人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顿 另一个就是隆美尔
然而,他们的"彪炳战功"是建立在对外侵略的基础上的.他们效忠希特勒,四处侵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都是为了所谓的"日尔曼民族"的至高荣誉.而他们不会想到,正是他们的征战才使希特勒建立了庞大,恐怖的黑色第三帝国,使无数生灵涂炭,使一个个国家,城市,村庄遭到践踏.他们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慧"和"英勇"给他们的国家带来的只是瞬间的"辉煌",最终是毁灭.这也注定了这三位"军事天才"人生的悲剧.
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闪电利剑”——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著的纳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1887年11月24日,炮兵军官爱德华·莱温斯基家添了第十个孩子,取名埃里希·莱温斯基。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他的姨父曼施坦因少将而改姓曼施坦因。这个小莱温斯基就是以后成长为德国陆军元帅的埃里希·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900年进入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他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官学校毕业后,于1906年被派到第3步兵警卫团任见习军官,一年后升为少尉。1913年被选送军事学院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第2警卫预备团任中尉副官,几个月后晋升上尉。希特勒开始掌权时,曼施坦因任步兵第4团营长。当时,国家社会主义大行其道,曼施坦因对此十分不满。他极力反对纳粹党干预军队事务,并因此经常同纳粹党徒发生冲突。
1936年,曼施坦因在晋升少将后曾担任第1军军需部长和陆军参谋长贝克将军的副手。由于他对希特勒大肆扩军多次提出警告,因而在1938年初被调离陆军参谋本部,改任第18师师长。
1939年夏,希特勒准备进攻波兰,成立了由第14、第10和第8集团军所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群,龙德施泰特上将担任总司令,已晋升中将的曼施坦因任参谋长。南方集团军的使命是从西里西亚出发,歼灭魏克塞尔河的波兰军队。虽然攻击计划已定,但曼施坦因在最后一分钟时仍希望战争不要爆发。他支持总司令关于不对华沙实行轰炸的决定,尽力避免对波兰居民的伤害。
波兰战役之后,曼施坦因最初仍任龙德施泰特上将的参谋长,后者当时是位于西线中部的A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草拟的西线战役作战计划受到各方面的称赞,他本人则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施利芬”。
他提出了一个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为要点的现代作战方案,以A集团军群为主力,用集中的装甲部队通过绵长的马奇诺防线所在的阿登山区,直插西北方向的沿岸,切断在比利时和荷兰作战的敌军主力,同增援部队B集团军一起歼灭敌人。这一计划虽获得龙德施泰特上将和坦克专家古德里安的支持,陆军总部却拒绝采纳,说该计划太冒险。
1940年2月,曼施坦因被希特勒调往波美拉尼亚任新组建的第38军军长。希特勒之所以这样干,是因为曼施坦因提出的那个计划正合他意。他一方面把这一计划说成是自己提出的,另一方面调开计划的真正制定者,以免他分享计划成功后的荣誉。当曼施坦因看到1940年5月10日的攻击行动完全是按照他的基本构想在实施时,他自己已是局外之人了。
曼施坦因的第38军配属于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他不断请求出击,以阻止敌军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由于克卢格的犹豫不决,宝贵的时间都丧失了。
6月5日,曼施坦因转移进攻方向。4天之后到达塞纳河,6月19日到达卢瓦尔河,22日渡过该河。在前进中,曼施坦因经常位于各先遣支队,使部队受到他无畏精神的感召而奋勇前进。此前,曼施坦因于6月5日晋升为步兵将军。7月25日获骑士十字勋章。
1941年2月底,曼施坦因调任正在组建中的第56装甲军军长,实现了他指挥一支快速部队的愿望。
德苏战争开始时,曼施坦因配属于勒布元帅指挥下的北方集团军群,预定从东普鲁士向列宁格勒方向发起攻击。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曼施坦因的装甲军一直打到伊尔门湖西南方的索尔齐,并突破了苏军的包围圈,救出被围的第16集团军。
9月16日,曼施坦因奉命接任因车祸丧命的南方集团军群第11集团军司令朔贝特的职务。该集团军的任务是,一方面把亚速海以北的苏军击退至罗斯托夫,另一方面同时攻占克里米亚。为了遂行任务,为第11集团军配属了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由于罗马尼亚部队缺乏战斗力,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极其困难,曼施坦因决定首先攻占克里米亚。
尽管克里米亚设有坚固的攻势和地形复杂,曼施坦因仍然在9月26日突破了苏军几处前哨阵地。10月28日,经过激战,苏军的第二道封锁线被突破。11月16日,除塞瓦斯托波尔外,克里米亚其它地区均落入德军之手。
1942年2月1日,希特勒晋升曼施坦因为上将。此时,苏军在刻赤和费奥多西亚强行登陆成功,严重威胁着德军后方。激战之后,苏军终被击退。第11集团军总共使用了1个装甲师、5个德国步兵师和2个罗马尼亚师,就歼灭了共有26个师的两个集团军,俘敌17万,缴获敌炮约1200门、坦克250辆。曼施坦因在里希特霍芬空军上将的第8航空军的协同下,赢得了一次印象深刻的胜利。
