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进行校本教研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教师应当成为学习化社会中的终身学习者) ——苏霍姆林斯基 所以,今天我能和各位共同学习和探讨,感到十分的荣幸和高兴。希望今天我们都有收获。 话题与教师专业发展有关。 “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主要取决谁是国家的教师以及他们能够和乐于干什么。”(国家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 罗沙.玛丽亚.托雷斯 说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们应该知道,从教师教育的历史实践和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正从群体转向个体;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也从强调教师个体的被动专业化转向强调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化。 有人认为,教师应该从做“教书匠”转向做“教育家”。于是,教育科研便开始盛行。学校搞,要求每个教师也搞;市级的,县级的,校级的,到处都是(最好是整个市级或县级的,这样才算有点档次);然而,有多少个课题真正研究成功了呢?大家自问。其实,搞教育科研并无过错。而且,教师要实现专业化,除掌握必要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技能之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即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也就是,我们就是应该去研究。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成功不多呢?关键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我曾经历过两个课题。 一、甩掉教育科研的帽子,真实地走进校本教研。 1、讲述亲身经历,走出教育科研的误区。 两个课题: (1)《小学生语文学习科学评价方法研究》(我和我的教研组长们从研读《课标》到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细化各学段目标,从研究课堂教学到改进评价方法,做了近三年的工作,最后得出“评价有法,评无定法”。何谓“科学”?这样一个结论,使我和我的教师们以无法揭题而宣告研究结束。) (2)《城乡结合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方法研究》(这个课题则只有一个《课题界定》放在资料堆里,动都未动一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两个课题就会发现它存在的问题。一是过大,二是没有基础,三是我们的研究能力根本达不到那个水平。实际上,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育科研走进了两个误区: 误区1、承担的课题级别越高越好,承担的课题越多越好;(功利性) (学校不是正规的科研机构,选题过大,不能宏观把握整个科研过程。) 误区2、选题过于专业。 (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研究内容相差太远而无法完成。)那么,什么样的研究才是我们教师所需要的研究呢? 2、寻求自我发展之路,走进校本教研。 杜威讲过,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建设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只能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通过学习、研究、修炼等自我实践和学校群体的各种社会性相互作用,由自己去建构。因为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改变”。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如……而校本教研的着眼点正是要让教师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学校教育实践去建构一种合理的、整体优化的专业素质。(实践也证明,只有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出示课题《教师怎样做校本教研》 二、 什么是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涵义校本教研是一个基于学校,围绕学校实际,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最终提高广大教师专业素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的研究活动。其本质上是行动研究。其基本涵义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和“通过教学”来完成。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价值取向(即:理智取向——提高教师专业水准是“即使拥有更坚实的理智基础,重视理论知识的获得”;实践反思取向——关注教师的实践,促发教师的反思,依赖于教师个人或合作的发现;生态取向——强调教师在学校的文化背景中,依靠群体合作,在教师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决定了教师的研修路径:一是通过自学获得相关知识和信息;二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试验与研究;三是在学习共同体中交流、分享与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内容。 2、校本教研的主要特点 (1)校本教研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研究什么问题? (2)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校本教研在哪里进行? (3)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谁来搞校本教研? (4)行动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怎样做校本教研? (5)校本教研的具体形式是课例研讨。 3、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校本教研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支持。以校为本的教研,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4、什么是校本行动研究? (我不想从理论的角度去做解释,我只想告诉大家,它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是一种非实证性的研究范式,是一种质的研究,是一种走出实验室的研究,它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是我们大家都能做的研究。) (1)例举四位教师的四种不同的研究取向。