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古文的翻译!追加哦~~~
翻译1.《晋书·苻坚载记》中“坚与符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有惧色”2.《北史·长孙晟转》中“常有二雕飞而.......
翻译
1.《晋书·苻坚载记》中 “坚与符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有惧色”
2.《北史·长孙晟转》中 “常有二雕飞而.............遂一发双贯焉”
3.《资治通鉴·唐记·玄宗天宝元年》中 “世谓李林甫‘口有密,腹有剑’”
4.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7.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8.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顺便还给我十个成语,并且要把成语的文言文出处也写出来(外加上文言文的翻译,还要注明书名!)
由于我怕没人回答,所以是追加给分(因为我2次提问都因为没人回答而撤消了,囧~~)
十万火急,3天之内一定要有人回答正确,否则就只能又撤消了!!!
谁回答出来了,我一定会万分感谢的!!!!!!!
是文言文的翻译!!!!不是成语的翻译!!!
我说是 成语的 文言文出处 的 文言文句子 写下来,加上翻译!!!...... 展开
1.《晋书·苻坚载记》中 “坚与符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有惧色”
2.《北史·长孙晟转》中 “常有二雕飞而.............遂一发双贯焉”
3.《资治通鉴·唐记·玄宗天宝元年》中 “世谓李林甫‘口有密,腹有剑’”
4.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7.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8.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顺便还给我十个成语,并且要把成语的文言文出处也写出来(外加上文言文的翻译,还要注明书名!)
由于我怕没人回答,所以是追加给分(因为我2次提问都因为没人回答而撤消了,囧~~)
十万火急,3天之内一定要有人回答正确,否则就只能又撤消了!!!
谁回答出来了,我一定会万分感谢的!!!!!!!
是文言文的翻译!!!!不是成语的翻译!!!
我说是 成语的 文言文出处 的 文言文句子 写下来,加上翻译!!!...... 展开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不太明白楼主的意思!你所列的古文都无完全!你的意思是光翻译你所列的文句呢还是填满文句后翻译!另外要的十个成语跟这有干系么?既然楼上的朋友已经列了十个成语那我就不写了,就翻译你列的文句吧,和解释成语出处的文句。恕借用。。。
1、后秦符坚与符融登上城楼观察西晋的军队,见到晋军的队列阵法严谨。。。。。不觉有害怕的表情!
2、经常有两只大雕同时飞过。。。所以就一箭双雕。
3、世上的人都说:宰相李林甫是个口蜜腹剑(嘴上说的很好听心里却很恶毒)的人
4、就像跟鱼网一样有规律,有条不紊(有很多的条纹但却不会错乱)。
5、如果做一件事情不会联想到三件事情的话,那样是不可提倡的。
6、所以要画竹子先的把竹子的样子勾勒在心中。
7、就像浮萍和流水随机想遇一样,大家都是身在他乡的客人啊!
8、观念并不是完全的一样,这样的联合是不会坚固的不可破裂的。
楼上朋友所列成语出处的解释。。。
1、后秦符坚和符融登上城楼去观察西晋的军队,见到西晋军队兵阵整齐严谨,将领和士兵都很彪悍勇猛;又向北面的八公山观看,觉得满山的草木都像埋伏了很多的军队。
2、碰到了有两只大雕飞在空中争夺一块肉,所以就给了两支箭给长孙晟请他去把大雕非射来。长孙晟飞奔而去,碰到了大雕马上拉弓开箭,一箭双雕。
3、同楼主所列文句一样上
4、同上
5、同上
6、同上
7、同上
8、同上
我再添加几个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意思是:人如果不考虑到远一点的地方,那忧愁肯定就在不远的地方了。
10、天作之合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 原句:文王初栽,天作之合
意思是:周文王当初继承大统那时老天成全的美事。
9、
1、后秦符坚与符融登上城楼观察西晋的军队,见到晋军的队列阵法严谨。。。。。不觉有害怕的表情!
2、经常有两只大雕同时飞过。。。所以就一箭双雕。
3、世上的人都说:宰相李林甫是个口蜜腹剑(嘴上说的很好听心里却很恶毒)的人
4、就像跟鱼网一样有规律,有条不紊(有很多的条纹但却不会错乱)。
5、如果做一件事情不会联想到三件事情的话,那样是不可提倡的。
6、所以要画竹子先的把竹子的样子勾勒在心中。
7、就像浮萍和流水随机想遇一样,大家都是身在他乡的客人啊!
8、观念并不是完全的一样,这样的联合是不会坚固的不可破裂的。
楼上朋友所列成语出处的解释。。。
1、后秦符坚和符融登上城楼去观察西晋的军队,见到西晋军队兵阵整齐严谨,将领和士兵都很彪悍勇猛;又向北面的八公山观看,觉得满山的草木都像埋伏了很多的军队。
2、碰到了有两只大雕飞在空中争夺一块肉,所以就给了两支箭给长孙晟请他去把大雕非射来。长孙晟飞奔而去,碰到了大雕马上拉弓开箭,一箭双雕。
3、同楼主所列文句一样上
4、同上
5、同上
6、同上
7、同上
8、同上
我再添加几个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意思是:人如果不考虑到远一点的地方,那忧愁肯定就在不远的地方了。
10、天作之合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 原句:文王初栽,天作之合
意思是:周文王当初继承大统那时老天成全的美事。
9、
展开全部
1词目 草木皆兵(最关键的被你省略掉了)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2词目 一箭双雕
拼音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释义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3词目 口蜜腹剑
拼音 kǒu mì fù jiàn
释义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4词目 有条不紊
拼音 yǒu tiáo bù wěn
释义 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出处 《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5词目 举一反三
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释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词目 胸有成竹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释义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7萍水相逢
解释: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8牢不可破 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2词目 一箭双雕
拼音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释义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3词目 口蜜腹剑
拼音 kǒu mì fù jiàn
释义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4词目 有条不紊
拼音 yǒu tiáo bù wěn
释义 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出处 《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5词目 举一反三
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释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词目 胸有成竹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释义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7萍水相逢
解释: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8牢不可破 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8:牢不可破
【拼音】:láo bù kě pò
【解释】:牢:牢固。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示例】:我们的团结和友谊是~的。
【近义词】:稳如泰山、坚不可摧
【反义词】:溃不成军、一触即溃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拼音】:láo bù kě pò
【解释】:牢:牢固。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示例】:我们的团结和友谊是~的。
【近义词】:稳如泰山、坚不可摧
【反义词】:溃不成军、一触即溃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能不能加我的qq嘛?我会很详细的给你说的,501256919,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0分求这么多问题,楼主真好意思,你起码先拿分数出来表示诚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