6月7日,德军集中火力炮击塞瓦斯托波尔。在不停的炮击和第8航空军的轰炸之下,这个位置异常险要、阵地构筑堪称固若金汤的要塞所有工事都被炸毁,守军的抵抗也先后崩溃。7月1日,曼施坦因受到希特勒的电报嘉奖并晋升元帅。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被攻克后,曼施坦因趁部队短期休整之际应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安东尼斯库的邀请前往罗马尼亚访问,并在普雷迪亚尔接受了罗马尼亚的最高荣誉勋章-“米哈伊尔勇士勋章”。当他于8月12日回到驻克里米亚的司令部时,他接到希特勒要他率部北上攻打列宁格勒的命令。
希特勒攻击和围困列宁格勒的愿望最后化为泡影后。11月20日,曼施坦因被调任位于斯大林格勒两翼的顿河集团军总司令,解救被围的第6集团军。当时,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尤其不幸的是,希特勒因同李斯特元帅意见分歧而把这个指挥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总司令免了职,由他自己来兼任总司令。在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之间出现了一个宽约300公里的缺口。当优势的苏军部队突破B集团军,并将掩护第6集团军的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各军团击溃后,第6集团军即陷入重围。该集团军司令鲍卢斯将军曾一再请求突围,被希特勒置之不理,致使鲍卢斯及其所部一起被苏军俘虏。
解救第6集团军的行动失败后,强大的苏军部队已把B集团军群所属防守顿河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部队击溃,企图切断位于哈尔科夫以南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所属各师的退路。情况十分危急,希特勒被迫命令撤退。于是,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又担负起一项双重任务:既要掩护撤退,警戒顿河和顿涅茨河的各个渡口,又要解除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地区对于B集团军群的威胁。
1943年2月,由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各一部编成了一个新的南方集团军群归曼施坦因指挥。该集团军群要在由亚速海到哈尔科夫的700公里长的正面上实施攻势防御,任务相当艰巨。3月14日,经过艰苦奋战,德军战线恢复到9个月以前的位置。曼施坦因因此获得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
在这以后的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的战役中,由于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德军被迫停止攻击而后撤。战役的主动权已操在苏军部队手中,德军疲惫不堪,伤亡惨重。尽管如此,曼施坦因在极力排除希特勒对集团军指挥的干扰的同时,曾成功地击退过苏军在米乌斯河战线的攻势,并守住了顿涅茨河谷,并成功地建立了一条从基辅到查波罗什的新战线,从那里向南又同位于克里米亚的A集团军群取得了联系。
1943年10月,苏军在基辅和第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突入了德军战线的纵深地带。新编第6集团军被迫北撤;第4装甲集团军的残部也撤至波兰边境。
1944年3月30日,曼施坦因和A集团军总司令克莱斯特元帅被召到上萨尔茨堡。希特勒在给他们佩上双剑栎树叶勋章的同时免去了他们的职务。
1945年,曼施坦因被英国人俘虏,四年后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监禁在韦尔监狱。1952年因为健康状况即被释放。195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以及1958年的《士兵的一生1887-1939》。1956年,曼施坦因担任联邦德国一个组织的顾问,同战时德国的西方敌人一起对付苏联的威胁。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死于西德巴伐利亚州,享年8岁。
总评:英国人认为: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他在德国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是说得过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战略和军事思想上的贡献并不引人注目。在一战时期,曼施坦因只获得有限的作战经验,从本质上讲,他一直是一名步兵,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军事技术大发展的时期,他能够提起的贡献只有“突击炮”。值得研究的是,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坦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的确是一个奇迹,所以在德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曼施坦因是最有成就的野战指挥官,但是这个“最有成就”不能理解为唯一,因为他与古德里安,霍斯,李莱斯相比,大概处于同一个档次。
