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1942年8月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得到了第一批虎式坦克,德军试图用这些新式的重型坦克支援部队攻占列宁格勒。1942年8月29日,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抵达该地区,一共有4辆虎式坦克。这些虎式坦克并没有被立即投入战斗,其中的2辆出了机械故障。第1连另外一个排由4辆安装75mm KwK.L/24火炮的III型坦克组成,这个排于9月8日抵达。这是当时参与了那次作战的一个军官记录的:
“战斗发生在拉多加湖南面,那里的地形相当不适合使用虎式坦克。我们的进攻处处受阻,在那种沼泽地形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次进攻是在9月16日,下午5点,我们向前推进。我们遭遇了敌人的步兵和炮兵。我是第一次用这种炮射击敌人,我知道自己还活着,感觉兴奋了起来,等到所有的车辆都无损的回来的时候我更加有自信了,唯一不足的就是机械故障一直有,而且有扩大的样子。第二次进攻开始了,现在我们养足了精神。但是我们的运气实在很差,首先是沼泽地里根本无法通行,敌人开始接二连三的击中我们,三辆虎式坦克的火炮都受损。一发炮弹击中了我的坦克,左侧顿时停转,炮管被撕裂,现在整辆坦克都不行了,第二发炮弹又飞了过来,这次是直接击中了驾驶舱口。
2辆虎式坦克都因为类似的炮击而严重损坏。后面一辆虎式坦克开始燃烧,看来不能修复了。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注意到没有一枚炮弹能击穿我们的装甲。希望下次进攻能准备的好一些。”
这就是虎式坦克首次的战斗经历。总的来说并不是那么成功,不过也要看到战斗中已经显示出虎式坦克的优越性,厚实的装甲,凶猛的火力,当然沼泽地形使本来机动性能就不佳的虎式坦克更加不适应。现在来看看502营1连后面的战斗情况。
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其他的3辆虎式和5辆Pz III/N型以及9辆Pz III/L型在9月27日全部抵达。无法找到任何记录说明为什么这个连和当时德军标准的连配置区别这么大,它拥有两组Pz III坦克。该连剩下的9辆虎式坦克直到1942年11月10日至20日才抵达。第502重型装甲营2连的坦克由于生产上的延迟之后才到达前线。
下面是德军指挥官在1943年4月2日对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的战斗总结报告:
“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战斗分为三个部分:
1.1月12日-2月5日,拉多加湖南部。1月12日,该连在一个步兵团的配合下进行一次反击。在接着的战斗中,排和单车被用于反击和保卫任务。地形不适宜。
2.米斯基诺附近,波库斯以及特切瑞切沃,2月12日-17日。
一次行动是对指定的敌军坦克集结地实施攻击,战果是摧毁31辆敌坦克。下面一次行动是反击。
3.1943年3月19日-31日,卡拉尼亚波以南(行动尚未完成)。
任务是在罗巴赫摧毁敌军前进中的坦克部队。由于森林中的软质地形以及对武器射击的阻碍,需要坦克去支援步兵完成任务。周密的侦察,突然的进攻,成功的摧毁了敌人的阵地。
在开阔地域,少量的虎式坦克就可以主宰战场的态势。总计160辆敌军坦克被虎式坦克消灭。战前准备越周密,战斗就越成功,损失越小。敌人后方的铁路网对于50公里范围的部队展开有特别的价值。(桥梁,铁路,以及燃料消耗)。
只有1/3的Pz III型和1/2的虎式坦克在战斗中被敌人摧毁。其他的损失均来自机械故障和陷入沼泽。”
2月5日新的虎式坦克抵达战场,43年2月20日4辆以上虎式坦克到达托斯诺。2月的战斗中损失了3辆虎式坦克。另外一辆被乘员抛弃在无人地带的虎式坦克在4月22日被回收修复。1943年6月5日-6日,7辆新的虎式坦克加入该连使其下属的虎式坦克增加到以后成为标准配置的14辆。
现在是为本篇结尾的时候了,虎式坦克在东线的寒风中首次出现在战场上,可能按照以后的观点来看还显得很稚嫩,但在渡过了最初的磨练之后,它就会向所有的猎物伸出恐怖的钢牙利爪。下一篇我们将去了解一下虎式坦克在北非初期作战的情况。
德军第501重装甲营是许诺1942年夏季配属给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两个虎式重装甲营之一。最初这个营装备了20辆Pz VI(p)虎式坦克。不过这些虎式坦克存在着严重的技术问题,其100辆的生产计划被停止了。直到1942年8月,第501重装甲营才开始装备Pz VI(H)型虎式坦克。
为了对付刚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的英军,德军对其新到的虎式重装甲营有自己的使用计划:
“非洲迅速恶化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装备更现代和具备决定作用的武器。现在决定加快运输一个虎式坦克连(第501重装甲营1连)去非洲。该连第一批坦克(6辆虎式坦克)将从11月10日开始运送。”
1942年11月8日,盟军在非洲西北部(“火炬”行动)登陆,德军决定船运第501重装甲营去突尼斯。由于生产延迟,第501重装甲营仍然处于待装备状态。9月,该营得到了2辆虎式坦克,10月8日25辆装备75mm KwK.L/24火炮的Pz III/N型坦克也运抵501营。接着在11月又装备了10辆虎式坦克。
第501重装甲营的坦克部队首先在突尼斯和比泽塔下岸,然后飞快的被用于抵挡英美盟军向突尼斯的进攻。第501重装甲营指挥官鲁德少校在1942年12月18日对虎式坦克在突尼斯的首次战斗作了一份书面报告,报告如下:
“11月21日,1连得到船从雷吉奥运来的第一辆虎式坦克,营指挥官鲁德少校于11月22日飞往突尼斯,刚到的时候先担任一个战斗集群的指挥,直至自己的营大部抵达。12月4日,501营又有一部分运到。
受命赶到一个安全的地区,虎式坦克开始向杰德达以东7公里地区移动。下午1点进攻的命令下达了,装甲部队立刻向杰德达出发,希望能截住正向西北前进的敌军坦克部队。下午3点,坦克部队和第一批敌人接触,接触位置距离杰德达西北大约3公里,是敌军小股步兵。整个连都遭到敌人布置在特包巴以北高地上的重炮兵射击,另外敌军的飞机也猛烈地扫射我们。诺尔德(该连指挥官)在走向自己虎式坦克的时候被一发炮弹的爆炸击倒。
