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从哪些角度评价
可以从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方式进行评价,还可以从儿童发展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
一、从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方式评价:一般从构图、设色、主题几个角度来分析儿童绘画作品。
构图:画面采取的是居中的策略,围绕图画的中心安排形象,能注意到形象的确切大小,形象的摆放是比较均匀的。画面主次分明,能体现主体形象等。
设色:幼儿在选择颜色的时候能选择与实体相似的颜色,在选择绘画颜色的时候能够将颜色与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能够注意冷暖色调的搭配
主题:内容主题突出。
二、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评价:
1. 评价要培养和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我们不能以哪个幼儿画的好,或哪个幼儿画的不好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发展性评价这种以人为本,以孩子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他能依据幼儿的不同背景和个性特点,准确地判断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幼儿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评价方式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上,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①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让每个幼儿获得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是形影不离的,所以相对中小学来说,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的距离更近些,老师对孩子的各方面了解也更深些。在评价中,不仅要突出“为了孩子的一切”,还要突出“为了一切的孩子”,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提高不同个性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孩子共同进步的目的。
②评价活动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注重活动的过程性。在以往的绘画评价活动中,我们往往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静态的对孩子的绘画作品实体作出评价。新纲要理念指出我们的评价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应动态的对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作出评价。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绘画习惯等。
3.增强幼儿与评价活动的互动性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往往在无意中就会以教师自己的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教师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虽然也有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的能力,这一切形同虚设。
扩展资料: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
自从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关于左右脑分工的理论获得诺贝尔奖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探求形象思维的教育,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均衡地运用左右脑半球的教学法,他们认为:只有绘画的训练才是形象思维的突破点。从而促进分析、推理的能力及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感受力,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
所以作用美术教育所解决的不仅仅是幼儿绘画技能的问题,它开发智力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画画本身的含义。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其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爱画是孩子们的共性,幼儿绘画训练的目地是为了开发幼儿智力,使他们学会一个自我独立观察、感觉、组合、表达世界的方法。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们自由,还孩子本色。只拿“象”与“不象”作为评价一幅幼儿画的好坏标准,势必给人才的培养带来失误,伤了一些孩子的心。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十分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
所以,幼儿绘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他们的绘画活动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锻炼他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的统一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他们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
参考链接:
2015-11-26
关键词:评价观 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 多元评价
教育评价:《纲要》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没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孩子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是当今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评价的最新发展的先进成果,也是今后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对于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与评价改革颇有成效且意义深远。
涂鸦是孩子的天性,当还不太懂事的孩子抓着蜡笔在纸上随意地涂鸦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孩子满脸灿烂的笑容,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为五彩缤纷的色彩而感动的神情,这一刻,我们相信孩子爱上了涂鸦。而在幼儿园里,我们看到的是有的孩子,渐渐不爱动手画画了,而有的画的总是那么些,也许原因有很多,但作为我们幼儿园老师应该反省一下,是什么抹杀了孩子的天性?
我们发现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对作品的评价态度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一、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培养和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我们不能以哪个幼儿画的好,或哪个幼儿画的不好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发展性评价这种以人为本,以孩子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他能依据幼儿的不同背景和个性特点,准确地判断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幼儿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如果没有正确的评价观,就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孩子有时候是特别敏感的,一次在绘画评价活动中,我无意中说了文泾的画画的不太好看,颜色图的有些乱,当时孩子也没有特别的表现。可是在接下来的一次绘画活动中,当小朋友们都专注于自己的绘画时,我却看到文泾拿着笔愣在哪里,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时候我明白,孩子不是不会画,他是不敢画,他害怕自己的画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怕老师说他的画画的不好看。于是我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又有一次,在《宇宙人游山洞》的美术活动中,佳俊很认真地在山洞里画了很多宇宙人,在评价活动中佳俊向同伴们介绍宇宙人在排着队过山洞,他们要走出山洞回家去,虽然那些宇宙人画的有些歪扭扭的,但是今天我看到了孩子的进步,本来孩子绘画的时候特别缺乏耐心,总是草草了事,可今天孩子很认真很耐心地完成了作品。于是我在集体面前表扬了他,并把他的作品展示出来了,我发现下课的时候佳俊会去展示区看看自己的作品,还会向同伴介绍,慢慢地孩子喜欢上了绘画,每次绘画活动都很认真,每当我们帮他指出一些不足之处时,孩子也会耐心的听了,孩子的绘画的兴致越来越高了,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赢得小朋友的喜欢了。