美国人认为:曼施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隆美尔-埃尔温(1891-1944)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任警卫连连长。从1919年起,他历任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等职。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师师长,参加了对法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对作战经过作了详细的日记,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依据。
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海登姆市一个中学校长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后从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先后获得3枚十字勋章。一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视。1938年调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曾陪同希待勒巡视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并赠给《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于是他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奉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随后,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受到株连。1944年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希特勒获悉隆美尔已死亡的消息给其夫人发来唁电,电报说:“你丈夫的死给你带来巨大的损失,请接受我最诚挚的吊唁。隆美尔元帅的英名将永远和北非英勇的战役联系在一起。”
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在西方军界,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师”。
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把他们的首长称作“沙漠之狐”。
"坦克怪杰"——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出身于一个德国军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通信兵、步兵和骑兵部队任职。一战结束后,古德里安开始探索装甲兵理论,他的装甲理论最初来自于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富勒等装甲战理论先驱们,他将他们的理论加以发展成具体的战术公式,提出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坦克,实现战役突破和包围的崭新战术思想,并且训练部队运用武器将此战术付诸实施。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开始扩军备战。不久,在一次现代兵器发展表演会上,当古德里安精心安排的小型装甲部队迅速通过主席台时,希特勒面对这壮观的军容情不自禁的高呼起来“这就是我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的一年,希特勒就提出了他的闪电战理论,而古德里安则为这一战争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装甲理论基础。而他一手创建和训练的装甲部队更成了希特勒实现他闪电战理论的物资基础。所以利德尔.哈特评价道:“是古德里安用他的装甲思想和行动,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装甲兵得到迅猛发展,古德里安也连获升迁,先后出任德军第2装甲师师长、第16装甲军军长、机动兵总监等职。1938年10月,古德里安获晋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1939年8月,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19装甲军军长,一个月后就参加了波兰战役。他率领的第19装甲军作为德北方集团军群的开路先锋,在空军配合下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德国仅用35天便置波兰于死地。这是德军装甲部队与空军联合作战的理论第一次用于战争实践中。这种战略战术使西方目瞪口呆,不久在英美报刊上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闪击战”,并叫人谈虎色变。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打响,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再次作为攻击前锋,只用两天时间穿越阿登山脉100多公里长的峡谷,攻占色当。5月14日,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强渡马斯河。之后他以每昼夜30—40公里的速度向西推进。古德里安所率装甲军的推进速度不但令联军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军统帅部不安,他的上司曾两度下令他暂停前进,但古德里安不惜以辞职抗争。禁令解出后,他的速度比以前还快。5月20日,他扫过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把北部法兰西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口袋。