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孩子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样—儿童运动的配合功能与学习的关系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们人类所有活动都依赖于人体各部件的配合作用,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就拿我们“坐”这样一个最简单的动作来说,也同样需要全身肌肉的通力配合才能完成;假如配合不够完好,我们一样会倒下。人体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调节各个肌肉的紧张度,以保持正确的坐姿,既不会倒下也不会马上感到劳累。晕厥的人失去了知觉,就没有了这项自动调节功能,就不能稳定地保持良好的坐姿。 常常听到有些家长讲:我这孩子呀,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样,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真拿他没有办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就在于孩子肌肉的自动调节功能发育得不够完善,必须依靠自己的大脑有意识地不断调整自己的肌肉,才能保持正常孩子能够达到的姿势。这样坚持久了,大脑自然就疲惫,孩子自己也感到紧张、不自在。 凡是这样的孩子,都特别惧怕静止不动的“活动”,比如“坐着”。因此,当他从事“听课”、“写字”、“立正”一类的活动时,他就会表现出坐不住、不安稳的样子来,老师评价这样的孩子是:屁股底下就像坐了一只猫。这类孩子的听课效果自然不会好,而一旦让他们跑动起来,他们立刻就感到全身放松了,动作也立刻自如了。 有些家长对此感到不解:父母双方都是坐办公室的人,沉稳而踏实,怎么自己的孩子反倒这样呢?一定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是他自我克制能力差!以下的例子可以说明孩子是“无辜”的:如果我们成年人在一起听一个学术讲座,别人坐的椅子都是四条腿着地的,惟独您的椅子只有一条腿,那么这个讲座的全部过程中,您的精力有一半放在了为自己找平衡上,因此您对讲座内容的吸收一定没有别人好,您一定盼着这个讲座快点结束,而到结束时,您一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个例子同时也就说明了平衡、配合功能不良的孩子,为什么一下课就像冲出笼子的小鸟一样,急切地冲出教室,大呼小叫,乱跑乱跳——孩子是在发泄、放松。 有这种问题的孩子,因为上课坐不住,所以他们的注意力自然是难以集中,做小动作,交头接耳,有的孩子甚至把课堂当做了茶馆,热热闹闹地上完每节课,要不干脆就趴在桌子上睡了一大觉,至于老师讲的是什么,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一到考试可就“难于上青天”了。同时,这类孩子眼睛的自动调节功能也是比较差的,正常的人看书,是双眼自动地盯在一处看,然后顺势向后看;这类孩子的眼睛不能盯住一处固定的位置,他们想用眼睛盯着的地方,实际上总是找不准,所以他们抄书总出错,容易串行;抄一道数学题也常常出错,只要眼睛一离开书本,再回头就找不到原位了,满篇乱找,所以他们在学习上就显得比其他同学吃力、花费时间多,因为他们的眼睛肌肉同样存在配合不好的问题。 遇到孩子有这种情况,家长不要简单地责怪孩子。首先要分析孩子的自然条件,帮助孩子把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培养好,让他在跨进校门时,已经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孩子的基本能力应该如何评价呢?可以通过医院的心理科、专科医生对孩子进行评估分析,同时针对孩子的弱项,进行专门的训练。对已经有这种问题的孩子,也应当及时重视,尽早使孩子摆脱这种情形,提高学习成绩,这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有用的。 北京同仁医院心理科 洪宝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