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三篇原创作文~高分 100

1.话题:人世间有小聪明和大智慧,小聪明者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能随机应变,表现的聪明伶俐,很受人欢迎,大智慧者以社会环境为中心看问题,表现的稳重质朴甚至木讷笨拙2.长期从... 1.话题:人世间有小聪明和大智慧,小聪明者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能随机应变,表现的聪明伶俐,很受人欢迎,大智慧者以社会环境为中心看问题,表现的稳重质朴甚至木讷笨拙
2.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南京财经大学胡连生教授说,现在少数学生中存在的迷恋网络 虚度光阴 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都是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一个连对自己和父母都不负责人的学生,怎么会承担对集体国家和事业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上《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一文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会真正把自我实现何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200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季羡林老人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3.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他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他是大的

三篇作文请原创,不要拿满分作文什么的来,要求都是800到1000,根据自身经历和社会实际写,请发到我邮箱455408063@qq.com,先挂100分,如果满意我再追加50分
展开
 我来答
2060huanhuan
2009-08-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过妈妈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本厚厚的书,叫《论语》,那时候很小,就翻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拼拼音,我第一句背的就是:“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时觉得太难背,懂都不懂,没意思。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地开始翻这本厚厚的,全是古文的书。

“尽孝之道”,当我看见这四个字的时候,我的心被震撼了:古人是多么在乎那个“孝”字!《论语》的第一章竟然就是关于“孝”的!孔子曾经向他的弟子们提过这样一个问:“你们的志向都是什么?”子路说:“我的志向就是,衣服,车马这些好东西,与朋友一起享用,用坏了也没有什么抱怨。”……弟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志向,弟子们发现孔子一直没有说一句话,子路就说:“希望听到老师您的志向。”孔子就说了一句话,成了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志向就是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还有孔子说的一句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去问老师,什么叫做孝啊。老实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养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但这真的就是孝吗?孔子接着反问,你看狗啊,马啊这些东西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了,但是却对父母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这跟饲养牲畜有什么区别呢?

“智慧之道”,人人都希望自己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可真正的大智慧又是怎样的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听精灵讲故事
2009-08-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唉你可是新概念获奖者啊……都被逼到这个地步了……我觉得题目不错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m36598
2009-09-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09-09-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48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10.7万
展开全部
季羡林小时候打架很厉害 最怕写作文

正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三字经》的季羡林弟子钱文忠,写了一本《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昨日,记者看到了这本尚未出版的图书书稿,发现其中披露了季老小时候的很多趣事。钱文忠说:“倘若要从初中以前的季羡林先生身上,看到今天作为学术泰斗的季羡林先生,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影子,基本上都是痴人说梦。”

读小学就知道赚差价

季羡林6岁时离开老家山东省清平县(今聊城临清市),投奔济南的叔父。书中写道,在济南第一师范小学就读期间,季羡林心里“压根儿就没有‘规矩’两个字”,顽劣成性,“学校规定要写毛笔字,他就和同学互相往脸上涂墨汁……回家以后还乐此不疲,在堂妹脸上画画,也让堂妹为他画胡子。”

季羡林十分聪明,但都没有用到学习上,“他把零花钱攒起来,在上学的路上看见有卖花生的铺,就买一大包,然后分装成小包,到学校里加价卖给同学,赚了点钱。”

带头组织策划打老师

季羡林小学时候,最厉害的是打架。钱文忠写道:“季先生因为个子小,岁数小,常被人欺负,但是他一直要把欺负他的人打服了为止。”更严重的是,季羡林还组织策划轰老师。当时有一个姓孙的老师对学生很凶,季羡林就带头策划,说等孙老师一进教室,一拥而上把课桌踢翻,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果子扔向孙老师的脑袋,把他打跑。不过,因为大多数同学临阵脱逃,“起义”失败了,季羡林被揪出来,挨了一顿板子。

怕作文怕得出毛病

除了打架,季羡林还喜欢看“闲书”,特别是武侠小说,并且学着书里的招式瞎练武功。“他听说只要把手指在米缸里经常插,时间一长,把米换成沙子,接着再插,到最后可以练成铁砂掌,一棵树都可以戳倒……他就猛练起来,一直练到五个手指鲜血直流。”

季羡林玩耍有一套,对学习可不怎么上心,极其害怕的是写作文,特别怕用文言文写,“大家难以想象,他怕到怕出一个毛病来。只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作文题目,不管什么题目,季先生就马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写下四个字‘人生于世’,下意识地写这四个字,接着就没词儿了。”

本栏稿件由记者李藜采写

猫咪排队跟季羡林散步

钱文忠总结季羡林的一生,说他经历过“很多很奇怪的事”。有一件,是在北大流传的“奇景”。他介绍,季老在校园里散步,会有几只猫自动排成一列跟在后面,有毛色雪白的波斯猫,也有说不出什么品种的小猫,“我们只听说过狗会跟从主人散步,有谁听说过猫会跟从主人散步吗?这就成了北大校园里的一道奇景。”

季羡林,语言学家,比较文化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散文家。191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至194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至今,为终身教授。主要著述有《糖史》、《土火罗文〈弥勒会见记剧本〉译释》、《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大唐西域记〉校注》等,并翻译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已出版《季羡林文集》24卷。季羡林的散文创作是他学术研究之余的一种“余兴”。他从高中开始创作散文,几十年笔耕不辍,至今已出版散文集20余本,150万字以上。季羡林散文书“学者散文”一派,集史、识、才、情于一体,是当代“老生派”散文的代表之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