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外面到底是什么?
宇宙外面到底是什么,尚无定论。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38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起初,无空间,时间,未知原因,空间开始暴涨式出现,振动使得物质诞生,这次大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子物理。
大爆炸使空间扩张,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2009年11月,天文学家在宇宙遥远区域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由此前不被人知的星系构成的星系团,其由众多星系构成的庞大“宇宙网”在茫茫宇宙中蔓延。巨大星系团的发现将帮助天文学家了解潜在的宇宙“骨架”。
据美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宇宙这种网状的基本架构已经确定。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罗德里戈·伊巴塔表示:“当你使用大型天文望远镜遥望宇宙时,你的眼前会出现多样的星系网络,但它依旧有很多谜团尚待我们解开。”
自从人类开始探索宇宙,我们就一直在追寻着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最终归属问题,上个世纪的以及早期的物理学家们认为宇宙是稳态的,就连爱因斯坦也不能免俗。
爱因斯坦在提出广义相对论后用其场方程来研究宇宙,得出了动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不是膨胀的就是紧缩的,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爱因斯坦认为可能自己的方程有问题,因此就加入了一个宇宙学常数,让宇宙重归稳态。直到哈勃发现了星系的红移现象,爱因斯坦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后来爱因斯坦亲自到哈勃工作的天文台去观察,确认了最终的结果,宇宙是在不断的膨胀的。
宇宙既然是膨胀那么就会有一个开端,随着发展宇宙背景微波辐射的发现,让宇宙大爆炸假说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按照现在的主流观点宇宙源于138.2亿年前的奇点大爆炸,现在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一切都是来源于那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奇点。而目前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奇点之内和奇点之后的,简单的来说就是奇点之外和奇点之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目前的科学理论是解释不了的。
所以说也就不存在宇宙之外的概念,有物理学家提出了宇宙模型,认为宇宙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蚂蚁在球体表面爬行,永远都到达不了边界,只能是一遍一遍的循环。蚂蚁在二维表面上爬行,而球体是三维的。而我们在三维的空间中运动,而宇宙有一种可能就是四维的,我们永远都到达不了宇宙的边界。除此之外还有认为宇宙之外还是宇宙,也就是平行宇宙的概念,而各个宇宙之间靠着虫洞来连接,这个观点主要来自于量子力学,但是目前这些都更加的贴近于科幻,都是单纯理论上的存在。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类自探索宇宙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宇宙是唯一吗?远古时期的人类,科技落后,认为地球是唯一的,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等都属于地球,可是随着人类文明,科技的进步,我们知道,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宇宙中像地球这样的星球有无数。
那么随着人类眼界的开阔,对宇宙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过去我们可能认为宇宙是唯一的,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无限大也是唯一的宇宙,但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认为宇宙可能不是唯一的,于是平行宇宙,多元宇宙被提了出来。
如果宇宙不是唯一的,那么宇宙之外是什么样子的?首先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宇宙可能不是唯一的,我们知道,现代科学认为宇宙是来源于起点大爆炸,大爆炸之后宇宙以超光速向外扩张,逐渐形成了我们如今的宇宙,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宇宙没有形成之前的这个奇点是如何来的?这个奇点所处的空间是什么空间?
