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
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也有记载,在晋武帝太康四年、五年(即公元 284年、285年),百济王分别派遣懂汉籍经典的阿直岐、王仁带着《论语》和《急就篇》》到日本,朝拜日本当时的应神天皇,并成为皇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师,讲授儒家学说。汉字就此开始传入日本。
隋唐时期,中日交往越来越黏糊,日本派遣隋使和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这一时期汉字在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官僚机构开始完善,有了官吏,需要用文字来记录朝廷政事,所以日本人开始用汉字撰写文章,写成的文章除了汉字还是汉字。
很长时间内,日本贵族和知识分子都特别推崇汉字,认为会使用汉字写作,是非常尊贵的。所以日本的文字作品就逐渐多了起来。奈良时期的《日本书纪》《古事记》用的是汉式和文,平安时期连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汉式和文写的。
扩展资料:
日语表达形式
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
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
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藏语、朝鲜语、蒙古语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语
据日本考古界在九州福冈县发掘到的“汉委奴国王印”来看,汉字最初对日语产生影响在公元一世纪左右。
汉字大规模进入日本是在公元四、五世纪随着一些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这个时期传入日本的汉文,不仅构筑起了日本文字的骨架,也丰富了日语的语音系统,因为那些汉字在日本的读音是当时的日本人模仿僧侣的发声而来的。当然汉字最初对日语的影响只有日本国内的文化人。而这种影响直接催生了唐代那么多批的遣唐使,也开启了中日文化交流的鼎盛时代——唐宋时期。
到现在日语的发音仍保留有唐音、宋音。尽管随着中国的衰落和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发展,汉字对日语的影响逐渐减弱,甚至有一段时间日语也想像朝韩一样,放弃汉字,纯粹使用假名和罗马音,但后来为了保持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日本决定日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保留汉字。
扩展资料:
日文汉字(日文:汉字,真名(汉字),罗马字:Kanji)是书写日文时所使用的汉字。日文汉字的写法基本上与中文使用的汉字大同小异。有一部分日文独创的汉字,则称为“日制汉字”或“和制汉字”。
《诸桥大汉和辞典》是最大的日文汉字字典,共记载接近5万个汉字,不过在战后的现代日文中常用的汉字只有数千个。(古典日文中则与繁体中文无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文汉字
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
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日语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大。在日语里,有语法实意的词都含有汉字且大部分与实意相关。所以通常懂汉语的朋友,即便是不懂日语,看到一个短句也能大概明白意思。不过因为影响日语的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话文,所以有些词也不能以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
还有一些词语虽然也含有汉字(而且有的是日本人自造的汉字),不过意思却相差很多。如:「时间」(じかん)不等于汉语中的时间,代表是一个时间段,类似这种的还有「年间」(ねんかん)。
扩展资料:
书写系统:
日语书写一般为汉字和假名混合书写。通常是把汉字和平假名混合书写,外来词和某些其他的词(如动植物名称)则用片假名书写。“罗马字”是使用拉丁字母来表记日语的一种方法。
小学生学习996个“教育汉字(きょういくかんじ)”,一般常用于社会生活的“常用汉字”(じょうようかんじ)”有1945个。此外还有一些人名、地名所用的汉字。
日语汉字的字体与中国繁体汉字的字体大致相同。但也有中国简体字那样的简体字,如国(くに)、数学(すうがく)等。
汉语中的汉字在日语中叫汉字(かんじ),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
日语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也有日本自造的汉字,但为数甚少。虽然专业论文、文学作品中出现一些常用汉字以外的汉字,但自1945年以后,繁难汉字逐渐淘汰。据说只要知道2500个汉字便可阅读一般读物。
参考资料:
因为日语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在古代(唐朝)的时候,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
在日语里,有语法实意的词都含有汉字且大部分与实意相关。所以通常懂汉语的朋友,即便是不懂日语,看到一个短句也能大概明白意思。不过因为影响日语的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话文,所以有些词也不能以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
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
扩展资料:
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以昭和31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日语中也有日本自造的汉字,但为数甚少。虽然专业论文、文学作品中出现一些常用汉字以外的汉字,但自1945年以后,繁难汉字逐渐淘汰。据说只要知道2500个汉字便可阅读一般读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语
日本的官方语言是日语,日语与汉语的联系很密切,在古代(唐朝)的时候,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到了近代的时候,由于明治维新,日本学习西方。
大量的欧美词汇被引入日本(主要是英文,当然也有德文和法文),又由日本人重新组合成大量现代日语词汇并被传到邻近的中韩两国,因此被汉语采用,如电话、干部、共产党、社会主义、机器、生产、经济、教育、军事、列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英语、航空母舰等等。
日语的起源:
日语的起源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把日语划为阿尔泰语系,但阿尔泰语系这个说法已经普遍遭到否定,霍默·赫尔伯特(Homer Hulbert)和大野晋(Ōno Susumu)认为日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
西田龙雄(Nishida Tatsuo)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认为日语属于日本-高句丽语系(即扶余语系),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Leon Angelo Serafim)认为日本语和琉球语可以组成日本语系。有一种假设认为南岛语系、壮侗语系和日本语系可以组成南岛-台语门(Austro-Tai languages),即认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
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扩展资料:
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
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藏语、朝鲜语、蒙古语等。
日语和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国际学术界许多著名学者认为,从语法和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诸如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系语言。
尤其要注意的是,日语与朝鲜语是近亲属语言的关系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二者的语言同源性非常大。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与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国家高句丽语言有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