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影只追求票房而不求品质?

 我来答
狂派小宇宙
2015-07-29 · TA获得超过813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57
采纳率:9%
帮助的人:384万
展开全部
你好!
所谓票房不是中国电影的全部,并不是说中国电影可以轻视票房。某种意义上讲,票房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衡量当下电影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主要参照物,也是考量特定国家电影产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尺。世界电影大国都注重票房,甚至以票房对GDP的贡献最大化为荣。就中国电影而言,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进程中市场化的马前卒,虽然产业化之路仅有十余年,但票房业绩的迅猛增长已经证实了中国电影市场化的正确选择。我们比任何时期都应当重视票房的重要性,应当正视电影产业的经济属性,换句话说,电影产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常识。
  其实,市场经济体制注定了票房是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内驱力,追求商业利润和资本增值是电影产业的分内之事。再往深处说,无论电影作品思想多么深刻,艺术价值何等非凡,如果没有电影资本的丰厚积累和良性循环,就无法保证电影作品的再生产,拒绝票房的电影多半会在“穷困潦倒”中销声匿迹。如此,电影的“大众化”归宿和“化大众”使命就是一句空话,电影服务人民和时代的艺术承诺恐怕也难以兑现,电影领先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更难以找到用武之地。总之,无法进入市场被大众所接纳和认可的电影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之作。所以,我们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实现中国电影的可持续繁荣发展,必须正确看待票房在电影产业坐标体系中的独特存在。
  担当艺术功能
  市场化不该损失文化精神
  票房固然重要,但是票房并非中国电影的唯一。健康的中国电影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商业性的票房利润指标,一方面是艺术性的文化精神指标。在这里,商业性是艺术性的基石和保障,艺术性是商业性的引领和升华。
  误以为高票房就等于电影的成功,疯狂炒作和造势去忽悠票房,而不是用口碑和品质去赢得尊严,甚至时常出现“票房注水”和“挖墙脚”等诸多不雅闹剧,这让中国电影多少有些迷失了健康良性的发展方向。
  只要票房利润指标,电影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化世导俗的独特功能可能会被低俗和恶俗的生活沉渣所淹没,在资本逻辑的助推下“黑黄赌毒暴”就会垄断银幕,污秽低俗的价值观念就会大行其道,绝对的市场化必将掏空中国电影的文化品质与精神内涵,绝对的票房指标也让中国电影留给人的思考空间和文化内容甚为干瘪。长此以往,观众中间出现“浅思维”和“浅文化”的现象难以避免,只相信现象、不相信本质,只相信印象、不相信思考,只相信传言、不相信事实,贸然质疑一切,武断怀疑一切,患上难以治愈的浮躁病和狂躁病,这对于社会健康发展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内伤。
  当然,倘若只尊崇文化精神指标,忽视电影“高起低落”的大众化旨归,一味地追求“高起高落”和“云山雾罩”的深奥性,把大众艺术硬生生地拍成了小众艺术,如此高蹈务虚、不接地气的电影也很难深入人心。从常识上看,无法走进观众的艺术通常不会获得观众的接受,无法让观众接受就谈不上影响观众,无法影响观众就难以培育大众的审美趣味和陶冶国民的文化情操。
  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
  构建中国电影的文化体系
  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既不能极端追求票房的商业性,也不该无度尊崇艺术性,重要的是在创作中掌控和拿捏好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度”,做到“有商业的艺术”与“有艺术的商业”之间的和谐一致,从而达到盐溶于水,有味而无痕的境界。因此,扭转票房与艺术之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要坚守并继续拓展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成果,虽然票房整体的蛋糕做得很大,但票房前三名依旧没有烙上中国印记,说中国电影市场化已经成功还为时尚早。另一方面,要下决心着手构建中国电影的文化模式和文化体系,旗帜鲜明地弘扬中国文化精神,勇敢地表达当代的文化诉求和文化理想,勇于参与中国文化的整体提升和国际传播。
  就此,不妨从三个角度去寻求突破:首先,要创作一批敢于面向过去的回望历史的电影作品。当代中国电影文化的构建离不开对过往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审视,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是中国电影文化建设的本分和职责。像早年的《红高粱》等电影,通过对历史文化精神的思考,来照亮和引领现实人生的征程,具有中国文化的深度和民族精神的厚度,时隔多少年都让人难以忘却。
  其次,要创作一批敢于面向现实的观照时代的电影作品。一时代有一时代的苦难和艰辛,房价、医疗和教育的高成本即是当今社会绕不过的话题,中国电影应在此处用良知去表现普罗大众的现实烦恼和内心情愫,艺术性地表达对现实人生的人文关怀和抚慰。倘若说艺术是时代的良心,那么没有现实关怀的电影艺术就是时代的不孝之子。早年以现实关怀为使命的《邻居》、《人到中年》等作品,让人由衷怀念它们为人民大众而生的品质,相比之下,今天许多过目即忘的电影多半只是为名利而生的商品罢了。
  再次,要创作一批敢于面向未来展示想象力的电影作品。艺术是民族前进的引路明灯,不仅应当为民族发展指点迷津,而且应该为社会进步提供希望与信念。面向未来的想象性艺术不是天马行空般的乌托邦,而是基于现实困境和现实诉求的合理想象和理性预言,譬如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好莱坞电影《阿凡达》、《2012》都属于面向未来的想象性艺术创作典范,它们为人生与社会超拔苦难点燃希望之火。当然,这些作品想象的根基多立足于现实境况,因为任何脱离现实的理想都不会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文化模式和文化体系的建立不该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地出现,电影文化只有融入中国文化整体提升和整体转换的大格局中方可大有作为。没有成熟的当代中国文化,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当代电影文明,对此,我们应在清醒中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文化自觉和文化先觉的特色之路。
栋南露ZL
2015-07-29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7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6万
展开全部
现在这帮导演拍电影都糊弄观众,所以嘛...我不说你也明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喋喋的的小峰密
2015-07-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万
展开全部
不一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