我们同隐藏在杰德达以西5公里小树林里面的敌军坦克激战。由于橄榄色的树林遮蔽,火力射击和视野都受到限制。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同敌军战斗。底希曼爬下自己的坦克想找一个更好的观察位置的时候被敌人的一发步枪子弹击中了胃部。那辆虎式坦克被一辆距离大约在80至100米的“李”式坦克(就是M3“格兰特/李”式坦克)击中。炮弹穿得很深,所幸的是离击穿还有10mm的距离。这证明了我们的装甲非常坚实。
--------------------------------------------------------------------------------
2辆“李”式坦克在150米的距离上被摧毁。还有一些则被我们的88mm高射炮击毁。剩余的敌军坦克开始后撤。黄昏,虎式坦克也开始后撤,装甲掷弹兵则取代坦克进入了防线。有1辆虎式坦克由于引擎问题被抛弃在小树林里。我们派遣了1辆Pz III型坦克去保护这辆虎式坦克。
‘尽管只派遣这么少的虎式坦克去进攻是很愚蠢的,不过由于敌军的紧逼和我们自己力量的薄弱也只能这么做。在通向战场的行进中遭到敌人远距炮兵的袭击,这种状况一直得不到改善。坦克部队在树林里作战特别困难,因为树木遮蔽会影响指挥官和炮手的视野。而准备好的防御阵地往往可以轻易摧毁坦克。战场上最初的形势相当不利,不过虎式坦克结实的装甲使得乘员还是能成功的操纵其投入战斗。虎式坦克以及其他屏护坦克之间密切的协同作战是很有必要的。’
1辆虎式坦克和2辆Pz III型坦克在1942年12月3日参战。这些坦克再次沿着前几天的道路向186阵地发起进攻。坦克遭到不明高地上敌军的重炮和迫击炮的袭击。同时敌军的空军也袭击了他们。3门反坦克炮,1门迫击炮以及3辆弹药输送车被摧毁。1辆虎式坦克被敌人的75mm自行反坦克炮击中丧失战斗力,它被撤回了出发地点。1辆Pz III型坦克担任了对186阵地西南小树林主攻的任务。部队被整夜投入小树林的战斗。激烈的战斗使我们损失了一些步兵。凌晨3点,接到命令同敌军脱离接触。坦克带着伤员和阵亡者返回杰德达。返回途中又有1门反坦克炮和1辆弹药车被击毁。
3辆虎式坦克和4辆Pz III型坦克在1942年12月6日参与战斗。另外3辆虎式坦克则在修理。拂晓之前,坦克推进到距离埃巴丹以东4公里以内并于10点30分抵达埃巴丹。第10装甲师指挥官费舍尔直接下令攻取东面的高地和特包巴以西的通道,并消灭已经被侦察确认位于通道另一侧敌军的炮兵。很快便抵达目的地,但是没有敌军活动。敌军炮兵也不开火,我们难以确认其位置。部队开始转向南面协同伞兵从埃巴丹进攻第145高地。虎式坦克一到,敌军坦克部队也随之而来。到处游动的敌军步兵很难对付,多丘的地形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掩护。145高地被拿下,现在的任务是和西南的杰哈德特战斗群联系上。1辆虎式坦克被75mm自行反坦克炮击中轮和负重轮。不过它还可以行动。隐蔽在梅杰尔达西北高地上敌军中型炮兵向虎式坦克开火,效果并不好。在伞兵部队协同下,这个地区被我们控制了。
这天虎式坦克对士气的影响特别大。虎式坦克穿越多丘的地形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
虎式坦克最好不要过早对敌坦克射击,因为我们要最充足地利用武器的最大有效射程。
虎式坦克可以保持和轻型坦克的护航速度,只要不超过限制的每小时30公里。
在突尼斯最初使用虎式坦克的方法将会成为一种标准。我们应该使用单一的虎式坦克,包括其护航分队。”
这是虎式坦克在北非首次投入实战,如同在列宁格勒的经历,也不是很成功。不过在突尼斯首次亮相的虎式坦克已展示出其装甲厚实的优势,这从德军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只不过德军坦克兵初次使用这种新式武器,对其性能和技术特点并不熟悉,在多山地形以及树林茂密地区虎式坦克也一样受到视野的限制,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虎式坦克部队还是帮助德军迅速控制住战场态势并攻占特包巴(12月4日)。
1942年12月17日,鲁德少校也对敌军使用的有效重武器和己方重武器的使用做出一份报告:
I.敌军武器:
A.敌军坦克:M3(“李”将军)的75mm炮在150m的距离无法射穿虎式坦克的装甲。侧装甲被命中,最后的10mm装甲厚度阻挡了敌军炮弹。
M2(“施图亚特”将军)的37mm炮看上去打的很准。其炮弹准确击中(虎式坦克)驾驶舱,指挥塔以及炮塔和底盘之间的结合部。一些弹片堵塞了炮塔,暂时使虎式坦克失去战斗力。建议在虎式坦克上也安装在Pz II和Pz III坦克上的使用的变流通道。
B.敌军反坦克炮:在600-800米的距离,37mm和40mm反坦克炮可以击穿Pz III型坦克的前/侧面车体。对于虎式坦克来说,仅能损坏其负重轮和履带,却无法使其停止。
另外一面,在大约600-800米的距离上,1辆自行反坦克炮击中了虎式坦克的右前部。虎式坦克由于焊接处断开暂时失去战斗能力。
C.敌军炮兵:至今为止,只有一处微小的损坏是由于弹片(炮兵所射击的)造成。大多数击中都在悬挂装置,橡胶轮踏,履带连接,履带插头。没有导致负重轮运转失常,没有虎式坦克因此丧失行动能力。
II.我们的武器:
A.88mm KwK炮非常准确,至今,虎式坦克只在100-150m的距离上击中过M3(格兰特将军)坦克。前部和侧装甲明显被射穿。M2(施图亚特将军)坦克在任何有效距离上都可以被摧毁。我们应该给虎式坦克加装好的观测装置以观察每次射击的效果。
一门敌军的重炮在7600m的距离上被摧毁,因为使用了炮手四分仪。敌军的炮兵在6发之后便停止射击。建议每个虎式坦克连都装备一套f型无线电以便侦测来自各方向的敌军火力位置。另外,反像测距仪应该被同像测距仪取代。以前的类型在那些没有明显标志的地形上会出严重的错误。
75mm KwK配合使用高爆弹的效果很成功。
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东线列宁格勒参战的第502重装甲营还是北非的第501重装甲营,在他们指挥官的阶段作战总结报告中都不约而同提到虎式坦克装甲足以抵御当时盟军的火炮以及在复杂地形的不适应性,这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德军坦克手对这种新式武器的最初认识便是装甲防护好,机动性差。德军此后使用虎式坦克的战术无不是围绕这两个特点来实施的。到这里我已经交代了虎式坦克最初投入实战的大致情况。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去了解它最为激动人心的中后期作战经历,先从库尔斯克会战开始。
