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教师技能有什么重要意义
2015-08-12
展开全部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量”的急需逐渐转变为对幼儿教师“质”的提高的要求。到了20世纪,对幼儿教师专业教育技能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卡内基基金组织的“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还专门编制了明确界定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文件《教师专业标准大纲》。全美幼教协会1993年又发表了《早期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概念体系》等。全美幼教协会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1]。
在我国,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担负着学前教育重要责任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地给幼儿教师予专业化的角色定位——幼儿教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注,也充满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给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在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如何实现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伴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共同感觉到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将意味着教师在哪些方面的变化,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均无任何相关研究。我们基于实践的层面认为:幼儿教师教育技能无疑是一个较可行的指标。
一、幼儿教师应不应该提高专业教育技能
“应不应该”的追问旨在对幼儿教师提高专业教育技能进行价值判断。
(一)政策需求
我国近年来通过教育立法和颁布的一系列国家、地方教育法规,规定了教师从业资格、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制度等内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技能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第十条第二款将教师“有教育教学能力”列为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之一。《教师资格条例》(1995)规定,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国家的一系列法规,都对教师从教所应达到的教育技能的规格与要求进行了规定,充分体现了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理论支持
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2]。近年来,我国有很多学者从我国的教师传统以及当前日益变化的教育情境对教师素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叶澜则从时代发展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角度,提出新型教师应具备五个方面素质: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3]。唐松林认为,教师的教育素质是一个三维一体的结构(:1)认知结构,包括知识结构与教育理念。(2)专业精神,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3)教育能力,包括教育的实践能力、教育的临床技能、心理辅导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四个方面。[4]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师的师德(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和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5]对他们的研究进行归并和比较之后,不难发现,他们关于教师素质的认识统一为五个方面,即: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能力、教师的个性品质或人格特质。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我国关于教师素质研究存在的一个明显的倾向是比较强调教师素质的社会性和完整性,追求教师素质结构的系统化、整体化和面面俱到。其缺点是对教师个性品质、特别是教育临床技能素质研究不多[6]。而教育技能正是幼儿教师教育临床技能集中体现。
(三)实践需求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经验化、职业化到专业化,有着鲜明的、独特的职业特征和成长规律。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学前儿童,他们年龄小、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的适应性、行动的独立性较弱,而个体兴趣、需求差异却很大,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理解力正处于萌芽发展之中。要求幼儿教师能充分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适时适宜、针对性开展、实施教育。如顺应不同幼儿发展需要,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隐形施教的能力;尊重幼儿不同的家庭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与家长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合作共育的能力;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个别观察与教育的能力等。这些是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学段教师的一些特殊能力要求。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上述较强的教育技能。
而在幼师职前培养中,技能技巧培养比较过硬,而专业课主要是“三学六法”,学生学到的主要是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的理论,以及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科的教学方法。尽管这些教学法的内容已进行改革,不限于上课,扩大到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但基本还是以组织集体的教学活动为主。幼师生毕业后,弹唱跳画技能技巧尚可,而一线日常工作实践中所需的教育技能严重缺失,如怎样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并进行多元评价,怎样创设教育环境,怎样和家长交往,怎样深入开展教研工作等等。这些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教育技能只能到幼儿园边做边学,新手教师上岗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幼儿教师自己的感觉是学的东西不够用,幼儿园的感觉是有了教师不好用,幼儿园必须进行上岗前二次培训方能勉强上岗,要达到合格标准,后续培训任务依然繁重。事实上,不同阶段教师都存在专业发展目标模糊的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专业教育技能阶段要求和指标,导致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等问题。同时仅靠个人摸索的经验也缺乏系统和完整性。为此,根据幼儿教师的实践需要,整理出一套系统完整的幼儿园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来利于教师本人明确专业发展具体标准。二来利于幼儿园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幼儿教师能不能提高专业教育技能“能不能”的追问是对幼儿教师提高专业教育技能的事实判断。
(一)一线教师拥有提高专业教育技能的最佳位置和丰富机会[7]
