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韩国国名来源于汉末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即“弁韩、马韩、辰韩”,承自甲午战争后1897年脱离清政府藩属而独立的“大韩帝国”(公元1897年—1910年)。
1910年所谓的“大韩帝国”为日本吞并,成为其殖民地,独立之前原为李氏朝鲜王国(1392年—1910年),李氏朝鲜为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
高丽王国(公元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公园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拥立王建为王,935年合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高丽都城为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高丽历经34代君主,共475年,对外先后向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契丹(辽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大陆国家称臣,并曾与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发战争。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让王自立,建立了朝鲜王朝。
高丽王国之前为新罗王国(公元503~935年),新罗王国兴起于唐灭高句丽王国,新罗最初由辰韩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660年和668年,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
670年-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侵夺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属于中国后为高句丽夺取的汉乐浪、带方故地(当时唐军主力用于其他地区,后来新罗向唐朝请罪并且称臣,唐朝不再追究),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新罗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高句丽王氏王朝(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为西汉中晚期的东北扶余、濊貊等少数民族和汉人共同建立的王国,大致为现东北辽宁吉林和北朝鲜地域,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割据政权,同时期与其并立的政权为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即“弁韩、马韩、辰韩”。
高句丽之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扩张到汉代四郡之地,方得兴起,为隋唐时期的不臣之地,前后70余年为中原王朝讨伐,后为唐高宗时期徐世绩率军平定,其所部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主要内迁至山东、江淮等地。
汉四郡(公元前108年~公元313年)汉武帝在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108年间剿灭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的总称,汉四郡对朝鲜半岛北部有很大的影响力。
公元前82年,汉朝将临屯、真番二郡并入乐浪、玄菟二郡。乐浪郡治所仍在今朝鲜平壤;玄菟郡治所则初在夫租(今朝鲜咸兴),后因受貊所反抗而迁往辽东高句丽(今辽宁新宾),统治夫余、高句丽(非高丽,高句丽与高丽有250年以上年代差距,高丽乃后世韩人顶高句丽名号而已,详见高句丽词条)等族。东汉、曹魏和西晋皆保留了乐浪郡和玄菟郡。东汉末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分出乐浪郡南部设立带方郡,并为魏晋所承继。
更早的历史为秦时,燕国将领卫满(姬姓卫氏,卫国宗室后裔)建立的卫满朝鲜(公元前194年~前107年)和西周早期分封的商纣王叔父箕子建立的箕子朝鲜(公元前1120 ~公元前194 )。
现代韩国和朝鲜声称为东夷之后和准确到公元前2333年的檀君之后传说和神话的因素,檀君神话(朝鲜族)据说是朝鲜族最古老的族源图腾神话。最早见于高丽僧人一然编写的《三国遗事·纪异》中,这一神话表明,朝鲜民族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它的族源神话产生于13世纪,以后在流传的过程中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
朝鲜半岛长期受中原文化影响,因地理原因,是中原农耕文明和东北渔猎文明,以及草原游牧文明的交汇之地,朝鲜文明属华夏文明圈,应当认可其承继了华夏文明的一脉。
“韩”与“朝鲜”
作为一个政权的称号,传说中周之前的檀君朝鲜、周时的箕氏(箕子所建,为殷商的后人)朝鲜和秦汉间的卫氏(汉移民卫满所建)朝鲜其疆域都位於大同江之北,而大同江正是中国和韩半岛的传统疆界(直到朱元璋时才将这一界限撤退到鸭绿江),但在汉武帝出兵东北灭掉卫氏朝鲜之后,“朝鲜”一名便从历史上消失,后来韩半岛上出现的政权在李氏朝鲜之前再也没有用“朝鲜”作过国号,朝鲜只是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地理名词被偶尔提及,并且是用来表示位於中国之内的一个边疆地区。我国明朝初年,高丽国的大将李成桂在篡权后为讨好朱元璋而起用“朝鲜”这个国号,“朝鲜”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
现在看看“韩”的由来,前面说过,东夷大约在我国战国时期大部迁往满洲南部和韩半岛,东夷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满洲地区的徙貊和居住在韩半岛上的韩族人,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族,语言上属阿尔泰语系。根据我国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当时半岛上的韩主要分为马、辰、弁三种,马韩有54国10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12国,共约四、五万户。马韩的一部——百济、弁韩的一部——新罗在韩族兼并战争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大国,新罗后又联合唐朝灭掉百济、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韩半岛;新罗衰微后,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其中的后高丽再次统一韩半岛, 建立了王氏高丽,再后来,便是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鲜,已如前述。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韩 国的“韩”出自半岛的土著韩族,古代的“三韩”是其代表。在朝鲜分裂之前,朝鲜其实已经叫做韩(抗战时在中国的流亡政府就称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这是朝鲜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熙在被 日本吞并之前改的国号。而此前朝鲜历史上从未以韩作过国号,那么改国号的根据何在呢?
“韩国”的由来
如此看来,在东夷迁韩以前,韩这个名称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在周朝时,韩则是半岛上的土著,现在的朝鲜(或称韩)民族主要是以半岛南部的韩人为 主体,融合了汉人、徙貊人、朝鲜人、夫余人、高句丽人、女真人等形成的,此“韩族”只是借用了古代东夷一部的名字而已。
大家知道,春秋时有一个韩国,位列五爵第二等——侯爵,虽然是周室近亲,但国家太小,不久韩国便被晋国灭掉,其统治者进入晋国继续做贵族,《诗经·韩奕》中说:“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个宗室到韩城,但其地的人民则大部是异族正与燕国、巴国等的情形类似。其中的追和貊即为前述的韩族人和徙貊人,而作为东夷之一的这个韩是在不断迁移着的,被晋国吞并的那个韩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后来三家分晋,韩国才得以复国,这是题外话。)金庠基在《韩徙貊移动考 》中,根据《诗经·韩奕》篇和王符的《潜夫论》等文献的研究,详细考察了古韩族人的移动,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岐周之西向陕西韩城迁移; 第二个阶段从那里移到河北固城一带;第三个阶段再从那里朝韩半岛一带移动。 因此,半岛的韩和中原的韩其实是同源的,都出自韩城。而韩城之 “韩”恰恰来自韩族人之“韩”,
可见,韩国国名取子韩族族名,而韩族是东夷的一个部落,所谓“夷”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对于边民的统称,所谓东夷、西狄、北戎、南蛮。朝鲜半岛上的“韩族人”与我国历史上的韩国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