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 我来答
都是渣渣小童鞋
2019-03-17 · TA获得超过331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

1、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2、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3、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月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4、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

扩展资料:

端午节人物纪念:

1、纪念屈原

相传,在公元前278年,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2、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当时吴国大败越国之后,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相信了,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并命令将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4、纪念介子推说

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记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wyp120322
高粉答主

2019-03-08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1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4.7万
展开全部

有四种说法。

一、古代传闻说在5月5日这天,屈原投江殉国,当地百姓知道后立即组织打捞队伍打捞屈原的尸体但无功而返,

由于找不到屈原尸体,当地百姓也没有因此作罢,而是将在家中做好的米团包好投入到江中,以免江中鱼虾把屈原尸体当做食物。

而寻找屈原的船就成为了后来的龙舟,为防止屈原被鱼虾吃的米团就成了现在的粽子,屈原是端午节的来源似乎就这样成了定论。

二、但是在史书《荆楚岁时记》中的记载的事情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史书《荆楚岁时记》是一部岁时节令类的介绍文集,是由南朝人所著,

此书中记载的“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据说是因为伍子胥成了河神,百姓就在端午节当天举行竞渡来迎接河神伍子胥,

跟屈原没一点关系,划龙舟比赛只是为了迎接河神,而粽子是为了能供奉河神。

三、民间还有一个说法认为端午节的源头跟曹娥有关,曹娥当时是一位大孝女,由于她的父亲溺死在了江中,

她在江边上哭了十七日悲痛都难以缓解,最终投江自尽,曹娥是在五月五日投江的,但是在五日够却奇迹般的生还了,

曹娥不但没有死去,更是找到了父亲的尸体,百姓为了纪念曹娥这样的孝举,于是将五月五日作为端午节流传后世。

四、甚至是还有说法认为端午节与上面所述的三位都没有关系,五月五日只是在古代吴越地区的一种民族风俗罢了,

传说吴越有一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民族,在五月五日当天部落中的人就会用“五彩丝系臂”自己给自己打扮成龙的模样,

划龙舟也是与龙有关的,粽子投入水中更不是用来喂鱼的而是喂蛟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废材小小怪
高粉答主

2019-08-15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667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160万
展开全部
有两种说法。
1、源于纪念屈原。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2、为了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0be896b
2019-08-15 · TA获得超过99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1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7.1万
展开全部
有2种说法。
1、源于纪念屈原。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2、为了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的夕阳飞燕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19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万
展开全部
1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百越族亦写百粤族(越粤互通),指华南越地的百越族原住民。又称为越族、古越族、越人、古越人,是泛指居于古代南方越地的古代部落。百越有许多支系,其中干越、扬越、东瓯、闽越(闽越族)、南越(南越族)等几支百越中的大族,西瓯、驹越、骆越等演变为现代的壮侗语族,如壮族、傣族、黎族等,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境内的京族、岱族、佬族、泰族、掸族、阿豪姆人 等民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