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时间不同。211工程大学是1995年11月提出,985工程大学是1998年5月启动。
2、建设目标不同。前者建设目标面向新世纪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截止2009年,实际数量116所);后者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39所211工程大学晋级为985大学)。
3、财政经费不同。985大学由中央财政支持(32所由教育部直属,4所由工信部直属),科研经费十足,而211大学中央财政拨款较少,不少来自省一级财政。
4、师资力量不同。985工程大学名师云集,“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著名专家少则几十位,多则两三百名;而211大学名师资源相对薄弱。
设立背景
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同时为了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211”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予以支持。
2016年06月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已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1、提出时间不同。
211工程大学是1995年11月提出,985工程大学是1998年5月启动。
2、建设目标不同。
前者建设目标面向新世纪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截止2009年,实际数量116所);后者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39所211工程大学晋级为985大学)。
3、财政经费不同。
985大学由中央财政支持(32所由教育部直属,4所由工信部直属),科研经费十足,而211大学中央财政拨款较少,不少来自省一级财政。
4、师资力量不同。
985工程大学名师云集,“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著名专家少则几十位,多则两三百名;而211大学名师资源相对薄弱。
985项目建设
建设方式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相当于一个Ⅰ类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其建设方式采用“985工程”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模式,与“985工程”同期执行,每期获得的中央财政资金额度与“985工程”高校接近,其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额度以年度项目预算批复为准。
遴选范围
该项目建设高校在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属于“985工程”建设的中央部属高校中遴选。与985工程侧重建设顶尖综合类大学不同的是,985平台倚重建设顶尖的行业特色型大学。
“985平台”高校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极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领域内认可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只有国家中央部委直属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资格入选该项目建设。
在高等学校共建方面,985工程高校主要以与所在省市共建为主,只有工信部属院校等少数“985”工程高校与所在省市、所在行业都签署了全面共建协议,而“985平台”高校以与所在行业共建为主,只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少数985平台大学与所在省市、所在行业都签署了全面共建协议。
1、提出时间不同
211工程大学是1995年11月提出,985工程大学是1998年5月启动。
2、建设目标不同
前者建设目标面向新世纪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截止2009年,实际数量116所);后者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39所211工程大学晋级为985大学)。
3、财政经费不同
985大学由中央财政支持(32所由教育部直属,4所由工信部直属),科研经费十足,而211大学中央财政拨款较少,不少来自省一级财政。
4、师资力量不同
985工程大学名师云集,“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著名专家少则几十位,多则两三百名;而211大学名师资源相对薄弱。
211和985大学的具体任务:
1、建设一流师资团队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
2、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合理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简明清晰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作出重要贡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
推动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健全科研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211学校比普通学校更容易拿到钱
985学校比211学校更容易拿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