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皈依是什么?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什么叫皈依佛教皈依三宝 前言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贩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个学生,如果不曾办理注册手续,永远只是个旁听生罢了。世间上的金银、真珠、玛瑙称为‘宝’,那是世间财宝: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宝,是出世的财宝。所以,我们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的意义 一、三宝的意义 三宝,是佛、法、僧的总称。 ‘佛’,是梵语‘佛陀’〔buddha〕的简称,指证悟宇宙真理〔自觉〕,而又能本着无尽的慈心悲愿,以真理来教化众生〔觉他〕的圆满觉者。 ‘法’,梵语‘达磨’〔dharma〕,有很多的意义,在这里是指佛陀所直说的真理教法,一般泛指三藏十二部经。众生依法修行,就能证得真理,得到究竟的解脱。 ‘僧’,是梵语‘僧伽’〔samgha〕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在这里是指奉行佛法,和合共住的出家僧团。其特质有二,即‘理和’与‘事和’。理和,指大家所断除的烦恼,所证得的真理,都是相同不二的:事和,指身、囗、意王业在事相上,共同遵守六项要点,不相违背,是建立僧团的基础。即; 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这是思想的统一。 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这是法制的平等。 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这是经济的均衡。 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这是心意的开展。 囗和无静;在言语上,和谐无谆:这是语言的新切。 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这是相处的和乐。 因此,从自利而言,僧团是修身养性,陶铸圣贤的大冶洪炉:从利他而言,僧团是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僧团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简单的说,佛是救主,法是真理,僧是导师,三者都是令众生得度的重要因缘,缺一不可。譬如佛是良医,法是妙药,僧是看护,对于患病的人来说,唯有同时拥有三者,才能病愈。人生亦然,唯有依靠佛、法、僧三者的力量,才能离苦得乐,到达自在解脱的世界。因此,佛法僧称为三宝。 三宝的‘宝’是譬喻,用来彰显佛、法、僧的胜德。拥有金银、珍珠、玛瑙等世间的珍‘宝’,能使我们物质生活不虞匮乏:仰仗佛、法、僧出世间的珍宝,则能使怎样做一个 我们脱离生死轮回,解脱精神上的苦楚。因此,佛、法、僧统称为‘三宝’。 〔诸经要集〕引〔宝性论〕‘三宝有六义,故须尊敬’,对佛、法、僧之所以为‘宝’,有更进一步的闻释。 希有义:如世宝物,贫穷之人所不能得:三宝如是,薄福众生,百千万世不能值遇,故名为宝。 离垢义:如世贾宝,体无瑕秽:三宝如是,随离诸漏,故名为宝。 势力义:如世珍宝,除贪去毒有大势力:三宝如是,贝不思议六神通力,故说为宝。 , 庄严义:妞世珍宝,能严身首,令身姝好:三宝如是,能严行人清净身故,故说为宝。 最胜义;如世珍宝,譬诸物中胜:三宝如是,一切世中最为殊胜,故名为宝。 不改义;如世真金,烧打磨炼不能改变:三宝如是,不为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所改,故名为宝。 皈依的意义 皈依是‘皈’投’依’靠三宝,请求救护,而得解脱众苦的意思。世间上,小孩子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老人需要依靠拐杖,走路才能安稳:航海的人需要依靠指南针,船只才能平安返航:黑夜中需要依靠明灯,行人才能看清方向。三宝就像我们的父母,当一个小孩被人欺侮时,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只要他叫一声‘妈妈’,别人就不敢随便欺负,因为他有母亲。