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潮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多少慕名前来的游客。
9月1日是《萧山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大庆之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庆典。举办方特意安排了9月2观钱塘潮,因为这天农历刚好是七月十八,今年巧逢闰月,观潮最佳时期比往年“八月十八”提前一个月左右。在观潮城吃过中饭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赶到观潮点。
观潮点选在萧山美女坝,位于钱塘江南岸,是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江湾,据介绍,这里是观赏钱塘潮的最佳地点。
这天,艳阳高照,游客群集,为了安全,警察在重点危险地段设立了明显标志,禁止大家进入。在烈日的炙烤下,我们翘首等待着潮水的到来。下午2时40分左右,人群中有人说:“潮水来了,来了!”抬头望,只见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第一次观潮的人总会误认为是一座堤坝,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不是潮水,潮头已由远而近,飞驰而来,伴之以隆隆的声响,好似天边闷雷滚动。我赶紧拿出相机,打开镜头,不停地按着快门,怕稍纵即逝。
潮水越来越祥慎近,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顷刻间,潮峰奔到眼前,倾涛泻浪,势如万马奔腾。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壮观场景,让我们齐声发出惊叹。未曾回过神来,“返头潮”又让我们叹为观止。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蹿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我们扑来。当然,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垒起了石墙,有惊无险,据《萧山日报》社长孙焕林介绍,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几年前的一次观潮有几百人遇难,后来就在这危险地段垒起了石墙,以后每年都会出点小事故。只是今年的潮水不知什么原因不如往年壮观。
有关“观潮”与“弄潮”的情景,北宋诗人潘阆有诗为证: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但是,在我看来,钱塘潮如今不只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有着其特殊的含义,那就是奋发图强的精神,是钱塘江两岸人民弄潮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关链接
钱塘怒潮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答宴闷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腔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钱塘潮的形成
涨潮和落潮是海边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夏历望日(即十五日)后两三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都比平时高涨。涨落潮的产生是受月球、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当地球、太阳、月球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合在一起,力量特别强大。中秋节正值夏历的八月十五日,这时,它们的位置连起来恰恰接近直线,所以秋潮较大是个一般现象。不过像钱塘江口这样的大潮,在世界上却很少见。
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在杭州湾湾口清弯(王盘洋)处宽达100千米左右,可是在海宁盐官镇附近的江面,大约只有几千米。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另一方面,当潮水进入钱塘江时,横亘在江口的一条沙坎成了一堵墙,使潮水前进的速度突然减慢,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形成后浪推前浪,潮头也就愈来愈高。
另外,在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间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涌进的方向大体上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许多有利于涨潮的因素,都集中在钱塘江口,特别是秋天,因此那里的秋潮成了世界上少见的奇景。
9月1日是《萧山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大庆之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庆典。举办方特意安排了9月2观钱塘潮,因为这天农历刚好是七月十八,今年巧逢闰月,观潮最佳时期比往年“八月十八”提前一个月左右。在观潮城吃过中饭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赶到观潮点。
观潮点选在萧山美女坝,位于钱塘江南岸,是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江湾,据介绍,这里是观赏钱塘潮的最佳地点。
这天,艳阳高照,游客群集,为了安全,警察在重点危险地段设立了明显标志,禁止大家进入。在烈日的炙烤下,我们翘首等待着潮水的到来。下午2时40分左右,人群中有人说:“潮水来了,来了!”抬头望,只见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第一次观潮的人总会误认为是一座堤坝,还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不是潮水,潮头已由远而近,飞驰而来,伴之以隆隆的声响,好似天边闷雷滚动。我赶紧拿出相机,打开镜头,不停地按着快门,怕稍纵即逝。
潮水越来越祥慎近,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顷刻间,潮峰奔到眼前,倾涛泻浪,势如万马奔腾。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壮观场景,让我们齐声发出惊叹。未曾回过神来,“返头潮”又让我们叹为观止。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蹿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我们扑来。当然,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垒起了石墙,有惊无险,据《萧山日报》社长孙焕林介绍,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几年前的一次观潮有几百人遇难,后来就在这危险地段垒起了石墙,以后每年都会出点小事故。只是今年的潮水不知什么原因不如往年壮观。
有关“观潮”与“弄潮”的情景,北宋诗人潘阆有诗为证: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但是,在我看来,钱塘潮如今不只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有着其特殊的含义,那就是奋发图强的精神,是钱塘江两岸人民弄潮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关链接
钱塘怒潮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答宴闷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腔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钱塘潮的形成
涨潮和落潮是海边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夏历望日(即十五日)后两三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都比平时高涨。涨落潮的产生是受月球、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当地球、太阳、月球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合在一起,力量特别强大。中秋节正值夏历的八月十五日,这时,它们的位置连起来恰恰接近直线,所以秋潮较大是个一般现象。不过像钱塘江口这样的大潮,在世界上却很少见。
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形似喇叭。在杭州湾湾口清弯(王盘洋)处宽达100千米左右,可是在海宁盐官镇附近的江面,大约只有几千米。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另一方面,当潮水进入钱塘江时,横亘在江口的一条沙坎成了一堵墙,使潮水前进的速度突然减慢,后面的潮水又迅速涌上来,形成后浪推前浪,潮头也就愈来愈高。
另外,在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间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涌进的方向大体上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许多有利于涨潮的因素,都集中在钱塘江口,特别是秋天,因此那里的秋潮成了世界上少见的奇景。
2009-09-01
展开全部
人们基本都不知道,你干等也没用,找找知道的人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