库尔斯克大会战的故事讲述了无数次,波涅利、普罗霍罗夫卡、奥博杨这些名字可能读者都已经深深了解。虎之魂第三篇想从另外一个侧面去给人们展示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虎式坦克的作战情况。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两线都投入了虎式坦克部队,但是真正参与战斗的其实不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退出战斗,机械故障、地雷...假如说在列宁格勒和突尼斯的虎式坦克营作战经验还很差的话,那库尔斯克战役期间也好不到哪里去,虎式坦克最后成为德军装甲精锐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直到1944年德军在东西两线都陷入悲惨的防御作战后,德军虎式坦克部队才开始真正发出其虎威。现在就来看看库尔斯克战役中虎式坦克的运用。
最早参加“堡垒”行动的德军重装甲连都是按照每连14辆虎式坦克的标准配置的。这些部队在1943年5月的时候便全部抵达集结地域,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训练和磨和战术。其中第505装甲团3连是一个例外,直到43年7月6日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后这个连(也是下辖14辆虎式坦克)才抵达前线。
为了准备这次进攻,事先都对虎式坦克进行了翻越反坦克壕和障碍的测试,其中在6月2日德军对虎式坦克进行了一次在松软地形翻越障碍的试验,这次试验也做了相关的报告,现摘其片段如下:
“最终的结论是虎式坦克不能在松软地形越过障碍。假如这种松软地形的宽度超过了虎式坦克的长度,根本不可能通过。假如松软地形的宽度小于虎的长度,情况要好一些(沼泽地形的深度不超过虎式坦克负重轮的高度),虎式坦克有可能通过,不过也不是很确定。”
为了改变这种由于虎自己的技术性能弱点带来的不利状况,第505重装甲营将他们大多数的Pz III型坦克都改装为修理坦克(这些III型坦克都被除去了炮塔)以伴随虎式坦克前进。德军上级指挥对改动的答复是:“这种在坦克上的改动是绝对不允许的。应该马上把卸下的炮塔安回他们自己的底盘上去。”
尽管古德里安建议应该把虎式坦克集中在装甲营中使用,在1943年7月4日,第503重装甲营下属的一个连还是被分出来配属于第6,第7以及第9装甲师。所以在战役期间真正超过连级规模的集中使用虎式坦克只有第505重装甲营(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它集中使用了两个连的虎式坦克。
1943年7月,第505重装甲营的指挥官--格拉夫.卡根内克对他手下那些分散的虎式坦克部队遭遇地雷以及失败的战术调控做出一份报告:
1943年7月5日早晨投入战斗的一个连的14辆虎式坦克现在已经损失了其中的13辆。其中9辆是由于地雷的损伤。每辆都需要花两至三天时间去修复。地雷之所以能造成如此之高的损失率的原因如下:
1.开始的时候,没有可以使用的地图能单一标明德军部队在桥头堡所设置的地雷区域。两份布雷计划互相矛盾,没有一份是正确的。因此,有两辆虎式坦克直接开进了我们自己设置的地雷带。另外两辆虎式坦克在向更深的地区穿越时触雷,触雷地区是地图上标明的无雷区。
2.我们在泥泞的条件下清除地雷,这直接导致另外三辆虎式坦克在试图开过标志为地雷间隙(即已被清除地雷的区域)的时候触雷损坏。之后,在一片标为无雷区的地带取出了120枚地雷。
3.第八辆虎式坦克在进入战斗位置(报告说敌军坦克在左翼进攻)的时候触发地雷。在两至三天内,八辆虎式坦克由于粗心和错误的战术指挥而损失。在它们尚未执行自己真正的任务去同敌军的坦克和重武器战斗之前便损失了。
地雷!这个小东西所起的作用之大远远超出了苏军防御专家的想象。而德军部队也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上面那篇报告中的描述让人吃惊,友军的地雷区竟成为虎式坦克的报废场。占该连虎坦克式损失的70%,而同样的情况并不止发生在这一处,其中有触自己人地雷的也有中苏军地雷的,德军的另外一种新式坦克Pz V豹式也不能幸免(“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假如在尚未大规模接敌之前便受到这种无谓的损失,德军“堡垒”行动最后的失败也的确是难以避免(苏军在这方面做的比德军出色很多,防御前沿复杂却不乱)!
由于对虎式坦克部队所配属的各部队在堡垒行动初期使用战术的不满,德军第3装甲军(隶属于库尔斯克南线“肯夫”集群)指挥布莱斯在1943年7月21日下达了如下的命令:
根据最近的战斗经验,我对如何使用虎式坦克和其他武器协同作战做出如下指示:
1.因为虎式坦克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防护装甲,应该首先使用它们来对付敌人的坦克以及反坦克武器,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不要用它去对付敌军的步兵。实践表明,虎式坦克的火炮可以在2000米或更大的距离上对付敌人的坦克,可以严重影响敌军的士气。因为其装甲厚,尽可能接近敌人坦克开火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严重损坏。应避免在大于1000米的距离上对敌军坦克开火。
在使用虎式坦克之前应先对使用地域实施侦察(河流,桥梁以及沼泽地形的通过可能性)。连和排的指挥官以及各车车长应当勇于去实行这些侦测以免使整支部队陷入不良的地形。其他方面,尽可能避免虎式坦克由于地雷的不必要损失。以上战术规则也适用于其他型号坦克。
车长指挥塔设置在炮塔左侧是虎式坦克一个众所周知的缺点。这阻碍了坦克指挥官对虎式坦克右侧的观察,这无疑是把自己作为靶子送给敌军的坦克歼击部队。因此,其他的作战部队应该给予虎式坦克以这方面的保护。
2.7月5日,在军进攻扇区的前沿,缺乏对自己部队所设置的雷区的了解导致虎式坦克受损。所以位于前面的作战集群不仅要及时清除障碍物还要清除雷区。
3.我禁止在低于连级规模的情况下使用坦克,尤其是虎式坦克部队。在防御中,装甲部队应该被用作有计划的反突击。在完成反击后,这些装甲集群要被迅速后撤回或者回到师指挥官的手里。应避免在主要战斗地域内坦克部队呈分散状态以及掩护其他武器的部队昼夜作战。
