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

 我来答
a7691623
美食小当家

2015-08-06 · 懂很多炒菜小技巧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5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3928万
展开全部
   第一部分: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动手操作中,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动作协调性,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其他各方面知识也能融汇贯通,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更主要的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然而,现在孩子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如在晨检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小、中、大班都有这种情况)到了衣帽间,伸开胳膊等着老师或家长给他脱外套;在楼梯上,经常会碰到抱孩子上、下楼的家长;甚至大班幼儿午睡起床后穿反了鞋子等。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刻不容缓。

一、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心理“断奶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孩子在入园前首先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鞋、独自午睡等,然而在家里时孩子不会独自吃饭,就由家长喂;不会穿衣服,由成人帮助。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新的环境里,好玩的玩具,许多的朋友,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入园带来的环境变化正好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契机。但不会吃饭,不会洗手,不会穿衣戴帽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日常活动中,教师适时提出适当要求,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孩子学习自理过程中,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敢于克服困难,独立做事的良好习惯。

二、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

“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因此,幼儿园应因势利导,“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注重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和基本习惯。

(一)确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经观察研究发现,三到四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以下能力:洗手、洗脸;穿脱衣服鞋袜;进餐饮水;收拾玩具图书;收拾餐具等。这些内容简单易行,符合三到四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四到五岁幼儿会整理自己的衣服;洗手绢、袜子;会用筷子;饭后清理桌面;自己的玩具图书分类摆放。这些内容在小班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难度,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五到六岁的幼儿应该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会收拾自己的房间;清洗碗筷;会收拾叠放衣服等。这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都是较易完成。

对于幼儿来说,目标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让幼儿觉得很难达到,必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二)方法灵活,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如教中班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叠衣服:“左右关门要对齐,中间弯腰折一起,两边小手要抓紧,放进衣柜真整齐。”在儿歌的引导下,孩子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锻炼自理能力。生动形象的解说,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三)增强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优良品质

让幼儿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给幼儿摆餐具、发餐巾等,让幼儿不仅能生活自理,还会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在培养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塑造了幼儿优良的品质。

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穿衣吃饭做起,注重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生活即教育,先把脚下踩实了,孩子才能找到成功的起点。”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平时,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及时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使家长在家里能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要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共育,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让家长懂得在家里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的权利。因此,家长需要有耐心和决心,要坚持要求、鼓励他们自己去做,共同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提高。

专家总结说,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尝试的机会,就等于被剥夺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也就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记住:最早放飞的鸟,最有希望飞到高远的地方。
  
  
  
  第二部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一)习惯始自生活点滴
三四岁之前是宝宝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出生那天起,孩子就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应对生活的挑战,最初他们主要依靠先天反射,以后慢慢尝试和模仿新的办法,一点一点建立起独特的行为模式。宝宝的每一个举动都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反馈回来,促使宝宝维持或者改变行为方式,这样一个过程不断重复,印刻在孩子的脑子里渐渐就会形成习惯。
比方说,宝宝天生敏感,拉了尿了出汗了,尿布或衣服贴着身体不舒服,他总是不停地哭闹,引得家长每次都须尽可能快的帮他换掉。长大一些见到衣服脏了,宝宝主动告诉家长,马上就可以换上干净衣服并得到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再比如闹闹,开始尿在地上的时候,听到妈妈笑着说“看 这个小坏蛋,又给妈妈画地图了”,他还以为是表扬,渐渐从无意的行为变成了故意的举动,后来这样的行为遭到了家长的惩罚,被冷落到一边的他,发现只有四处拉尿才能立刻引来家长的关照,不经意间就形成了随处便溺的坏习惯。
生活的点滴表面上看不起眼,但家长的反应和态度却会对宝宝产生很大的影响,将来孩子是仔细还是马虎,做事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喜欢读书还是讨厌学习,乐于交往还是 行 素,许许多多的习惯都是通过生活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积累而养成的。
(二)习惯养成不易改
人的行为有一种定式倾向,就是喜欢用熟悉的动作、语言和思维去处理事务,因为熟悉的办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东西没食欲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后见到它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时间一长挑拣惯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进了。
养成习惯需要相对长期的过程,但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可就难了。同一种行为不断重复,在大脑中渐渐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这种反应模式就会固定下来,难以甚至无法改变。就像小孩子学结巴,开始是因为好玩,等到自己变成口吃,若不尽早强化治疗将致终生无法纠正。俗话说:山河易改秉性难移。家长一定要从小注意,防止宝宝养成坏习惯。
(三)培养良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不良的恶习则会贻害孩子一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付诸行动。
1、极鼓励和夸奖宝宝良好的行为;
2、对孩子的不良表现进行一贯的冷淡或限制;
3、以身作则为宝宝树立模仿的榜样;
4、请孩子监督检查家长的坏习惯;
5、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模式。
家长应该从大处着眼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小处着手在日常生活中检点宝宝的行为和自己的表现,有意识的引导宝宝发展良好的行为模式。只要闹闹的家长从现在开始,冷淡他随处便溺的表现,要求他定时坐盆大小便,同时鼓励闹闹跟姥姥一起收拾玩具,并及时表扬他的进步,相信用不了多久,闹闹就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真真正正的好孩子。
还要注意培养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学前准备中,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学会摆放、洗刷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会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其他用具等。
●教孩子自管理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乱得像“纸篓”,只好父母代劳。其实坏习惯的成因就是学前期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 管理的能力。从现在开始,就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要懂得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玩教具等。
●孩子生活规律化
小学生活正规而有序。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如该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收拾利索才能去看电视和玩;教孩子养成早起、早睡,按时吃饭的习惯等。
  
  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技能的,而技能必然包含一系列指标与规范的和谐混成。因此,我希望能将习惯培养细化到惊人的程度。也就是说,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培养这些习惯应采取哪些具体步骤?应达到什么样的规范标准?都应当通过研究实践总结出来。当然,这是对研究者的要求。对于父母与教师来说,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情况,确立培养目标及方法即可。

问题在于,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譬如,有人提出微笑服务时,要求服务者露出八颗牙齿。大家可以对着镜子试一下,露出八颗牙齿时的笑容确实是灿烂的。应当说,这一要求是有依据的,但是,稍有社会经验的人也非常明白,露出八颗牙齿的笑容未必发自真心,假笑、干笑、傻笑、狂笑等等,都可以露出八颗牙齿,这是人们所需要的吗?
  
匿名用户
2015-08-06
展开全部
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很多都会模仿,所以作为最亲近的人,最好行为文明一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