同样的,世间上邪魔外道、坏人坏事很多,有了三宝做为依靠,生命就有了安全的依枯。 三宝又像我们的指南针,可以引导我们在茫茫的人海中航向平安的避风港。每个人一到晚上都知道要回家,皈依三宝、常念三宝的功德,可以让我们仰仗三宝功德的加被,藉此宝筏,出生死流,勇渡苦海,回归真贾的自我,回到自己真正的本来之家。所以贩依三宝可以让我们现世找到安身立命之处,让我们未来有家可归! 皈依三宝的利益 三宝是冥冥黑夜里的灯烛,滔滔苦海内的舟航,谈谈火宅中的雨泽:皈依三宝不但能使我们得到究竟解脱,并能获得许多现世的利益。以下综合经典所说,将皈依三宝的利益归纳为十点: 成为佛弟子;皈依三宝的人,是以宇宙间最伟大的圣耆释迦牟尼佛为老师,正式成为佛陀的弟子。 不堕恶趣:皈依三宝的人,经云;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畜生:皈依僧,不堕饿鬼。扳依三宝,可以恶道除名,人天有份。 庄严人格;皈依三宝以后,信仰层次提升,如同人的身上穿戴道德的华服、宝冠,人格因此庄严起来。 善神捷护:佛陀曾指示护法龙天.一切善裨,在末法时代,要保护扳依三宝的 弟子。因此,皈依三宝可以得到天龙八部、护法善裨的拥护。 获得尊敬:皈依三宝的人,能得到人天大众应有的尊敬。 成就好事:仰仗三宝力量的加持,能令皈依者减轻业障.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能成就。 积集福德:据〔希有校量功德经〕记载,即使具足四事供养,乃至建立七宝佛塔供养舍利,所得功德,不及皈依三宝者的功德百分之一,可见皈依三宝的利益广大殊胜。 值遇善人;皈依三宝,能令我们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所到之处都能得到 方便,会有好的因缘。 受戒基础:皈依三宝的人,才有资格进一涉求受五戒、八关斋戒,甚至在家菩萨戒等。 成就佛道;凡是皈依三宝的人,即使此生没有修行,因为有信心.善缘,将来在弥勒菩萨下生人间的「龙华三会」时,都能得度。 三宝的种类 经典上对于三宝,有多种的分类,但以三种三宝的说法较为普遍: 最初三宝;佛陀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成道,所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丈六金身为最初佛宝:佛陀成道后,于鹿野苑所宣说的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法印为最初法宝:佛陀所度化的珂若侨陈如等五位大阿罗汉为最初僧宝。 住持三宝;指佛陀入灭后,流传于后世的三宝。一切佛像,无论是金银铜铁.玉石玛蹈.木雕泥塑、图像绘画等圣容,都称为佛宝:一切三藏经典,无论是绢纸竹帛、印刷书写,都称为法宝:求受具足戒的出家比丘.比丘尼等大善知识,都称为僧宝。 自性三宝:佛陀在夜睹明星,证悟真理的那一刹那,曾经说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悟。’在我们的自性当中,已经圆满具足了三宝的无量功德。人人皆有佛性,就是佛宝:人人都有平等无差别的法性,就是法宝:人人都有喜好清净和乐的心性,是为僧宝。 所以,皈依三宝无非是藉助他力,引导我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进而依靠自我,实现自我,找回自己心中的自性三宝。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宝矿,皈依就是开采自己心内的宝矿:不皈依,就如同宝矿未经开采,黄金无法出土!所以佛陀临涅盘之际,曾教诫弟子:‘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就是要我们皈依自性三宝的真义所在。 皈依者应注意的事项 皈依三宝以后,我们在生活的实践上,应该正确的认识以下各点: ◎皈依三宝需要吃素吗? 皈依三宝并不一定要吃素,皈依只是宣誓自己终生信奉三宝,不改变信仰,与吃素没有关系。不皈依的人也可以吃素,皈依的人也可以不吃素。皈依不是受戒,所以没有戒条的约束,如果说有,也只有一条,即:我信仰佛教,永远不改变信心。所以皈依三宝不是吃素,也不是受戒,更不是出家。 ◎皈依三宝以后可以祭拜神明、祖先吗? 皈依三宝的人仍可以敬神、祭祖。因为皈依与拜拜不同,皈依是一生的,是一种信仰;拜拜是一时的,是表示尊敬、礼貌。我们平时看到异教徒,都可以跟他握手、点头,表示礼貌,对于我们的祖先、神明,当然也可以表示尊敬,但是尊敬不同于信仰,所以皈依后不可以再迷信神明。 ◎皈依三宝是一时的吗? 皈依三宝不是一时的崇拜,是尽形寿的信仰,是一生的。