长期以来,我们都一直接受着一种观点,就是虎式坦克由于射程远而被部署在敌军坦克火力范围以外开火,至于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中苏军T-34/76坦克拼命向虎式坦克冲近以使其进入自己的射程已经成为国内读者都认可的虎式坦克基本使用规律。其实从上面那份德军第3装甲军军长布莱斯的指示中可以看出(下划线标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并不是所有的虎式坦克部队都遵循这一准则作战的,因为虎式坦克除了射程远还有一个重大的特性就是其正面装甲厚实(这个性能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比火力更加可贵),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双方都进入对方有效射程,虎式坦克也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远距射击尽管可以让自己几乎不被击中,但是请不要忽略一点,远距射击的准确性是很低的!而虎式坦克既然足以抵挡当时苏军各型坦克的火力,为何不采取近距离高命中率的作战原则呢?其实在二战中,德军的确就是同时采用这两种作战原则去使用虎,尤其是近距离交战更是被大量采用(很多虎式坦克王牌车手几乎都是在很近的距离上完成自己的任务,例如小村战斗中的魏特曼以及马村战斗中的奥托),而等到苏联制造出恐怖的斯大林2型坦克的时候,虎式坦克的技术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此时的虎式坦克只能开足马力拼命接近斯大林2型坦克以求一战,就如同苏军坦克当年所做的。另外一面,德军指挥官还是深刻认识到坦克部队集中使用的基本准则,他们对于那种把虎式坦克分成小股去配属给步兵部队的做法普遍不满。
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虎式坦克真的很象奥托战后回忆录的标题--泥泞之虎。因为它们除了要和苏军坦克,反坦克炮交手,还要去和松软泥泞的地形,苏军和自己人所部署的地雷做斗争。第三篇就要结束了,可能读者并没有得到期待中那种虎式坦克扬威战场的感觉,不过真实的战争就是如此,武器的技术性能并不是绝对的,还要和熟练的配合指挥以及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综合在一起。下一篇我会带大家去一个很陌生的战场-意大利。
苏军的斯大林重型坦克就是JS-2、3也有被虎式坦克击穿的记录。
我先介绍一下1944年东线的大致情况。1944年初期,第503和第506重装甲营都在战线后的休整地域得到了新补充的虎式坦克。第503重装甲营在1944年3月至4月间损失惨重,被迫运回德国调整准备用于以后抵抗盟军的进攻(诺曼底战线)。而第507重装甲营和第510重装甲营分别在3月及7月调往东线,这两个重装甲营是当时东线德军少数完全装备虎式坦克的部队。
1944年9月德军的报告中有一份关于虎式坦克连和苏军斯大林坦克遭遇的记录:
“这个虎式坦克连接到命令去阻击已经突入一片森林地区的敌军部队,接到命令后他们便出发了。大约在12点15分,在一个步兵营的配合下,该连发起了进攻。茂密的森林严重影响了观察视野(只有50米的观察范围),狭小的地形迫使虎式坦克连只能排成一个单行前进。当虎出现时,苏军步兵便放弃了自己的阵地。尽管视野受限,敌军花了三刻钟才拉进森林地区的反坦克炮很快就被摧毁。一些被炮弹摧毁,另外一些则被弄翻了。还有很多完好无损的反坦克炮落入我们手里。
虎式坦克连的先头排向森林里穿越了2公里后,排指挥官突然发现前方有一片被摧毁的树以及一个大的炮口制退器(这是斯大林2型坦克的122mm火炮特征)。他迅速给出开火命令:“穿甲弹准备!指挥塔方向!开火!”几乎同时,两发45mm反坦克炮弹打了过来,炮弹爆炸阻碍了他的视线。接着,该排的另一辆坦克穿过树林冲了过来和排指挥官的座车保持一线。尽管能见度相当低,排指挥官还是在35米的近距离上开火射击。斯大林坦克向后退到一座小土丘后面。此时,后面那辆冲来的虎式坦克接过指挥权并向敌坦克连射了三发。当它射击的时候,自己也被122mm炮弹命中无线电操作员位置下前部。不过由于虎式坦克所处的位置有一定倾斜角度,这发炮弹没有击穿它。而那辆敌军坦克却被一发穿过其火炮位置的炮弹摧毁。当这辆斯大林坦克后撤的时候,有另外一辆斯大林坦克在掩护它。又是一阵短促而激烈的交火,两辆虎中的一辆再次击中第2辆斯大林坦克的火炮下方。这发炮弹击穿了它的装甲,迅速导致整辆坦克开始起火。看来斯大林坦克的射速相当慢。”
这次仅有四辆坦克参与的小规模战斗,德军两辆虎式坦克 Vs 苏军两辆斯大林坦克,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德军以2:0取得胜利。战斗虽小,但是却从中看出很多问题来。该虎式坦克连指挥官在这次战斗后对与苏军斯大林坦克作战的经验总结如下:
1.当虎出现的时候,绝大多数斯大林坦克都会立刻后撤以避免接战。
2.大多数情况下,斯大林坦克尽量保持在远距离上和我们交火(2000米以上),而且一般他们都在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时才开火,比如森林以及村庄边缘。
3.敌军坦克手在被我们第一次命中后倾向于立刻疏散坦克。
4.大多数情况下,苏军都会避免斯大林坦克落入我们手中,一般他们会采用拖拉的方式(回收受损的坦克)或者干脆将其炸毁。
5.斯大林坦克也是可以摧毁的,甚至在远距离上击穿其前部装甲。(另外一支虎式坦克营报告说虎式坦克只有在500米以内的距离才可能击穿斯大林坦克的正面装甲)。
6.应该集中火力攻击斯大林坦克的侧面和后部以摧毁它。
7.此外,要避免使用排以下规模的坦克去对抗斯大林坦克。使用单辆虎式坦克那就意味着损失。
8.下面这个经验很有用。在确认首发击中后,对斯大林坦克使用高爆弹将会使其观察视野彻底被毁坏。
下面是其上级的备注:
1.这些经验对于其他的虎式坦克部队也是正确和适用的。
2.要注意其第4点--敌军使用的方法对于我们虎式坦克乘员也一样。“没有完全损坏的虎式坦克绝对不能落入敌人手里!”每个乘员必须牢记这个准则并能果断实施。
3.再看看第5和第6点--东线战场上当苏军拥有122mm火炮和57mm反坦克炮,虎式坦克的战术准则将有所改变。当然,如同其他型号坦克,少量虎式坦克不应该开上山顶以观察地形。有过这么一次尝试,三辆虎式坦克直接被122mm炮弹击中并损毁,两名乘员丧生。牢记装甲部队的战术原则--装甲部队应该集中起来穿越高地,高速通过,且能得到火力掩护...