(第一位教师积十年之功,撰写了一部《素质教育原理》;第二位教师撰写的是一篇关于学习方法方面的论文;第三位教师写的是一篇名为《把握时代精神,开展主体教育》的文章;第四位教师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受和领悟。第一位教师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基础研究,第二位教师的研究大体上属于应用研究,第三位教师的研究是一种抽象的经验总结,最后一位教师所做的研究,正是我们需要大力推进和开展的行动研究。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行动研究渗透着两个基本的理念:一是从经验中学习;二是实践者是研究者。校本教研不等同于教研组活动,也不等同于集体备课,更不是单纯的教师的研究。校本教研是自下而上,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即“问题 --设计--行动--反思”模式,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专业发展。 (2)陈述行动研究的循环过程: “问题——设计——行动——(总结)反思”(行动研究的循环过程可转化为一组以教育活动为背景的陈述。案例) 当我的教育价值关遭的实践否定时,我碰到了问题(比如,我的学生在我的课上并不如我要求的那样积极参与)。 我设想着解决这个问题(重新组织以使他们积极性提高,是以小组活动还是结构性练习的方式)。 我实施这个想象中的解决方案(我让他们进行小组活动,并引入了有结构的练习,使他们在没有我经常监督的情况下,提出和解决问题)。 自我评价行动的结果(我的学生参与性加强了,但他们太吵闹,并且在有结构性练习的情况下仍依赖于我)。 我根据自己的评价重新系统的阐明问题(我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他们既积极参与又不太吵闹;我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他们在自身的发展中更具独立性)。 从上面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述四个环节构成了校本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螺旋圈,这个螺旋圈可以以一个学段、一个学年为单位,也可以以一个单元、以节课为单位。校本研究的过程就是“问题——设计——行动——总结”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3)怎样进行行动研究?(举例) 案例:以师爱化解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恐惧 问题发现:生B在校内外反差大 一天早上,看见班上的B正对送她上学的父亲大发脾气,样子很凶,全不像平时一副胆小的怕事的样子。印象中B好象对老师有畏惧感,从来不敢正面看老师,不敢大声说话,很少课堂发言,很少欢笑。为什么反差这么大, 问题症结:解读P 询问B的父亲,得知B在家很任性,常对父母发脾气,有时间同母亲对骂对打。B在上学路上常常赌气而来,但一到校门遇见老师,马上会住口收敛,紧张得不得了。B的母亲来参加家长会,我又了解到B在幼儿园时调皮好动。有一次因为扯小朋友的小辫子受到老师处罚,罚她待在厕所里。吃过中午饭教师才想起来,她整整哭了两个小时。她母亲回想说,她好象是从此开始性情发生变化。 我猜想:可能是幼年这段不正常的经历深深刺激了B,导致现在的她对学校和老师心怀恐惧;她爱在家里发泄,也许又跟她在学校里过得不愉快有关。问题解决:转变B 这样的猜测对不对,我心里也没数。但是,不论什么原因,当务之急是帮助她消除在老师面前和学校生活中的紧张感。 1、对策与方案设计 (1)建议B的父母耐心对待B,多给予鼓励,不训斥。 (2)不让她意识到老师教育她,改变居临下的教育方式,建立起相互信任。具体办法是,课堂轻松对话和交往,闲聊似的高谈。 (3)引导她体会教师的关爱,最后引导她变对父母的态度。 2、实施方案 (1)辅导性谈话:设法接近她,寻找她闲聊的时机。 (2)创造让她参与课堂英语对话的更多的机会,鼓励她大胆参与。她开始变化;在家里喜欢谈论自己的老师了,对父母的态度有好转,但还任性和大发脾气。 (3)教育性谈话:在好转的基础上与她直接探讨对父母的态度。 3、实施效果 B同以往不大一样,主动举手发方了,能与同学创造性地表演对话,神情也比以前轻松愉快多了,在家里的脾气也有所改变,但还无证据表明关心与体谅父母有实质性进步。 4、反思讨论 我感到教育工作实在是一件感情与理智相互交融的工作。对学生缺乏爱心或关爱不得体,就难以赢得学生的信赖,更不用说引导他们逐渐学会关心;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内心需要和行为问题要有敏感性、洞察力、理解力。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困难和艰苦的工作,又是一项有创造性的、非常吸引人的工作。 我的一些行动策略是成功的,但也有遗憾。“教育性谈话”的效果不明显,B对父母的态度尚无实质性改变。那次教育性谈话设计还不精细,错失了一次机会。这些方面确实可以作为我们教育上的努力方向。 这是一个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很能说明行动研究的大致过程——教师日常的行动研究,通常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或学生中的问题为开端,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实施这种策略,在实施中反思策略得当与否,问题解决得是否完善,进一步修订和调整行动策略,如此循环,直到问题解决。 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校本教研一般有以下六个环节: (1)、陈述问题。研究始于问题。开展校本教研之初,教师首先应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并结合理论学习向同伴或专业人员陈述你所发现的问题。问题陈述出来后,通过集体研讨、相互启发,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2)、制订方案。校本教研不同于专业的纯理论研究,在制订方案时重在考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步骤要心中有数,认真、仔细地规划设计。 (3)、寻求合作。相互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方案制订好以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寻求合作。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同行教师,也可以是专业人员。通过合作,一来可以得到他们的配合、支持,二来如果他们也在关心同样的问题时,彼此可以共同探讨,共享成果。 (4)、采取行动。实施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以证明你确实已经开始努力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一纸方案。研究资料可以包括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学生作业、学生考卷、活动照片、课后反思、教学随笔、日记等等。 (5)、评价效果。