另外,宇宙现在还在以超光速膨胀,那么宇宙为什么可以扩张?我们把宇宙比作一个气球,一个气球想要不断膨胀,前提条件是这个气球所处的空间要足够大,如果把气球封闭在一个固定的空间之内,气球它也不可能无限膨胀下去。再回到宇宙的膨胀上面也是一样的道路,宇宙爆炸到现在137亿年了,它还在以超光速向外膨胀,宇宙的外面能没有空间吗?而且宇宙外的空间大到我们无法想象。
科学家提出多元宇宙的概念不是没有道理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不是唯一的,而在宇宙之外的巨大空间中有着无数的宇宙林立,它们也像一个星系的各个星球一样,有大有小,它们的形成时间也不相同,有的可能非常古老,有的还很年轻,有的宇宙在毁灭,有的宇宙在新生。
我们可以把宇宙之外的空间称之为大宇宙,而我们这样的宇宙称之为小宇宙,大宇宙里面有着无数的小宇宙,而每一个小宇宙中又有着无数的星系,每一个宇宙里面也会诞生不同的智慧文明,像人类一样,这些文明诞生,毁灭,有的文明能够自身的努力不断发展,最终了解到宇宙的终极奥秘,有了离开小宇宙的能力,当一个文明发展到本宇宙金字塔顶端的时候,他们也会了解到宇宙的真相,也会明白自己所处的宇宙不过是一个小宇宙,从而也有了离开小宇宙的想法和实力。
能够离开小宇宙到达大宇宙的文明必然都是强大的文明,但文明的发展没有上限,谁也不知道一个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才是极限,因此文明之间的实力差距也会非常大,这主要跟宇宙的年龄不同有关,有的宇宙非常古老可能比你的宇宙早形成几百亿年,那么这个古老宇宙中的顶级文明的实力可能比你的宇宙先进几亿年,几亿年的文明差距是无法想象的。
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么如何离开自己的小宇宙呢?这个问题科学家也在寻找答案,有科学家提出宇宙中的黑洞会不会就是相关的通道呢?我们都知道,在宇宙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天体那就是黑洞,黑洞的吞噬能力非常强,连恒星都可以吞噬,光和电磁波都无法逃避黑洞的吞噬,而被黑洞吞噬的物质,无人知道它们去了哪里,是消失了还是去了另外一处空间?
科学家通过对黑洞的不断研究认为,被黑洞的那些物质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黑洞的另一端白洞喷发出来,那白洞是否和黑洞处在一个宇宙空间也不确定,如果不在一个空间,那极有可能就是连接着另外的宇宙。
科学界对于宇宙的外面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恐怕一亿年后也没法给出你确切的答案。人类连太阳系都出不去呢,怎么会知道宇宙的外面是啥?不过你可以根据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去猜测宇宙的外面是啥。
在电影《黑衣人》的结尾,宇宙只不过是一个个玻璃珠,宇宙也不仅仅只有一个,宇宙外面有好多怪兽,它们都喜欢玩宇宙这个玻璃球。当然了,电影的猜测有点戏谑,你完全可以当一个笑话来看。根据我对宇宙的理解,我猜测宇宙的外面是绝对的真空,外面是黑漆漆的一片,什么都没有,就跟大气层之外的真空一样,宇宙的外面没有星球和空气。
但你要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真的有之外这个概念吗?宇宙的外面不还是宇宙吗?
推荐于2018-01-31
怎么理解宇宙比地球多了几维呢?举个例子:一个小球沿地面滚动并掉进了一个小洞中,在我们看来,小球是存在的,它还在洞里面,因为我们人类是“三维”的;而对于一个动物来说,它得出的结论就会是:小球已经不存在了!它消失了。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因为它生活在“二维”世界里,对“三维”事件是无法清楚理解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人类生活在“三维”世界里,对于比我们多几维的宇宙,也是很难理解清楚的。这也正是对于“宇宙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无法解释清楚的原因。
1、均匀的宇宙
长期以来,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把这个观点颠倒了过来,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转动,恒星则镶嵌在天球的最外层上。布鲁诺进一步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
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哥白尼的日心说,都认为宇宙是有限的。教会支持宇宙有限的论点。但是,布鲁诺居然敢说宇宙.是无限的,从而挑起了宇宙究竟有限还是无限的长期论战。这场论战并没有因为教会烧死布鲁诺而停止下来。主张宇宙有限的人说:“宇宙怎么可能是无限的呢?”这个问题确实不容易说清楚。主张宇宙无限的人则反问:“宇宙怎么可能是有限的呢?”这个问题同样也不好回答。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看到,确实像布鲁诺所说的那样,恒星是遥远的太阳。人们还进一步认识到,银河是由无数个太阳系组成的大星系,我们的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边缘,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转速大约每秒250千米,围绕银心转一圈约需2.5亿年。太阳系的直径充其量约1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则高达10万光年。银河系由1000多亿颗恒星组成,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地位,真像一粒砂子处在北京城中。后来又发现,我们的银河系还与其他银河系组成更大的星系团,星系团的直径约为107光年(1000万光年)。目前,望远镜观测距离已达100亿光年以上,在所见的范围内,有无数的星系团存在,这些星系团不再组成更大的团,而是均匀各向同性地分布着。这就是说,在10的7次方光年的尺度以下,物质是成团分布的。卫星绕着行星转动,行星、彗星则绕着恒星转动,形成一个个太阳系。这些太阳系分别由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太阳以及它们的行星组成。有两个太阳的称为双星系,有三个以上太阳的称为聚星系。成千亿个太阳系聚集在一起,形成银河系,组成银河系的恒星(太阳系)都围绕着共同的重心——银心转动。无数的银河系组成星系团,团中的各银河系同样也围绕它们共同的重心转动。但是,星系团之间,不再有成团结构。各个星系团均匀地分布着,无规则地运动着。从我们地球上往四面八方看,情况都差不多。粗略地说,星系固有点像容器中的气体分子,均匀分布着,做着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说,在10的8次方光年(一亿光年)的尺度以上,宇宙中物质的分布不再是成团的,而是均匀分布的。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距离我们一亿光年的星系,实际上是那个星系一亿年以前的样子。所以,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不仅是空间距离遥远的星系,而且是它们的过去。从望远镜看来,不管多远距离的星系团,都均匀各向同性地分布着。