5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克尔克还有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装甲劲旅只须再努把力,即可将联军主力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然而就在这时,他们却接到了元首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于是,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战后,身在战俘营里的古德里安仍对希特勒那个“拆断他装甲部队挺进矛头”的命令耿耿于怀:“俘获(英国远征军)大好机会却给希特勒的神经质弄糟了”。1940年7月,古德里安以其在法国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被希特勒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
1941年5月,古德里安任第2装甲兵团司令。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与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做为中路德军的两支铁拳,先后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成功实施了钳形包围,歼灭了苏军大量有生力量。他与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对基辅的合围更是现代战争史上装甲部队成功突击的典范战例。1941年9月30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在布良斯克围歼了苏布良斯克方面军,直抵莫斯科城下,但俄罗斯严寒的冬天使他的攻势锐减。12月4日,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古德里安怀着一颗沉重的心,他决定先撤退了,这是他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兵团自从踏平波兰以来的第一次撤退。古德里安也因这次擅自撤退而被希特勒免职。其后,随着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希特勒又起用他担任装甲兵总监和陆军总参谋长。
1945年5月,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作为战俘被关押在纽伦堡监狱。苏联想起诉他的战争罪行,但西方盟国没有接受。古德里安被关押了3年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是战争的执行者,而没有虐待战俘和屠杀无辜平民的罪行,使其未列入战争罪犯,于1948年将其释放。古德里安获释后,仍一如既往地迷恋坦克,经常同英美坦克专家就坦克问题交换意见。为揭示德国装甲兵发展历程,总结他指挥装甲部队的经验,他撰写了他的回忆录《一个士兵的回忆》和德国坦克部队发展和战术的专著《坦克——前进》(因他早亡而未能最终完成,由他的好友门泽尔将他生前所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编辑,并最终出版)。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病而逝,享年66岁。他被后人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顿 另一个就是隆美尔
展开全部
曼施坦因: 曼帅不管是攻防都是最强的 中国军事专家 戴耀先 认为 他是二战德国中最会用脑子打仗的人 亦是二战德国中最强的人
如果不采用曼施坦因计划必然是一场拉锯战 如果采用黄色计划 英法早就对其有所防备 英法为此达成了三点共识 德军不可能强攻马奇诺防线 第二在阿登山区大规模运用装甲部队 这在他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点英法认为德军计划不可能超出施利芬计划的范畴 英法根据这三点制定了
布雷达计划 要知道 英法的军队人数 武器装备 还有坦克数量 都要强于德军 德军只所以能够取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 曼施坦因计划 出奇制胜 要知道创造逻辑的人很多敢于违反逻辑的人却很少这样的人 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
斯大林格勒的失败 根本原因是 希特勒把南方集群分成2个集群,1个攻击斯大林格勒,1个被派去攻击高加索,结果一个都没攻下来连高加索那只还险些也被围。分兵是造成这一悲剧的首要原因
再个在有包围迹象时禁止保卢斯突围是原因2 当时这个计划就遭到了 很多将军的反对 但是希特勒
没有听 在说了如果保卢斯当时听从曼帅 跟曼帅施行对角突围 斯大林格勒一半以上的人都会得救要知道那个时候保卢斯 还有20多万人啊!
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 也是因为希特勒的举棋不定 造成的原定5月的计划 推迟到了7月这完全违背了曼帅的军事直觉 曼帅当时可以说愤怒到了极点 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这样拖延下去会战势必失败告终
如果你制定了出一份几乎完美的计划 你的领导 却一再的否定 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当然这计划早就被英国人知道 英国人把这份情报提供给了苏联人 有行动的地点 部队的位置番号 一份库尔斯克
战役德军部队的布置图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 还能以伤亡比获胜 这不能不说是曼帅的实力造成的
