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是怎么获得诺贝尔奖的?

杨振宁还有李政道是不是因为在实验中的发现,得了诺贝尔奖。而且它证明了爱因斯坦的一些论断是错的,有这回事吗?... 杨振宁还有李政道是不是因为在实验中的发现,得了诺贝尔奖。
而且它证明了爱因斯坦的一些论断是错的,
有这回事吗?
展开
 我来答
__yin为有你
高粉答主

2019-04-14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万
展开全部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0年,杨振宁关于p0衰变的论文以及他和Tiomno 关于β衰变中相位因子的论文奠定了他在此领域中的领先地位。1956年,θ-τ之谜是粒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难题,当时普遍讨论宇称是否可以不守恒。

杨振宁和李政道从θ-τ之谜这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走到一个更普遍的问题,提出“宇称在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中守恒,但在弱相互作用中也许不守恒”的可能,将弱相互作用主宰的衰变过程独立出来,然后经具体计算,发现以前并没有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

他们更指出了好几类弱相互作用关键性实验,以测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吴健雄于1956年夏决定做他们指出的几类实验中的一项关于60Co β衰变的实验。

次年1月,她领导的实验组通过该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不守恒,引起全物理学界的大震荡。因为这项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扩展资料

1997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报,将该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 

1999年5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2004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2008年11月29日,杨振宁当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

L吉吉学长
高粉答主

2019-04-28 · 专注互联网线上教育、百科普及
L吉吉学长
采纳数:1021 获赞数:23441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的物理学研究领域广泛,他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理论和量子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特别是他和李政道合作期间成果丰硕。在统计物理方面,他与李政道合作关于相变的一系列研究已经成为经典文献;他本人在1967年首先发现的Yang-Baxter方程为可积模型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方向,对物理和数学都有广泛的影响;他还提出了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nddhjn
推荐于2019-08-07 · TA获得超过196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70
展开全部

杨振宁和李政道证明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引起全物理学界的大震荡。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宇创建了杨—Mills规范场论,在主宰世界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弱电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都由杨—Mills理论描述,而描述引力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与杨—Mills理论有类似之处。杨振宁称此为“对称支配力量”。

拓展资料:

杨振宇一生有众多学术成就,作为中国人首位诺贝尔奖得主。他的主要学术成就有:

相变理论、玻色子多体问题、玻色子多体问题、杨—Baxter方程、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非对角长程序、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

参考资料:【1】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 转为中科院院士

【2】杨振宁:六岁第一次见到香蕉的诺贝尔奖得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牛牛ID喔
推荐于2017-10-12 · TA获得超过142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4万
展开全部
杨振宁和李政道是因为为首先从理论上出“弱相互中的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但是在实验中证明这个成果的吴健雄却没有因此一起获奖的!在杨和李提出这个观念之前许多科学家都觉得“宇称一定是守恒的”!因为这个理论是物理学的基本定理,其次大量的实验结果都支持这一结论,只是在后来某些实验中发现了有悖这一理论的结果!但当时的主流科学家因为受到“对称观念”的影响几乎都不会怀疑这是理论的问题而是可能因为别的原因所以才会有实验上的这一结果!还有这个“宇称守恒”这个观念最早是由爱因斯坦提出来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hang19950605
高粉答主

2019-10-13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85
采纳率:41%
帮助的人:53.7万
展开全部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他们更指出了好几类弱相互作用关键性实验,以测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吴健雄于1956年夏决定做他们指出的几类实验中的一项关于60Co β衰变的实验。

2004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