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它的性质和对象。学习哲学同样如此。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哲学比任何一个学科都更为复杂、更为困难。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所以我们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当然,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除哲学外,世界观还有其他形式,如宗教世界观是以信仰为主,经验世界观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它们是朴素的自发形态的世界观,都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的高度。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看法,把这一总看法用来分析问题,就转化为方法论。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就是承认客观实在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这是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等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上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心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机械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可以分为具体的方法和哲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不同,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唯物辩证的方法论。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都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这种统一始终贯穿于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任何一个规律,任何一范畴都既是世界观,又起着方法论的作用,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把辩证法作为方法而否认它是世界观,或者把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而否认它是方法,都是不全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学习哲学,是复习哲学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存在着区别。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以及把握这一问题的意义
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界观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③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决定着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
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人类的一切活动无非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就成为人们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5)哲学的党性
在哲学史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哲学流派,但任何一种哲学流派要么属于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唯心主义,不可能超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外。坚持哲学史上只有两大基本派别,否认“第三种路线”的存在,这就是哲学的党性原则。
哲学史上存在着二元论。二元论主张物质和精神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但是,二元论不是第三种哲学派别,而是哲学不彻底的表现。在解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时,它往往把物质说成被动的,精神说成能动的,从而最终倒向了唯心主义。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一般地说,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坚持唯物主义;而反动的没落的阶级坚持唯心主义。
(6)哲学史上两个对立的关系
在哲学史上,既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也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交织在一起。辩证法可以和唯物主义相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形而上学可以和唯心主义相结合,也可以和唯物主义相结合。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是平行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感觉、观念等等)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3)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朴素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往往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但有其局限性。其一,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其二,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其三,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和社会阶级根源
唯物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分离。人的认识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片断(如感觉或概念)加以夸大,使之变成第一性的东西,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还有其社会阶级根源。进步的阶级由于其利益同社会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所以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坚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也有其社会阶级根源。反动的剥削阶级由于其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矛盾,所以就要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坚持唯心主义。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它的性质和对象。学习哲学同样如此。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哲学比任何一个学科都更为复杂、更为困难。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所以我们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当然,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除哲学外,世界观还有其他形式,如宗教世界观是以信仰为主,经验世界观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它们是朴素的自发形态的世界观,都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的高度。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看法,把这一总看法用来分析问题,就转化为方法论。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就是承认客观实在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这是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等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上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心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机械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可以分为具体的方法和哲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不同,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唯物辩证的方法论。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都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这种统一始终贯穿于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任何一个规律,任何一范畴都既是世界观,又起着方法论的作用,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把辩证法作为方法而否认它是世界观,或者把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而否认它是方法,都是不全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学习哲学,是复习哲学这门课的基本方法。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存在着区别。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以及把握这一问题的意义
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界观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③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决定着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
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人类的一切活动无非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就成为人们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5)哲学的党性
在哲学史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哲学流派,但任何一种哲学流派要么属于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唯心主义,不可能超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外。坚持哲学史上只有两大基本派别,否认“第三种路线”的存在,这就是哲学的党性原则。
哲学史上存在着二元论。二元论主张物质和精神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但是,二元论不是第三种哲学派别,而是哲学不彻底的表现。在解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时,它往往把物质说成被动的,精神说成能动的,从而最终倒向了唯心主义。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一般地说,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坚持唯物主义;而反动的没落的阶级坚持唯心主义。
(6)哲学史上两个对立的关系
在哲学史上,既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也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交织在一起。辩证法可以和唯物主义相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形而上学可以和唯心主义相结合,也可以和唯物主义相结合。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是平行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感觉、观念等等)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3)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朴素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往往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但有其局限性。其一,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其二,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其三,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是唯心的。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和社会阶级根源
唯物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分离。人的认识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片断(如感觉或概念)加以夸大,使之变成第一性的东西,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还有其社会阶级根源。进步的阶级由于其利益同社会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所以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坚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也有其社会阶级根源。反动的剥削阶级由于其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矛盾,所以就要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坚持唯心主义。
展开全部
太多了,我懒得打。
给你打原理的名称吧,具体的内容和方法论书上自己找。
一、辨证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的原理。
2、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1)规律的客观性原理。(2)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3)因果联系的原理。(4)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
2、发展的观点:(1)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的原理。(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3)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的原理。(4)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的原理。(5)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3、矛盾的观点:(1)对立与统一的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的原理。(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的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的原理。
4、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注意:在答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你答的是辨证唯物论还是唯物辩证法,切不可乱答!!!
给你打原理的名称吧,具体的内容和方法论书上自己找。
一、辨证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的原理。
2、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1)规律的客观性原理。(2)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3)因果联系的原理。(4)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
2、发展的观点:(1)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的原理。(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3)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的原理。(4)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的原理。(5)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3、矛盾的观点:(1)对立与统一的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的原理。(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的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的原理。
4、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注意:在答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你答的是辨证唯物论还是唯物辩证法,切不可乱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