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毒素的特点有:蛋白质、选择性、理化性。
1、均为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蛋白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素的毒性部分,决定毒素的致病作用。B亚单位无致病作用,是介导外毒素分子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部分。
2、选择性:外毒素对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通过与特定靶组织器官的受体结合,直接或进入细胞后引起特征性的病变。
3、理化性:绝大多数外毒素不耐热,对化学因素也不稳定。
扩展资料
外毒素的由来:
1、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主要有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白喉棒状杆菌、A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鼠疫耶氏菌、霍乱弧菌、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也能产生外毒素。大多数外毒素是产毒菌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菌体外的。
3、也有少数外毒素合成后保存在体内,等菌死亡溶溃后才释放至周围环境中的,痢疾志贺菌和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的外毒素就属于这种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毒素
外毒素的特点是主要如下:
1、源于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细菌;
2、胞质内合成,分泌至胞外或细菌溶解溃后释放;
3、本质是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蛋白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素的毒性部分,决定毒素的致病作用。B亚单位无致病作用,是介导外毒素分子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部分,具有对靶细胞的亲和性;
4、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的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5、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生素,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
扩展资料:
细菌毒素可以区分为两种:放到菌体外的称为菌体外毒素;含在体内的,在菌体破坏后而放出的,称为菌体内毒素。但是在菌体外毒素中,也有通过菌体的破坏而放出体外。菌体外毒素大多是蛋白质,其中有的起着酶的作用。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等的毒素均为菌体外毒素。
外毒素按其对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毒、神经毒及肠毒素等三类。许多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都能产生外毒素,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外毒素毒性作用强,小剂量即可使易感机体死亡,也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器官,引起特殊病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毒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