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毛笔字为什么要悬笔
您好,分享一些关于书法练习执笔的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谈谈书写时是否需要悬腕的事儿,可能大家也听过一些相关的说法,比如执笔一定要悬腕才有功夫,其实不一定,是否悬起来和我们所写的字的大小有关。
古人做过总结,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意思就是字的大小在一寸内的,基本上是在用手指和手掌的功夫,字号更大的,就要兼顾手腕和手肘的控制了。
关于腕,有枕、提、悬三种方式。枕腕是 把写字那一只手的手腕枕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提腕是将整个手腕提起来,胳膊在桌上依然有支撑的着力点;悬腕便是连手腕带手肘都悬起来,不与桌面发生关联。
写大字时,要抬起手腕和整个手肘,让毛笔稳定垂直向下。这时手活动的空间更大, 可以轻松写出一条一米长的线条。如果写小 楷,则需要将手腕枕在纸上或另一只手上,又或是稍稍提起一些,因为这时候我们需要更精细的控制力,把功夫放在笔尖上,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动作。执笔高低也是一样的 道理,字越大,执笔越高;字越小,执笔越低。
刚开始打基础时,我觉得应从难到易,从 站立悬碗开始,先综好稳定性,再开始写小字,练习提腕、枕腕,逐渐提高精度。
执笔也是同样的,借由不同的书写情况, 古人有不同的执笔方式。比如,过去古人席地而坐,有时纸不是平放在桌面上,而是斜置,三指执笔的方式更有助于保证笔尖与纸面垂直,比较适合这种情况。隋唐时期有了桌椅,随着发展,到宋代日渐普及,人们开始垂足而坐。纸面平放之时,五指执笔法更易于保持笔尖与纸面垂直,因而便成了这个书写角度中更为普遍的执笔方式。
最为常用的五指执笔法,要点便是“擫、压、勾、格、抵”这五个字。
1.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毛笔;
2. 用无名指抵住笔的后方,小拇指不着力,轻轻需搭住,手腕要放松。指实掌虚:手指弯曲执笔,手掌中会自然形成一个可以腾挪的空间,因此书写时毛笔可以在手上灵活地运动。
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可以理解为手掌中的空间,“宽〞则是说手腕运转得开。
从肩、时、腕到手指,形成了一个灵活的 轴,最后落定在纸上,便表现为我们的 笔力。
自如地执笔,要达到这种默契需要用相当长时间练习。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我们不会感觉到手里有笔吧,手与笔合为一用的时候,笔就成了我们表达时身体的一种延续了。
以前是捉笔也有抓笔
写毛笔字讲究腕力,肘力,臂力,继而是笔身相溶之力.
以前的捉笔有弊端,就是书写时,手腕与笔不能挥洒自如.
字写出来不能圆润如流.
抓笔现在仍有沿用,但是不是针对初学者的,一般现在擅长于用斗笔的人,还是用抓笔的方式来书写的.
悬笔我粗略过一个资料,好像是王羲之创造了这样的悬笔之法,然后沿用至今.
具体的你可以再看看其他人的答案或者是查找一些相关资料.
大拇指相抵
食指中指相扣
无名指小指相撑
个人拙见:
1. 因为毛笔笔杆长,你用其他的方法会明显的感觉不协调.头重脚轻.
2. 毛笔用悬笔的方式,力道可以从五指均匀发力控制笔杆,然后借助腕力,肘力,臂力而使书写时流畅且灵巧.
3.古代书家都讲究文雅.左手托起长袍宽袖,右手悬笔书写,也是审美和实用性的一种结合.
现在我们沿用的悬笔是不是要改革,也要因人而异.传统的文化肯定蕴含了更多优势,不然也不会流传千百年.
如果有人执意要开陈布新,也未尝不可.个人的书写习惯并不会一成不变.只要自己喜欢或者习惯,用什么样的方式写出漂亮的书法,都是可取的.
2.要悬笔,写的时候力度容易控制
3.如果不是悬笔而是横着写,毛笔尖的毛就会散开,写出来的字就会很模糊,字不工整,也不漂亮
写字最重要的是凝力于笔端,用臂控制好毛笔。如不能运用好力道,悬笔也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