据《瑜伽戒本》记载 ,一日不皈依便是犯戒,所以身为一个佛教徒,每天要三皈依,一者表示不忘自己是个佛教徒,再者藉此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信仰层次,并植下趣向菩提的种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皈是回转,或是皈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意思为皈向或依靠之意,根据佛法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在生日苦海中浮沉,无依无靠,甚为可怜,但唯有受到三宝的加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皈依的真义 ◎良智上师 今天我要讲的是“皈依”的真义。当然“皈依”的真义内容很多,但我只讲几个重点。华藏祖师的开示录里有“皈依真义”,我们就先看“四皈依”这一部分,而且只讲“皈依”的意思。我们不讲俗义的“皈依”,只就真义上来讲:“皈依”的真义是什么?“皈”就是“归元”,也就是要“汇归法界”,或者是“汇归毗卢性海”。如果我们能够归元,或者能够汇归毗卢性海、汇归法界,就是“皈”的真义。那“依”的意思是什么?是“依其所止而息妄念”,就是依佛所教的这个方法,把妄念息掉,也就是停息自己的一切妄想。所以“皈依”就是“归元”、“汇归法界”,并且把妄念息掉。 (下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皈依佛教,需要履行一个三皈依的仪式。要缴纳两张照片。和工本费。等待皈依法会,也可以自己找和自己有缘的寺院方丈住持单独履行皈依仪式。这样可以给你单独起个法号。以后去寺院免门票。 出家人过的是寺庙生活,有做功课的殿,有庄严的佛菩萨像时时看着他,有一定的时间共同做功课──早课、晚课及参加各种法会,还有师父师长的督促指导及师兄师弟的互相鼓励。我们在家人没有这种福报,而且在家人的环境也远比出家人乱而杂,上事父母,下养子女,不但谋生的负担重,外境的引诱也多,特别是在美国的中国年轻父母,想到将来子女读大学的费用,每每觉得压力很重。因此,在家人要修行,实在不容易,不但错了方向没有人纠正您,也极容易感到疲厌,生退心。所以,在家人修行,顶重要的是要严格管理自己,订出一套可行的功课。我愿意再强调一次,这是我六十年中体会出来的最重要经验。
【自己订功课】
第一点,要决心起早,自己订一早课。晚上订的功课,极容易因一天工作的疲劳或者因为有晚间的应酬而松懈或放弃。唯有早上提早至少半小时起床,在早餐以前,订出半小时的功课,这时间最为有用,也不容易受打扰,可以持久。譬如说每天早上念一遍《金刚经》,或者多少遍《大悲咒》,或者一遍《阿弥陀经》及一千声佛号,或者念多少遍六字大明咒,或者练习四念住,或者修习止观禅定,看您对那种修法最能相应,都可以,但一经订后,三、五年内不要更变。
第二点,要设法一年至少参加一次严肃的佛七、禅七或其他修持,不要短过七天。我一生中感觉到跟张澄基教授有三次连续三个星期的修静最为得力。在参加期内一定要止语,能守八关斋戒最好。止语要真真连续七天,并不是上堂止语,回到宿舍又和人闲谈,这样的中断,对修持毫无用处,毫不得力。所以,最好甚么事都不管,在这七天中,将身心完全放在修行上。各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您就抽出七天,将您身心内的一切污染,澈底清除一次,对您一定有好处。
第一种典型──你是不是常有不安全感?常常为自己着想,将自己的利害看得很重?因为要保护自己,所以怕和人结交,怕找麻烦,也因此不喜欢帮人?所谓独善其身,个性趋向孤独。这是一种个性的典型。
另一种典型──你对自己的事、自己的利害看得很淡,不十分关心,却喜欢帮别人的忙,喜欢替别人着想,有极强的同情心,有仗义打抱不平的胸怀,不计自己的利害,有时会弄得焦头烂额,不以为苦。为人慷慨好朋友,虽然有时也会答应了人做不到,反而被人骂。这又是一种个性的典型。
自己细心的观察一下,您是近乎那一种典型。
各位,这两种典型都不坏。您只要自己认清楚了您是近乎那一种典型,运用发挥您的长处,避去您的缺点,一样可以成功。我的所谓成功,是指走上修行的菩提大道。
如果您自己观察下来,您是近乎第一种典型的人,我建议您先从修学原始佛教入手。四念住是一帖对症良药。如果您对于研读中国古文的经典没有问题,四圣谛、八正道等哲理及教法,都是好的,应该细心研究。倘您宿根深厚,一样可以得果。《金刚经》中说:「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陀洹是修学原始佛教达到的初果。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即是不受外境的影响。第一种典型的人,比较容易修到不受外境的影响,也比第二种典型的人所接触的外境简单,因此容易修到初果的境界。