行动结束以后,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而不是急于公布研究成果。效果不是预设的,不能刻意选择特定材料往预先期望的效果靠拢。效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生成的,留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应该允许不同的人对效果发表不同的意见,重视并尊重、接纳并包容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你的观点、结论才会更让人接受,研究成效也才会更让人认可。 (6)、发表成果。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最终也需要发表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接受人们的审视。校本教研通常是叙述一个故事,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通常就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因此必须善于口头陈述,善于“讲故事”,善于用广大教师所熟知、简洁明了而又合乎专业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与诠释研究的历程和结果,这有利于对话和讨论,有利于成果分享,也是提笔写作的基础。一旦提笔写作,校本教研也更多地提倡以叙事方式写作鲜活的个案研究报告,而不必一律写成规范、严格的学术论文。 三、我怎样做校本教研 第一、 发现问题 自我反思 例1、大修订教材的使用,从发现教材新编了儿歌开始思考它的作用到研究再到论文《浅谈儿歌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作用》的完成;《从一堂即兴作文课说起》的完成,感悟大语文观,感受语文教学中的“母性”教育,体味“教育是人的教育”。(讲述) ——灵感激发研究兴趣 例2、从“口语交际”的教学调查到教师们对它的研究。 (讲述并呈现教师的研究成果——《口语交际“境”为先》) ——兴趣培养问题意识,并渐成习惯 例3、从“课本剧的表演”到“课本剧的研究”(讲述并呈现研究成果——《让课本剧表演成为展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平台》) ——习惯滋长研究欲望,梦想做得更好 例4、从为教师们设计《校本研修方案》到《教师如何进行校本教研》这个专题。(讲述并呈现不太成熟的研究成果)第二、 同伴互助 解决问题 我是一个比较会利用资源的人,所以,在我的行动中,我更注重“同伴互助”。这样,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发展。例如:…… 在缺乏互助的环境中,最多只有个别教师的发展,而不可能有群体教师的发展。 在这里,我向大家特别推荐: 同事以专业发展为目的互助备课、互助听课、互助观摩课堂教学、互助交流与分享教育教学经验,这种方式既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又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经验交流和研讨。在互助交流过程中,由于双方都是抱着一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教学难题的心理来进行交流与研讨活动的,不涉及褒贬奖罚和评价,双方重视成长与学习,而不是表现或成绩,从而,交流中能够真正表现自我,同时展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能够保持经验交流的真实性和课堂教学的自然性。 第三、专业引领 丰富理论 如果把自我反思看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通道,把同伴互助看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二通道的话, 那么,专业引领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通道! 专业引领的实质: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是两者之间的对话、互动。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盲目、被动; 没有专业引领的教学:同水平的重复。 ①学习与阅读 ②专业支持 (如果没有同伴们的帮助,没有教研室的支持,没有来自于教育专家理论上的引领,我今天根本没有胆量站在这儿和大家谈什么校本教研。) (5)真实并多形式地呈现研究成果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其实有很多教师和我一样都这样做了,甚至比我做得更好,但是却不知道这就是我们该做的教育科研,而且不知道该如何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何真实并多形式地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成果呢?反思、研究不仅仅是说一说,有感悟,而且要呈现出来,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有教育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日记、教学案例研析等,每一位教师以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参与研究,并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呈现出来,不要拘泥于研究论文一种。如:…… 结束语:最后,我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来说明今天为什么给大家讲这样一个并不十分成熟的专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老师们,让我们在学习与反思中,在探索与交流中,让我们一起互相温暖彼此的心灵,一同去经历、去痛苦、去感悟、去成长、去快乐,一同去感受作为教师的幸福吧!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辅导,我们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首先,评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其次,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系统讲解与练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结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融入艺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还提供一对一或小班授课...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展开全部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之前必须对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成效。
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