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宇观尺度上(10的5次方光年以上)物质分布的均匀状态,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已如此。
于是,天体物理学家提出一条规律,即所谓宇宙学原理。这条原理说,在宇观尺度上,三维空间在任何时刻都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现在看来,宇宙学原理是对的。所有的星系都差不多,都有相似的演化历程。因此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遥远星系,既是它们过去的形象,也是我们星系过去的形象。望远镜不仅在看空间,而且在看时间,在看我们的历史。
2、有限而无边的宇宙
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考虑到万有引力比电磁力弱得多,不可能在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天体物理上。他认为,宇宙才是广义相对论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
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1917年就提出一个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宇宙模型。这是一个人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的三维空间是有限无边的,而且不随时间变化。以往人们认为,有限就是有边,无限就是无边。爱因斯坦把有限和有边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一个长方形的桌面,有确定的长和宽,也有确定的面积,因而大小是有限的。同时它有明显的四条边,因此是有边的。如果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无论朝哪个方向爬,都会很快到达桌面的边缘。所以桌面是有限有边的二维空间。如果桌面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成为欧氏几何中的平面,那么,这个欧氏平面是无限无边的二维空间。
我们再看一个篮球的表面,如果篮球的半径为r,那么球面的面积是4πr的2次方,大小是有限的。但是,这个二维球面是无边的。假如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永远也不会走到尽头。所以,篮球面是一个有限无边的二维空间。
按照宇宙学原理,在宇观尺度上,三维空间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爱因斯坦认为,这样的三维空间必定是常曲率空间,也就是说空间各点的弯曲程度应该相同,即应该有相同的曲率。由于有物质存在,四维时空应该是弯曲的。三维空间也应是弯的而不应是平的。爱因斯坦觉得,这样的宇宙很可能是三维超球面。三维超球面不是通常的球体,而是二维球面的推广。通常的球体是有限有边的,体积是4/3πr的3次方,它的边就是二维球面。三维超球面是有限无边的,生活在其中的三维生物(例如我们人类就是有长、宽、高的三维生物),无论朝哪个方向前进均碰不到边。假如它一直朝北走,最终会从南边走回来。
宇宙学原理还认为,三维空间的均匀各向同性是在任何时刻都保持的。爱因斯坦觉得其中最简单阶情况就是静态宇宙,也就是说,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这样的宇宙只要在某一时刻均匀各向同性,就永远保持均匀各向同性。
爱因斯坦试图在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且不随时间变化的假定下,救解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场方程非常复杂,而且需要知道初始条件(宇宙最初的情况)和边界条件(宇宙边缘处的情况)才能求解。本来,解这样的方程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爱因斯坦非常聪明,他设想宇宙是有限无边的,没有边自然就不需要边界条件。他又设想宇宙是静态的,现在和过去都一样,初始条件也就不需要了。再加上对称性的限制(要求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场方程就变得好解多了。但还是得不出结果。反复思考后,爱因斯坦终于明白了求不出解的原因:广义相对论可以看作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广,只包含“吸引效应”不包含“排斥效应”。而维持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必须有排斥效应与吸引效应相平衡才行。这就是说,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不可能得出“静态”宇宙。要想得出静态宇宙,必须修改场方程。于是他在方程中增加了一个“排斥项”,叫做宇宙项。这样,爱因斯坦终于计算出了一个静态的、均匀各向同性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一时间大家非常兴奋,科学终于告诉我们,宇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是有限无边的。看来,关于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争论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