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映月梨花轻弄影
通仄通平平仄仄
临溪修竹漫摇风
通平通仄仄平平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春浓小洞幽。
附注:彩云庵,又名丝茅庵,在东埔镇内,系县内名胜之一,庵已废。
金花夫人庙联:
金风拂槎水;
花雨洒龟山。
附注:金花夫人庙在城南龟峰塔下,已重修。
顺天合江庙重修对联:
古庙重修,地灵人杰;
前江合绕,渭浊泾清。
附注:顺天合江庙面临两水合流,一条黄沙河,水浊;一条九连山水,水清,因两水合流,故称合江,两水一清一浊,以泾渭水类比,而古庙之重修以及庙前情景,使人一读了然。
城隍庙对联三副:
大门联
正正堂堂地;
明明白白天。
屏门联
四境内良妇善男,登斯门,何怕刀山油鼎;
八方中惊魂恶魄,至此地,难逃锅煮甑蒸。
堂联
淫人妻女,占人田房,欺凌鳏寡孤独,这样凶徒,任你烧香也无益;
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和睦乡党邻里,若个善士,见我不拜又何妨。
附注:城隍庙原在上城县前街,已废。
石鼓大王庙对联:
无须烧香,公私还问人心;
纵然叩倒,羞恶难逃天眼。
附注:庙原在官汕公路蓝口镇的路口侧,现已废。
双下谭公爷庙对联:
尖笔山头成正果;
浅塘池上显仙台。
石林寺对联两副:
大门对联:
无双福地;
无二法门。
殿前石柱楹联:
石上重开新日月;
林中再振旧乾坤。
附注:寺在柳城镇坪山地方,寺庙设在半山腰,早废。据说:石林寺早在元末明初已有,始系从福建少林寺迁来,是东江有名气的寺庙之一。
下城东正门对联:
右臂如城,正绕翠环霞,门户喜看排燕石;
西流似带,宜拖青纡紫,人情欣指汇槎江。
附注:下城正东门即现在老港务局。燕石,即指河源八景之一“燕石长亭”,城已废。
上城东门楼对联:
新楼通旧堞,壁合珠联,并引东来紫气。
桂山对梧峰,天长地久,独凝高照祥云。
下城西门鼓楼对联:
大开新气象;
默契旧山川。
附注:河源县城垣,在抗战期间拆毁,而楼与对联亦不存在。
中山旅店对联:
中天居雅士;
山斗仰高贤。
附注:原中山旅店,开设在下城现今之中山路。
义峰苏公祠:
峨山开奕叶;
合水衍支流。
附注:祠在义合镇苏围村,系纪念苏东坡而建,现仍在。
河源城马族自治工场门联:
自治勖宗盟,经纶天下;
工场光梓里,衣被苍生。
附注:1927年上城马族自治工场,曾经营纺织工业。
孔子庙青云路牌坊联:
门迎紫气时时近;
路引青云步步高。
河源仙塘镇对联:
仙露洒杨枝,洒到荥阳幸福地;
塘莲花并蒂,花开潘县吉祥天。
附注:此联系前清拨贡马仁山所作,在马仁山未中拨贡前,曾在仙塘教书,他以仙塘二字,嵌于上下联第一字。
县宰给曾梅窗的联:
还金仁里在;
梅伯义可风。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http://www.shiandci.net/dlqt.htm(这个网站很有用)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
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咏格诗钟。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楹联强调内容相关,但又禁忌同义相对,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
通仄通平平仄仄
临溪修竹漫摇风
通平通仄仄平平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春浓小洞幽。
附注:彩云庵,又名丝茅庵,在东埔镇内,系县内名胜之一,庵已废。
金花夫人庙联:
金风拂槎水;
花雨洒龟山。
附注:金花夫人庙在城南龟峰塔下,已重修。
顺天合江庙重修对联:
古庙重修,地灵人杰;
前江合绕,渭浊泾清。
附注:顺天合江庙面临两水合流,一条黄沙河,水浊;一条九连山水,水清,因两水合流,故称合江,两水一清一浊,以泾渭水类比,而古庙之重修以及庙前情景,使人一读了然。
城隍庙对联三副:
大门联
正正堂堂地;
明明白白天。
屏门联
四境内良妇善男,登斯门,何怕刀山油鼎;
八方中惊魂恶魄,至此地,难逃锅煮甑蒸。
堂联
淫人妻女,占人田房,欺凌鳏寡孤独,这样凶徒,任你烧香也无益;
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和睦乡党邻里,若个善士,见我不拜又何妨。
附注:城隍庙原在上城县前街,已废。
石鼓大王庙对联:
无须烧香,公私还问人心;
纵然叩倒,羞恶难逃天眼。
附注:庙原在官汕公路蓝口镇的路口侧,现已废。
双下谭公爷庙对联:
尖笔山头成正果;
浅塘池上显仙台。
石林寺对联两副:
大门对联:
无双福地;
无二法门。
殿前石柱楹联:
石上重开新日月;
林中再振旧乾坤。
附注:寺在柳城镇坪山地方,寺庙设在半山腰,早废。据说:石林寺早在元末明初已有,始系从福建少林寺迁来,是东江有名气的寺庙之一。
下城东正门对联:
右臂如城,正绕翠环霞,门户喜看排燕石;
西流似带,宜拖青纡紫,人情欣指汇槎江。
附注:下城正东门即现在老港务局。燕石,即指河源八景之一“燕石长亭”,城已废。
上城东门楼对联:
新楼通旧堞,壁合珠联,并引东来紫气。
桂山对梧峰,天长地久,独凝高照祥云。
下城西门鼓楼对联:
大开新气象;
默契旧山川。
附注:河源县城垣,在抗战期间拆毁,而楼与对联亦不存在。
中山旅店对联:
中天居雅士;
山斗仰高贤。
附注:原中山旅店,开设在下城现今之中山路。
义峰苏公祠:
峨山开奕叶;
合水衍支流。
附注:祠在义合镇苏围村,系纪念苏东坡而建,现仍在。
河源城马族自治工场门联:
自治勖宗盟,经纶天下;
工场光梓里,衣被苍生。
附注:1927年上城马族自治工场,曾经营纺织工业。
孔子庙青云路牌坊联:
门迎紫气时时近;
路引青云步步高。
河源仙塘镇对联:
仙露洒杨枝,洒到荥阳幸福地;
塘莲花并蒂,花开潘县吉祥天。
附注:此联系前清拨贡马仁山所作,在马仁山未中拨贡前,曾在仙塘教书,他以仙塘二字,嵌于上下联第一字。
县宰给曾梅窗的联:
还金仁里在;
梅伯义可风。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http://www.shiandci.net/dlqt.htm(这个网站很有用)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
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咏格诗钟。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楹联强调内容相关,但又禁忌同义相对,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