4.第7点--这种认识是正确的;请不要尝试去用3辆虎对抗5辆斯大林坦克,原因很简单,投入交火的兵力不足一个排。...大多数时候,坦克之间的战斗结果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而是取绝于正确的战术运用。
5.第8点--联系到这点,我们也可以认为不仅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可以在侧面和后部击毁斯大林坦克,IV型以及StuG突击炮也可以做到。
集中使用、出其不意地出击、高速接近、然后迅速开火,以1944年德军虎式坦克乘员的普遍高素质去对付初出茅庐的斯大林坦克应该说是有优势的,这已经体现在实战中。斯大林系列坦克在那个阶段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其中有一条是很关键的,就是虎式坦克的射速明显高于斯大林坦克(这也是技术性能比较中虎式坦克唯一占优的地方),在较远距离上的命中率又十分低,近战中一辆斯大林坦克只要不能首发摧毁虎式坦克,那它结果是悲惨的,因为虎式坦克可以在下面的时间里向斯大林坦克回击起码3发炮弹。而斯大林坦克的优势却不能充分体现,它可以在虎的射程之外攻击虎,但是在这种远距离上的命中率又低的可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到了1944年,德军各虎式重装甲营都身经百战,毫不夸张的说,1944年是虎最为强大的一年,尽管大的走势已经全面倒向盟国。
希姆莱苦心经营的武装党卫队,在投入战争后,果然没有辜负党卫队全国领袖的期望,无论是在西线战役中,还是东线战役中,希姆莱
“战斗发生在拉多加湖南面,那里的地形相当不适合使用虎式坦克。我们的进攻处处受阻,在那种沼泽地形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次进攻是在9月16日,下午5点,我们向前推进。我们遭遇了敌人的步兵和炮兵。我是第一次用这种炮射击敌人,我知道自己还活着,感觉兴奋了起来,等到所有的车辆都无损的回来的时候我更加有自信了,唯一不足的就是机械故障一直有,而且有扩大的样子。第二次进攻开始了,现在我们养足了精神。但是我们的运气实在很差,首先是沼泽地里根本无法通行,敌人开始接二连三的击中我们,三辆虎式坦克的火炮都受损。一发炮弹击中了我的坦克,左侧顿时停转,炮管被撕裂,现在整辆坦克都不行了,第二发炮弹又飞了过来,这次是直接击中了驾驶舱口。
2辆虎式坦克都因为类似的炮击而严重损坏。后面一辆虎式坦克开始燃烧,看来不能修复了。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注意到没有一枚炮弹能击穿我们的装甲。希望下次进攻能准备的好一些。”
这就是虎式坦克首次的战斗经历。总的来说并不是那么成功,不过也要看到战斗中已经显示出虎式坦克的优越性,厚实的装甲,凶猛的火力,当然沼泽地形使本来机动性能就不佳的虎式坦克更加不适应。现在来看看502营1连后面的战斗情况。
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其他的3辆虎式和5辆Pz III/N型以及9辆Pz III/L型在9月27日全部抵达。无法找到任何记录说明为什么这个连和当时德军标准的连配置区别这么大,它拥有两组Pz III坦克。该连剩下的9辆虎式坦克直到1942年11月10日至20日才抵达。第502重型装甲营2连的坦克由于生产上的延迟之后才到达前线。
下面是德军指挥官在1943年4月2日对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的战斗总结报告:
“第502重型装甲营第1连战斗分为三个部分:
1.1月12日-2月5日,拉多加湖南部。1月12日,该连在一个步兵团的配合下进行一次反击。在接着的战斗中,排和单车被用于反击和保卫任务。地形不适宜。
2.米斯基诺附近,波库斯以及特切瑞切沃,2月12日-17日。
一次行动是对指定的敌军坦克集结地实施攻击,战果是摧毁31辆敌坦克。下面一次行动是反击。
3.1943年3月19日-31日,卡拉尼亚波以南(行动尚未完成)。
任务是在罗巴赫摧毁敌军前进中的坦克部队。由于森林中的软质地形以及对武器射击的阻碍,需要坦克去支援步兵完成任务。周密的侦察,突然的进攻,成功的摧毁了敌人的阵地。
在开阔地域,少量的虎式坦克就可以主宰战场的态势。总计160辆敌军坦克被虎式坦克消灭。战前准备越周密,战斗就越成功,损失越小。敌人后方的铁路网对于50公里范围的部队展开有特别的价值。(桥梁,铁路,以及燃料消耗)。
只有1/3的Pz III型和1/2的虎式坦克在战斗中被敌人摧毁。其他的损失均来自机械故障和陷入沼泽。”
2月5日新的虎式坦克抵达战场,43年2月20日4辆以上虎式坦克到达托斯诺。2月的战斗中损失了3辆虎式坦克。另外一辆被乘员抛弃在无人地带的虎式坦克在4月22日被回收修复。1943年6月5日-6日,7辆新的虎式坦克加入该连使其下属的虎式坦克增加到以后成为标准配置的14辆。
现在是为本篇结尾的时候了,虎式坦克在东线的寒风中首次出现在战场上,可能按照以后的观点来看还显得很稚嫩,但在渡过了最初的磨练之后,它就会向所有的猎物伸出恐怖的钢牙利爪。下一篇我们将去了解一下虎式坦克在北非初期作战的情况。
德军第501重装甲营是许诺1942年夏季配属给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两个虎式重装甲营之一。最初这个营装备了20辆Pz VI(p)虎式坦克。不过这些虎式坦克存在着严重的技术问题,其100辆的生产计划被停止了。直到1942年8月,第501重装甲营才开始装备Pz VI(H)型虎式坦克。
为了对付刚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的英军,德军对其新到的虎式重装甲营有自己的使用计划:
“非洲迅速恶化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装备更现代和具备决定作用的武器。现在决定加快运输一个虎式坦克连(第501重装甲营1连)去非洲。该连第一批坦克(6辆虎式坦克)将从11月10日开始运送。”
1942年11月8日,盟军在非洲西北部(“火炬”行动)登陆,德军决定船运第501重装甲营去突尼斯。由于生产延迟,第501重装甲营仍然处于待装备状态。9月,该营得到了2辆虎式坦克,10月8日25辆装备75mm KwK.L/24火炮的Pz III/N型坦克也运抵501营。接着在11月又装备了10辆虎式坦克。
第501重装甲营的坦克部队首先在突尼斯和比泽塔下岸,然后飞快的被用于抵挡英美盟军向突尼斯的进攻。第501重装甲营指挥官鲁德少校在1942年12月18日对虎式坦克在突尼斯的首次战斗作了一份书面报告,报告如下:
“11月21日,1连得到船从雷吉奥运来的第一辆虎式坦克,营指挥官鲁德少校于11月22日飞往突尼斯,刚到的时候先担任一个战斗集群的指挥,直至自己的营大部抵达。12月4日,501营又有一部分运到。
受命赶到一个安全的地区,虎式坦克开始向杰德达以东7公里地区移动。下午1点进攻的命令下达了,装甲部队立刻向杰德达出发,希望能截住正向西北前进的敌军坦克部队。下午3点,坦克部队和第一批敌人接触,接触位置距离杰德达西北大约3公里,是敌军小股步兵。整个连都遭到敌人布置在特包巴以北高地上的重炮兵射击,另外敌军的飞机也猛烈地扫射我们。诺尔德(该连指挥官)在走向自己虎式坦克的时候被一发炮弹的爆炸击倒。
我们同隐藏在杰德达以西5公里小树林里面的敌军坦克激战。由于橄榄色的树林遮蔽,火力射击和视野都受到限制。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同敌军战斗。底希曼爬下自己的坦克想找一个更好的观察位置的时候被敌人的一发步枪子弹击中了胃部。那辆虎式坦克被一辆距离大约在80至100米的“李”式坦克(就是M3“格兰特/李”式坦克)击中。炮弹穿得很深,所幸的是离击穿还有10mm的距离。这证明了我们的装甲非常坚实。