一线幼儿教师都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获得专业的提高。因此,由幼儿教师自身来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教育技能是最直接最适宜的专业成长策略。在这点上,一线幼儿教师正处在提高专业技能极其有利的位置上。同时,幼儿教师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我国,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担负着学前教育重要责任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地给幼儿教师予专业化的角色定位——幼儿教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注,也充满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给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在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如何实现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伴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共同感觉到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将意味着教师在哪些方面的变化,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均无任何相关研究。我们基于实践的层面认为:幼儿教师教育技能无疑是一个较可行的指标。
一、幼儿教师应不应该提高专业教育技能
“应不应该”的追问旨在对幼儿教师提高专业教育技能进行价值判断。
(一)政策需求
我国近年来通过教育立法和颁布的一系列国家、地方教育法规,规定了教师从业资格、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制度等内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技能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第十条第二款将教师“有教育教学能力”列为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之一。《教师资格条例》(1995)规定,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国家的一系列法规,都对教师从教所应达到的教育技能的规格与要求进行了规定,充分体现了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理论支持
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2]。近年来,我国有很多学者从我国的教师传统以及当前日益变化的教育情境对教师素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叶澜则从时代发展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角度,提出新型教师应具备五个方面素质: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3]。唐松林认为,教师的教育素质是一个三维一体的结构(:1)认知结构,包括知识结构与教育理念。(2)专业精神,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3)教育能力,包括教育的实践能力、教育的临床技能、心理辅导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四个方面。[4]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师的师德(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和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5]对他们的研究进行归并和比较之后,不难发现,他们关于教师素质的认识统一为五个方面,即: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能力、教师的个性品质或人格特质。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我国关于教师素质研究存在的一个明显的倾向是比较强调教师素质的社会性和完整性,追求教师素质结构的系统化、整体化和面面俱到。其缺点是对教师个性品质、特别是教育临床技能素质研究不多[6]。而教育技能正是幼儿教师教育临床技能集中体现。
(三)实践需求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经验化、职业化到专业化,有着鲜明的、独特的职业特征和成长规律。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学前儿童,他们年龄小、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的适应性、行动的独立性较弱,而个体兴趣、需求差异却很大,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理解力正处于萌芽发展之中。要求幼儿教师能充分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适时适宜、针对性开展、实施教育。如顺应不同幼儿发展需要,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隐形施教的能力;尊重幼儿不同的家庭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与家长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合作共育的能力;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个别观察与教育的能力等。这些是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学段教师的一些特殊能力要求。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上述较强的教育技能。
而在幼师职前培养中,技能技巧培养比较过硬,而专业课主要是“三学六法”,学生学到的主要是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的理论,以及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科的教学方法。尽管这些教学法的内容已进行改革,不限于上课,扩大到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但基本还是以组织集体的教学活动为主。幼师生毕业后,弹唱跳画技能技巧尚可,而一线日常工作实践中所需的教育技能严重缺失,如怎样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并进行多元评价,怎样创设教育环境,怎样和家长交往,怎样深入开展教研工作等等。这些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教育技能只能到幼儿园边做边学,新手教师上岗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幼儿教师自己的感觉是学的东西不够用,幼儿园的感觉是有了教师不好用,幼儿园必须进行上岗前二次培训方能勉强上岗,要达到合格标准,后续培训任务依然繁重。事实上,不同阶段教师都存在专业发展目标模糊的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专业教育技能阶段要求和指标,导致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等问题。同时仅靠个人摸索的经验也缺乏系统和完整性。为此,根据幼儿教师的实践需要,整理出一套系统完整的幼儿园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来利于教师本人明确专业发展具体标准。二来利于幼儿园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幼儿教师能不能提高专业教育技能“能不能”的追问是对幼儿教师提高专业教育技能的事实判断。
(一)一线教师拥有提高专业教育技能的最佳位置和丰富机会[7]
一线幼儿教师都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获得专业的提高。因此,由幼儿教师自身来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教育技能是最直接最适宜的专业成长策略。在这点上,一线幼儿教师正处在提高专业技能极其有利的位置上。同时,幼儿教师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