如果您自己观察下来,您是近乎第二种典型的人,我建议您读一读《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将您的心胸放大。学大乘佛法,顶要紧的是冲淡我相,而扩大心胸是破我相的基础。第二种典型的人已具有大乘根器,再将心胸放大,则人我之分趋淡,分别计较减轻,自然能迅速走上菩提大道。
至于认识您自己的弱点,是贪心重呢?是嗔心重呢?是疑心重呢?或是自慢骄傲?唯有自己坦白承认您的幻躯有那些弱点,方能设法避免,方能自己提醒,不走上造恶业的因缘,这是想要修行的在家人须时时警惕的重要步骤。
第四点,要尽量将你的生活和修行打成一片。这初听好像并不容易,其实并不难,养成习惯之后,效用很大。因为我们所讨论的是在家人的修行,所以最可能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的是布施。其要诀是将布施的念头常常放在心上,留心抓住机会。
【自己订功课】
第一点,要决心起早,自己订一早课。晚上订的功课,极容易因一天工作的疲劳或者因为有晚间的应酬而松懈或放弃。唯有早上提早至少半小时起床,在早餐以前,订出半小时的功课,这时间最为有用,也不容易受打扰,可以持久。譬如说每天早上念一遍《金刚经》,或者多少遍《大悲咒》,或者一遍《阿弥陀经》及一千声佛号,或者念多少遍六字大明咒,或者练习四念住,或者修习止观禅定,看您对那种修法最能相应,都可以,但一经订后,三、五年内不要更变。
第二点,要设法一年至少参加一次严肃的佛七、禅七或其他修持,不要短过七天。我一生中感觉到跟张澄基教授有三次连续三个星期的修静最为得力。在参加期内一定要止语,能守八关斋戒最好。止语要真真连续七天,并不是上堂止语,回到宿舍又和人闲谈,这样的中断,对修持毫无用处,毫不得力。所以,最好甚么事都不管,在这七天中,将身心完全放在修行上。各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您就抽出七天,将您身心内的一切污染,澈底清除一次,对您一定有好处。
第一种典型──你是不是常有不安全感?常常为自己着想,将自己的利害看得很重?因为要保护自己,所以怕和人结交,怕找麻烦,也因此不喜欢帮人?所谓独善其身,个性趋向孤独。这是一种个性的典型。
另一种典型──你对自己的事、自己的利害看得很淡,不十分关心,却喜欢帮别人的忙,喜欢替别人着想,有极强的同情心,有仗义打抱不平的胸怀,不计自己的利害,有时会弄得焦头烂额,不以为苦。为人慷慨好朋友,虽然有时也会答应了人做不到,反而被人骂。这又是一种个性的典型。
自己细心的观察一下,您是近乎那一种典型。
各位,这两种典型都不坏。您只要自己认清楚了您是近乎那一种典型,运用发挥您的长处,避去您的缺点,一样可以成功。我的所谓成功,是指走上修行的菩提大道。
如果您自己观察下来,您是近乎第一种典型的人,我建议您先从修学原始佛教入手。四念住是一帖对症良药。如果您对于研读中国古文的经典没有问题,四圣谛、八正道等哲理及教法,都是好的,应该细心研究。倘您宿根深厚,一样可以得果。《金刚经》中说:「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陀洹是修学原始佛教达到的初果。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即是不受外境的影响。第一种典型的人,比较容易修到不受外境的影响,也比第二种典型的人所接触的外境简单,因此容易修到初果的境界。
如果您自己观察下来,您是近乎第二种典型的人,我建议您读一读《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将您的心胸放大。学大乘佛法,顶要紧的是冲淡我相,而扩大心胸是破我相的基础。第二种典型的人已具有大乘根器,再将心胸放大,则人我之分趋淡,分别计较减轻,自然能迅速走上菩提大道。
至于认识您自己的弱点,是贪心重呢?是嗔心重呢?是疑心重呢?或是自慢骄傲?唯有自己坦白承认您的幻躯有那些弱点,方能设法避免,方能自己提醒,不走上造恶业的因缘,这是想要修行的在家人须时时警惕的重要步骤。
第四点,要尽量将你的生活和修行打成一片。这初听好像并不容易,其实并不难,养成习惯之后,效用很大。因为我们所讨论的是在家人的修行,所以最可能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的是布施。其要诀是将布施的念头常常放在心上,留心抓住机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