--------------------------------------------------------------------------------
2辆“李”式坦克在150米的距离上被摧毁。还有一些则被我们的88mm高射炮击毁。剩余的敌军坦克开始后撤。黄昏,虎式坦克也开始后撤,装甲掷弹兵则取代坦克进入了防线。有1辆虎式坦克由于引擎问题被抛弃在小树林里。我们派遣了1辆Pz III型坦克去保护这辆虎式坦克。
‘尽管只派遣这么少的虎式坦克去进攻是很愚蠢的,不过由于敌军的紧逼和我们自己力量的薄弱也只能这么做。在通向战场的行进中遭到敌人远距炮兵的袭击,这种状况一直得不到改善。坦克部队在树林里作战特别困难,因为树木遮蔽会影响指挥官和炮手的视野。而准备好的防御阵地往往可以轻易摧毁坦克。战场上最初的形势相当不利,不过虎式坦克结实的装甲使得乘员还是能成功的操纵其投入战斗。虎式坦克以及其他屏护坦克之间密切的协同作战是很有必要的。’
1辆虎式坦克和2辆Pz III型坦克在1942年12月3日参战。这些坦克再次沿着前几天的道路向186阵地发起进攻。坦克遭到不明高地上敌军的重炮和迫击炮的袭击。同时敌军的空军也袭击了他们。3门反坦克炮,1门迫击炮以及3辆弹药输送车被摧毁。1辆虎式坦克被敌人的75mm自行反坦克炮击中丧失战斗力,它被撤回了出发地点。1辆Pz III型坦克担任了对186阵地西南小树林主攻的任务。部队被整夜投入小树林的战斗。激烈的战斗使我们损失了一些步兵。凌晨3点,接到命令同敌军脱离接触。坦克带着伤员和阵亡者返回杰德达。返回途中又有1门反坦克炮和1辆弹药车被击毁。
3辆虎式坦克和4辆Pz III型坦克在1942年12月6日参与战斗。另外3辆虎式坦克则在修理。拂晓之前,坦克推进到距离埃巴丹以东4公里以内并于10点30分抵达埃巴丹。第10装甲师指挥官费舍尔直接下令攻取东面的高地和特包巴以西的通道,并消灭已经被侦察确认位于通道另一侧敌军的炮兵。很快便抵达目的地,但是没有敌军活动。敌军炮兵也不开火,我们难以确认其位置。部队开始转向南面协同伞兵从埃巴丹进攻第145高地。虎式坦克一到,敌军坦克部队也随之而来。到处游动的敌军步兵很难对付,多丘的地形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掩护。145高地被拿下,现在的任务是和西南的杰哈德特战斗群联系上。1辆虎式坦克被75mm自行反坦克炮击中轮和负重轮。不过它还可以行动。隐蔽在梅杰尔达西北高地上敌军中型炮兵向虎式坦克开火,效果并不好。在伞兵部队协同下,这个地区被我们控制了。
这天虎式坦克对士气的影响特别大。虎式坦克穿越多丘的地形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
虎式坦克最好不要过早对敌坦克射击,因为我们要最充足地利用武器的最大有效射程。
虎式坦克可以保持和轻型坦克的护航速度,只要不超过限制的每小时30公里。
在突尼斯最初使用虎式坦克的方法将会成为一种标准。我们应该使用单一的虎式坦克,包括其护航分队。”
这是虎式坦克在北非首次投入实战,如同在列宁格勒的经历,也不是很成功。不过在突尼斯首次亮相的虎式坦克已展示出其装甲厚实的优势,这从德军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只不过德军坦克兵初次使用这种新式武器,对其性能和技术特点并不熟悉,在多山地形以及树林茂密地区虎式坦克也一样受到视野的限制,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虎式坦克部队还是帮助德军迅速控制住战场态势并攻占特包巴(12月4日)。
1942年12月17日,鲁德少校也对敌军使用的有效重武器和己方重武器的使用做出一份报告:
I.敌军武器:
A.敌军坦克:M3(“李”将军)的75mm炮在150m的距离无法射穿虎式坦克的装甲。侧装甲被命中,最后的10mm装甲厚度阻挡了敌军炮弹。
M2(“施图亚特”将军)的37mm炮看上去打的很准。其炮弹准确击中(虎式坦克)驾驶舱,指挥塔以及炮塔和底盘之间的结合部。一些弹片堵塞了炮塔,暂时使虎式坦克失去战斗力。建议在虎式坦克上也安装在Pz II和Pz III坦克上的使用的变流通道。
B.敌军反坦克炮:在600-800米的距离,37mm和40mm反坦克炮可以击穿Pz III型坦克的前/侧面车体。对于虎式坦克来说,仅能损坏其负重轮和履带,却无法使其停止。
另外一面,在大约600-800米的距离上,1辆自行反坦克炮击中了虎式坦克的右前部。虎式坦克由于焊接处断开暂时失去战斗能力。
C.敌军炮兵:至今为止,只有一处微小的损坏是由于弹片(炮兵所射击的)造成。大多数击中都在悬挂装置,橡胶轮踏,履带连接,履带插头。没有导致负重轮运转失常,没有虎式坦克因此丧失行动能力。
II.我们的武器:
A.88mm KwK炮非常准确,至今,虎式坦克只在100-150m的距离上击中过M3(格兰特将军)坦克。前部和侧装甲明显被射穿。M2(施图亚特将军)坦克在任何有效距离上都可以被摧毁。我们应该给虎式坦克加装好的观测装置以观察每次射击的效果。
一门敌军的重炮在7600m的距离上被摧毁,因为使用了炮手四分仪。敌军的炮兵在6发之后便停止射击。建议每个虎式坦克连都装备一套f型无线电以便侦测来自各方向的敌军火力位置。另外,反像测距仪应该被同像测距仪取代。以前的类型在那些没有明显标志的地形上会出严重的错误。
75mm KwK配合使用高爆弹的效果很成功。
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东线列宁格勒参战的第502重装甲营还是北非的第501重装甲营,在他们指挥官的阶段作战总结报告中都不约而同提到虎式坦克装甲足以抵御当时盟军的火炮以及在复杂地形的不适应性,这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德军坦克手对这种新式武器的最初认识便是装甲防护好,机动性差。德军此后使用虎式坦克的战术无不是围绕这两个特点来实施的。到这里我已经交代了虎式坦克最初投入实战的大致情况。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去了解它最为激动人心的中后期作战经历,先从库尔斯克会战开始。
库尔斯克大会战的故事讲述了无数次,波涅利、普罗霍罗夫卡、奥博杨这些名字可能读者都已经深深了解。虎之魂第三篇想从另外一个侧面去给人们展示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虎式坦克的作战情况。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两线都投入了虎式坦克部队,但是真正参与战斗的其实不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退出战斗,机械故障、地雷...假如说在列宁格勒和突尼斯的虎式坦克营作战经验还很差的话,那库尔斯克战役期间也好不到哪里去,虎式坦克最后成为德军装甲精锐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直到1944年德军在东西两线都陷入悲惨的防御作战后,德军虎式坦克部队才开始真正发出其虎威。现在就来看看库尔斯克战役中虎式坦克的运用。