这些让我清楚的明白了评价对孩子的影响,更清楚了确立正确的评价观的重要性。作为老师不能以片面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用画的好或不好来评价,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也许只会造成部分幼儿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因此教师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逐步培养其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幼儿的不足甚至提出批评,幼儿所感受到的也仍然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会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二、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1、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让每个幼儿获得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
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是形影不离的,所以相对中小学来说,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的距离更近些,老师对孩子的各方面了解也更深些。在评价中,不仅要突出“为了孩子的一切”,还要突出“为了一切的孩子”,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提高不同个性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孩子共同进步的目的。
例如:在《森林里的动物园》这一绘画活动中,我们对于那些爱绘画,绘画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的孩子来说,在评价中我们应本着“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为他们的进一步成长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在观察他们画面是否完整,小动物们形象是否清晰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画面是否具有孩子自己的想象,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我们鼓励他们发挥想象里,让画面里的动物活起来,给动物们提供一个活起来的背景或舞台。对对那些喜欢绘画,但绘画线条不流畅、形象不完整的幼儿来说,应本着“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评价宗旨,我们更关注的是动物形象是否清晰,孩子有没有抓住动物的特征,我们鼓励他们在活动结束后进入美工区多加练习。对于那些不爱绘画,绘画习惯不好的幼儿来说,应从逐步培养喜爱绘画的情感入手,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教师还应当是一个细心的观察家,要敏锐地捕捉他们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并及时予以奖励和表扬,使他们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评价活动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注重活动的过程性。
在以往的绘画评价活动中,我们往往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静态的对孩子的绘画作品实体作出评价。新纲要理念指出我们的评价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应动态的对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作出评价。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绘画习惯等。如观察孩子是否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活动倾注极大的热情,完全沉浸其中,还是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活动中企图停止或张望别人做什么等;观察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注意集中与持久程度;观察其作品是自己决定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如:我们班的小妹妹(邹琦玥),一开始每次绘画活动时都不肯动笔,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后来,我观察到绘画活动时她虽然自己不画,但是她会对边上的小朋友指手画脚“你画的不对”、“不是这样画的”、“哎,你画的太难看了”,通过这些行为,我猜测可能小妹妹其实她并非真的不想画画,也许是她对自己缺乏信心,她怕自己画的不好,所以不敢画,于是绘画活动时,我就轻轻的对她说“琦玥是不是怕自己画的不好?”她点点头,于是我就继续鼓励“没关系的,老师小时候一开始也画得不好,多花几次就能画得漂亮了,但是如果不练习的话就一直画不好的哦!”在不断的鼓励下,琦玥终于第一次自己动笔画画了,在活动评价时我把琦玥的进步告诉了大家,并在集体面前给予了肯定,琦玥腼腆的笑了,接着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她开始能独立完成作品了。可见绘画活动中的评价要注重活动的过程性,变静态为动态。
3、增强幼儿与评价活动的互动性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往往在无意中就会以教师自己的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教师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虽然也有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的能力,这一切形同虚设。所以我们在评价活动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幼儿的参与性,增强幼儿与评价活动的互动性。
以教师引导为主,幼儿参与为辅,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小班的幼儿。小班孩子刚参加美术活动,兴趣不稳定,动手能力差,这时以教师为主,注重鼓励与肯定,指出不足,态度要亲切。以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协助总结,这种形式则比较适用于中、大班的幼儿,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在孩子的绘画评价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进行分组评议,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总结,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其审美观念,在大班可逐步采取这种评价形式。
三、注重拓宽评价的功能,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手段
在评价活动中,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孩子的表现,孩子的构图如何,孩子的画面色彩如何,孩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等,重视幼儿如何学,对幼儿的要求多,而很少从孩子的问题中反思自己应如何教的。教师缺乏由评价而引起的有关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的思考。通过评价应不仅促进幼儿美术活动的一般能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抓“两头”,还要给予大多数幼儿以较大的关注,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通过评价,不仅要发现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问题,更重要是通过评价对教师以往教育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手段,实现新的培养目标。
①无规律地乱线涂鸦
②象征性地画某个形象
③以圆形、方形为主表现状,但形象的整体性不强
④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表现准绘画线条和形状表现准确、熟练、流畅,并能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表现物体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二、结构特征:
①无结构特征或结构特征错误,不能反映物体形象
②具备了物体的基本部分,但结构不合理或特征有遗漏
③形象的各组成部分基本齐全,特征显著,但结构欠合理
④表现物体基本特征和细节,结构合理紧凑,各部分之间关系基本正确
三、造型的创造性
①完全模仿,没有创造
②以横仿为主,局部有创造
③创造性的造型
四、使用固有色
①随意用1~3种颜色,不按照物体的固有色表现作品
②所表现作品的颜色有4~6种与物体的固有色相似
③所表现作品的颜色有7~9种,与物体的固有色相似
④所表现作品的颜色有10种或10种以上,与物体的固有色相似
五、色彩的丰富性
①无规律地涂色
②颜色的种类较少,作品色彩单调
③选择颜色种类较多,作品色彩鲜艳,但主调不明显
④选择颜色种类多,作品色彩丰富鲜艳,能有主调地表现主题
六、色彩的情感和表现性
①无意义地择色和涂色
②模仿范例色彩表现
③有主观感受,但色彩表现不强烈
④不受表现对象固有色束缚,表现自己感受到的色彩,有情绪性
七、构思
①形象组织杂乱无章,互不联系
②作品偏于一角或过大或过小
③主体安排在突出的主题位置,但整体布局不太合理
④主次分明,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的均衡感、整体感
八、空间感
①缺乏空间观念,表现内容无逻辑联系
②有地平线观念,但无大小、前后、内外观念,表现物体逐一排列,形象等高等大
③表现物体大小、内外,但不能表现前后关系
④能表现物体大小、前后、内外关系
九、主题表达
①完全不理解主题意义,表现物象与主题无关
②表现一些与主题有关的物象,但物象之间缺乏联系
③内容较丰富,互相关联,基本表现主题,但不够生动
④内容丰富,情节生动,主题清晰、准确
十、操作技巧
①随意操作,不会用技能表现作品
②所用技巧是作品整体的一部分
③所用技巧适合于作品表现
④充分发挥技巧,创造性地表现作品
十一、作品组织
①作品粗糙,只能表现基本特征
②作品中某一部分有细节表现
③作品中一部分表现了真实情境
④作品的表现能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