在后期 曼帅作为东线主战场的指挥官,指出只要运用有技巧的弹性防御大量歼敌,即使以苏军那样无限的人力资源也会见底,东线仍然可以争取到一个不胜不败的结局。我本人曾经对此不以为然,专门去研究了双方指挥官的指挥特点,1943年各战役的损失情况,和苏联兵源在1944,1945年的资料,不得不承认他的战略概念是完全可行的,1943年甚至1944年初德军其实还是可以挽回全面溃败的结局。不幸这样的建议不被希特勒所采纳,因为希特勒不信任德国国防军将领。在忙于解救严峻的防御形势之余,在别人只是作绝望的挣扎的时候,能有这样清晰的战略思路实属不易
曼帅指出的希特勒对军事的不良影响,这里全面归纳。这里归纳总结一下:1)独裁,不能对下属充分授权,直接干预军事指挥,最细甚至到营级部队的调动;2)军事上短视,只有短期命令,没有长期战略指导;3)在指导战争时过份强调政治、经济因素,计较于一城一地的得失;4)目标太多,并且不知道取舍;5)军事思想保守,不敢冒险;6)过份看重技术、新型武器的作用;7)太过于相信意志的力量;8)言而无信,对于承诺的事情经常反悔;9)对自己不愿应对的事情,尽量拖延,每次都要火烧眉毛了被迫接受正确的方案
如果不采用曼施坦因计划必然是一场拉锯战 如果采用黄色计划 英法早就对其有所防备 英法为此达成了三点共识 德军不可能强攻马奇诺防线 第二在阿登山区大规模运用装甲部队 这在他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点英法认为德军计划不可能超出施利芬计划的范畴 英法根据这三点制定了
布雷达计划 要知道 英法的军队人数 武器装备 还有坦克数量 都要强于德军 德军只所以能够取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 曼施坦因计划 出奇制胜 要知道创造逻辑的人很多敢于违反逻辑的人却很少这样的人 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
斯大林格勒的失败 根本原因是 希特勒把南方集群分成2个集群,1个攻击斯大林格勒,1个被派去攻击高加索,结果一个都没攻下来连高加索那只还险些也被围。分兵是造成这一悲剧的首要原因
再个在有包围迹象时禁止保卢斯突围是原因2 当时这个计划就遭到了 很多将军的反对 但是希特勒
没有听 在说了如果保卢斯当时听从曼帅 跟曼帅施行对角突围 斯大林格勒一半以上的人都会得救要知道那个时候保卢斯 还有20多万人啊!
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 也是因为希特勒的举棋不定 造成的原定5月的计划 推迟到了7月这完全违背了曼帅的军事直觉 曼帅当时可以说愤怒到了极点 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这样拖延下去会战势必失败告终
如果你制定了出一份几乎完美的计划 你的领导 却一再的否定 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当然这计划早就被英国人知道 英国人把这份情报提供给了苏联人 有行动的地点 部队的位置番号 一份库尔斯克
战役德军部队的布置图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 还能以伤亡比获胜 这不能不说是曼帅的实力造成的
在后期 曼帅作为东线主战场的指挥官,指出只要运用有技巧的弹性防御大量歼敌,即使以苏军那样无限的人力资源也会见底,东线仍然可以争取到一个不胜不败的结局。我本人曾经对此不以为然,专门去研究了双方指挥官的指挥特点,1943年各战役的损失情况,和苏联兵源在1944,1945年的资料,不得不承认他的战略概念是完全可行的,1943年甚至1944年初德军其实还是可以挽回全面溃败的结局。不幸这样的建议不被希特勒所采纳,因为希特勒不信任德国国防军将领。在忙于解救严峻的防御形势之余,在别人只是作绝望的挣扎的时候,能有这样清晰的战略思路实属不易
曼帅指出的希特勒对军事的不良影响,这里全面归纳。这里归纳总结一下:1)独裁,不能对下属充分授权,直接干预军事指挥,最细甚至到营级部队的调动;2)军事上短视,只有短期命令,没有长期战略指导;3)在指导战争时过份强调政治、经济因素,计较于一城一地的得失;4)目标太多,并且不知道取舍;5)军事思想保守,不敢冒险;6)过份看重技术、新型武器的作用;7)太过于相信意志的力量;8)言而无信,对于承诺的事情经常反悔;9)对自己不愿应对的事情,尽量拖延,每次都要火烧眉毛了被迫接受正确的方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个人认为,隆美尔。不仅因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更因为他能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甚至于在有的战役上,他必须要掉头寻找跟丢的部队!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
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粹的军
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
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粹的军
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各有千秋!感觉曼施坦因更像个参谋人员!比较有谋略!隆美尔有胆识,会打仗!但他的威名更像是敌人的无能造成的!带点机遇性质!古德里安是装甲军之父!他的装甲军理论是很先进的,也为德国在战争中取得很大的优势!所以我觉得古德里安更优秀一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08-22
展开全部
必须隆美尔 二战中唯一 生前为纳粹效力 死后被追捧的 特别是敌对双方均认可的 人们都忘记了其纳粹的本质 被认为是超脱政治的 军事天才人物 如果给二战中所有名将举行一场世界杯 给同样的装备 军队 甚至 少给隆美尔 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什么麦克阿瑟 巴顿 艾森奥威尔 蒙哥马利 都跟他差很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