最早参加“堡垒”行动的德军重装甲连都是按照每连14辆虎式坦克的标准配置的。这些部队在1943年5月的时候便全部抵达集结地域,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训练和磨和战术。其中第505装甲团3连是一个例外,直到43年7月6日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后这个连(也是下辖14辆虎式坦克)才抵达前线。
为了准备这次进攻,事先都对虎式坦克进行了翻越反坦克壕和障碍的测试,其中在6月2日德军对虎式坦克进行了一次在松软地形翻越障碍的试验,这次试验也做了相关的报告,现摘其片段如下:
“最终的结论是虎式坦克不能在松软地形越过障碍。假如这种松软地形的宽度超过了虎式坦克的长度,根本不可能通过。假如松软地形的宽度小于虎的长度,情况要好一些(沼泽地形的深度不超过虎式坦克负重轮的高度),虎式坦克有可能通过,不过也不是很确定。”
为了改变这种由于虎自己的技术性能弱点带来的不利状况,第505重装甲营将他们大多数的Pz III型坦克都改装为修理坦克(这些III型坦克都被除去了炮塔)以伴随虎式坦克前进。德军上级指挥对改动的答复是:“这种在坦克上的改动是绝对不允许的。应该马上把卸下的炮塔安回他们自己的底盘上去。”
尽管古德里安建议应该把虎式坦克集中在装甲营中使用,在1943年7月4日,第503重装甲营下属的一个连还是被分出来配属于第6,第7以及第9装甲师。所以在战役期间真正超过连级规模的集中使用虎式坦克只有第505重装甲营(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它集中使用了两个连的虎式坦克。
1943年7月,第505重装甲营的指挥官--格拉夫.卡根内克对他手下那些分散的虎式坦克部队遭遇地雷以及失败的战术调控做出一份报告:
1943年7月5日早晨投入战斗的一个连的14辆虎式坦克现在已经损失了其中的13辆。其中9辆是由于地雷的损伤。每辆都需要花两至三天时间去修复。地雷之所以能造成如此之高的损失率的原因如下:
1.开始的时候,没有可以使用的地图能单一标明德军部队在桥头堡所设置的地雷区域。两份布雷计划互相矛盾,没有一份是正确的。因此,有两辆虎式坦克直接开进了我们自己设置的地雷带。另外两辆虎式坦克在向更深的地区穿越时触雷,触雷地区是地图上标明的无雷区。
2.我们在泥泞的条件下清除地雷,这直接导致另外三辆虎式坦克在试图开过标志为地雷间隙(即已被清除地雷的区域)的时候触雷损坏。之后,在一片标为无雷区的地带取出了120枚地雷。
3.第八辆虎式坦克在进入战斗位置(报告说敌军坦克在左翼进攻)的时候触发地雷。在两至三天内,八辆虎式坦克由于粗心和错误的战术指挥而损失。在它们尚未执行自己真正的任务去同敌军的坦克和重武器战斗之前便损失了。
地雷!这个小东西所起的作用之大远远超出了苏军防御专家的想象。而德军部队也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上面那篇报告中的描述让人吃惊,友军的地雷区竟成为虎式坦克的报废场。占该连虎坦克式损失的70%,而同样的情况并不止发生在这一处,其中有触自己人地雷的也有中苏军地雷的,德军的另外一种新式坦克Pz V豹式也不能幸免(“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假如在尚未大规模接敌之前便受到这种无谓的损失,德军“堡垒”行动最后的失败也的确是难以避免(苏军在这方面做的比德军出色很多,防御前沿复杂却不乱)!
由于对虎式坦克部队所配属的各部队在堡垒行动初期使用战术的不满,德军第3装甲军(隶属于库尔斯克南线“肯夫”集群)指挥布莱斯在1943年7月21日下达了如下的命令:
根据最近的战斗经验,我对如何使用虎式坦克和其他武器协同作战做出如下指示:
1.因为虎式坦克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防护装甲,应该首先使用它们来对付敌人的坦克以及反坦克武器,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不要用它去对付敌军的步兵。实践表明,虎式坦克的火炮可以在2000米或更大的距离上对付敌人的坦克,可以严重影响敌军的士气。因为其装甲厚,尽可能接近敌人坦克开火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严重损坏。应避免在大于1000米的距离上对敌军坦克开火。
在使用虎式坦克之前应先对使用地域实施侦察(河流,桥梁以及沼泽地形的通过可能性)。连和排的指挥官以及各车车长应当勇于去实行这些侦测以免使整支部队陷入不良的地形。其他方面,尽可能避免虎式坦克由于地雷的不必要损失。以上战术规则也适用于其他型号坦克。
车长指挥塔设置在炮塔左侧是虎式坦克一个众所周知的缺点。这阻碍了坦克指挥官对虎式坦克右侧的观察,这无疑是把自己作为靶子送给敌军的坦克歼击部队。因此,其他的作战部队应该给予虎式坦克以这方面的保护。
2.7月5日,在军进攻扇区的前沿,缺乏对自己部队所设置的雷区的了解导致虎式坦克受损。所以位于前面的作战集群不仅要及时清除障碍物还要清除雷区。
3.我禁止在低于连级规模的情况下使用坦克,尤其是虎式坦克部队。在防御中,装甲部队应该被用作有计划的反突击。在完成反击后,这些装甲集群要被迅速后撤回或者回到师指挥官的手里。应避免在主要战斗地域内坦克部队呈分散状态以及掩护其他武器的部队昼夜作战。
长期以来,我们都一直接受着一种观点,就是虎式坦克由于射程远而被部署在敌军坦克火力范围以外开火,至于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中苏军T-34/76坦克拼命向虎式坦克冲近以使其进入自己的射程已经成为国内读者都认可的虎式坦克基本使用规律。其实从上面那份德军第3装甲军军长布莱斯的指示中可以看出(下划线标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并不是所有的虎式坦克部队都遵循这一准则作战的,因为虎式坦克除了射程远还有一个重大的特性就是其正面装甲厚实(这个性能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比火力更加可贵),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双方都进入对方有效射程,虎式坦克也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远距射击尽管可以让自己几乎不被击中,但是请不要忽略一点,远距射击的准确性是很低的!而虎式坦克既然足以抵挡当时苏军各型坦克的火力,为何不采取近距离高命中率的作战原则呢?其实在二战中,德军的确就是同时采用这两种作战原则去使用虎,尤其是近距离交战更是被大量采用(很多虎式坦克王牌车手几乎都是在很近的距离上完成自己的任务,例如小村战斗中的魏特曼以及马村战斗中的奥托),而等到苏联制造出恐怖的斯大林2型坦克的时候,虎式坦克的技术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此时的虎式坦克只能开足马力拼命接近斯大林2型坦克以求一战,就如同苏军坦克当年所做的。另外一面,德军指挥官还是深刻认识到坦克部队集中使用的基本准则,他们对于那种把虎式坦克分成小股去配属给步兵部队的做法普遍不满。
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虎式坦克真的很象奥托战后回忆录的标题--泥泞之虎。因为它们除了要和苏军坦克,反坦克炮交手,还要去和松软泥泞的地形,苏军和自己人所部署的地雷做斗争。第三篇就要结束了,可能读者并没有得到期待中那种虎式坦克扬威战场的感觉,不过真实的战争就是如此,武器的技术性能并不是绝对的,还要和熟练的配合指挥以及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综合在一起。下一篇我会带大家去一个很陌生的战场-意大利。
苏军的斯大林重型坦克就是JS-2、3也有被虎式坦克击穿的记录。
我先介绍一下1944年东线的大致情况。1944年初期,第503和第506重装甲营都在战线后的休整地域得到了新补充的虎式坦克。第503重装甲营在1944年3月至4月间损失惨重,被迫运回德国调整准备用于以后抵抗盟军的进攻(诺曼底战线)。而第507重装甲营和第510重装甲营分别在3月及7月调往东线,这两个重装甲营是当时东线德军少数完全装备虎式坦克的部队。
1944年9月德军的报告中有一份关于虎式坦克连和苏军斯大林坦克遭遇的记录:
“这个虎式坦克连接到命令去阻击已经突入一片森林地区的敌军部队,接到命令后他们便出发了。大约在12点15分,在一个步兵营的配合下,该连发起了进攻。茂密的森林严重影响了观察视野(只有50米的观察范围),狭小的地形迫使虎式坦克连只能排成一个单行前进。当虎出现时,苏军步兵便放弃了自己的阵地。尽管视野受限,敌军花了三刻钟才拉进森林地区的反坦克炮很快就被摧毁。一些被炮弹摧毁,另外一些则被弄翻了。还有很多完好无损的反坦克炮落入我们手里。
虎式坦克连的先头排向森林里穿越了2公里后,排指挥官突然发现前方有一片被摧毁的树以及一个大的炮口制退器(这是斯大林2型坦克的122mm火炮特征)。他迅速给出开火命令:“穿甲弹准备!指挥塔方向!开火!”几乎同时,两发45mm反坦克炮弹打了过来,炮弹爆炸阻碍了他的视线。接着,该排的另一辆坦克穿过树林冲了过来和排指挥官的座车保持一线。尽管能见度相当低,排指挥官还是在35米的近距离上开火射击。斯大林坦克向后退到一座小土丘后面。此时,后面那辆冲来的虎式坦克接过指挥权并向敌坦克连射了三发。当它射击的时候,自己也被122mm炮弹命中无线电操作员位置下前部。不过由于虎式坦克所处的位置有一定倾斜角度,这发炮弹没有击穿它。而那辆敌军坦克却被一发穿过其火炮位置的炮弹摧毁。当这辆斯大林坦克后撤的时候,有另外一辆斯大林坦克在掩护它。又是一阵短促而激烈的交火,两辆虎中的一辆再次击中第2辆斯大林坦克的火炮下方。这发炮弹击穿了它的装甲,迅速导致整辆坦克开始起火。看来斯大林坦克的射速相当慢。”
这次仅有四辆坦克参与的小规模战斗,德军两辆虎式坦克 Vs 苏军两辆斯大林坦克,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德军以2:0取得胜利。战斗虽小,但是却从中看出很多问题来。该虎式坦克连指挥官在这次战斗后对与苏军斯大林坦克作战的经验总结如下:
1.当虎出现的时候,绝大多数斯大林坦克都会立刻后撤以避免接战。
2.大多数情况下,斯大林坦克尽量保持在远距离上和我们交火(2000米以上),而且一般他们都在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时才开火,比如森林以及村庄边缘。
3.敌军坦克手在被我们第一次命中后倾向于立刻疏散坦克。
4.大多数情况下,苏军都会避免斯大林坦克落入我们手中,一般他们会采用拖拉的方式(回收受损的坦克)或者干脆将其炸毁。
5.斯大林坦克也是可以摧毁的,甚至在远距离上击穿其前部装甲。(另外一支虎式坦克营报告说虎式坦克只有在500米以内的距离才可能击穿斯大林坦克的正面装甲)。
6.应该集中火力攻击斯大林坦克的侧面和后部以摧毁它。
7.此外,要避免使用排以下规模的坦克去对抗斯大林坦克。使用单辆虎式坦克那就意味着损失。
8.下面这个经验很有用。在确认首发击中后,对斯大林坦克使用高爆弹将会使其观察视野彻底被毁坏。
下面是其上级的备注:
1.这些经验对于其他的虎式坦克部队也是正确和适用的。
2.要注意其第4点--敌军使用的方法对于我们虎式坦克乘员也一样。“没有完全损坏的虎式坦克绝对不能落入敌人手里!”每个乘员必须牢记这个准则并能果断实施。
3.再看看第5和第6点--东线战场上当苏军拥有122mm火炮和57mm反坦克炮,虎式坦克的战术准则将有所改变。当然,如同其他型号坦克,少量虎式坦克不应该开上山顶以观察地形。有过这么一次尝试,三辆虎式坦克直接被122mm炮弹击中并损毁,两名乘员丧生。牢记装甲部队的战术原则--装甲部队应该集中起来穿越高地,高速通过,且能得到火力掩护...
4.第7点--这种认识是正确的;请不要尝试去用3辆虎对抗5辆斯大林坦克,原因很简单,投入交火的兵力不足一个排。...大多数时候,坦克之间的战斗结果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而是取绝于正确的战术运用。
5.第8点--联系到这点,我们也可以认为不仅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可以在侧面和后部击毁斯大林坦克,IV型以及StuG突击炮也可以做到。
集中使用、出其不意地出击、高速接近、然后迅速开火,以1944年德军虎式坦克乘员的普遍高素质去对付初出茅庐的斯大林坦克应该说是有优势的,这已经体现在实战中。斯大林系列坦克在那个阶段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其中有一条是很关键的,就是虎式坦克的射速明显高于斯大林坦克(这也是技术性能比较中虎式坦克唯一占优的地方),在较远距离上的命中率又十分低,近战中一辆斯大林坦克只要不能首发摧毁虎式坦克,那它结果是悲惨的,因为虎式坦克可以在下面的时间里向斯大林坦克回击起码3发炮弹。而斯大林坦克的优势却不能充分体现,它可以在虎的射程之外攻击虎,但是在这种远距离上的命中率又低的可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到了1944年,德军各虎式重装甲营都身经百战,毫不夸张的说,1944年是虎最为强大的一年,尽管大的走势已经全面倒向盟国。
希姆莱苦心经营的武装党卫队,在投入战争后,果然没有辜负党卫队全国领袖的期望,无论是在西线战役中,还是东线战役中,希姆莱
--
2022-07-27 广告
2022-07-27 广告
如果想购买的话可以找宁力五金 ,东莞市宁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五金紧固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是碳钢、不锈钢紧固件,非标精密数控加工件C。产品种类齐全,性价比高,产品已通过ISO9001-2230质量认证,品质有保障,价格也实惠,...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提供
展开全部
鼠式,100吨,参加过柏林战役!!!
最强的是虎王,70吨左右。
斯大林3(IS-3)差一点就赶上柏林战役,否则它就是二战中参战过的最强。
最强的是虎王,70吨左右。
斯大林3(IS-3)差一点就赶上柏林战役,否则它就是二战中参战过的最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参国过实战是德国在二战时使用的"虎II"式坦克,重量为68吨.
(曾经研制,未投入实战)是德国二战中研制的"鼠"式坦克,在192吨左右
,装有两门坦克炮.
(曾经研制,未投入实战)是德国二战中研制的"鼠"式坦克,在192吨左右
,装有两门坦克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鼠没有参战(好象)
虎最有名气的重性坦克!
KV-1好象是最重的吧!
错了不要骂我啊!
虎最有名气的重性坦克!
KV-1好象是最重的吧!
错了不要骂我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鼠式 188t 至于有没有参战没有统一的说法
虎王 75t 肯定参战
虎王 75t 肯定参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