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和同理心有什么区别?

 我来答
教育小百科达人
推荐于2019-09-28 · TA获得超过1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479万
展开全部

区别: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同情心和同理心,都需要从小培养,但是很多父母会将两者混淆,同理心比同情心程度更深,因而更难达到,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同情心,是认知到别人的痛苦,从而引起恻隐之心。同理心,是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实际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当听到他人遭遇不幸时,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真的替你感到难过。”

但是有同理心的人却会这样说:“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同理心是牵涉两个人的互动过程,必须认真地倾听,而且了解、接纳对方的感觉,这是一种认同他人体验的态度。同理心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是高情商的表现。

不过,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育出来的。英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两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发展同理心:不嫉妒,不攀比。在和孩子的玩耍中,父母可以有意将这些引入游戏中,加深孩子的体会。这对孩子情商的培育是有很大帮助的。

扩展资料:

同情心,首先是指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同时也指这种感情的表露。这是同情心的基本含义和初级层面,人人都应该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情心。

但同情心又是一种才能,往往指培养成能与他人感情起共鸣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感情不必一定是悲伤。这是同情心的引申含义和高级层面。

同理心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A-1: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沟通时讲客套话,无法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愿意倾听;安排事务几乎不考虑下属的需要。

A-0: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人沟通比较真诚,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来;能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学会倾听,工作中尽量考虑对方的需要。

A+1: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能够使人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想法,感受说出来;能够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用心倾听;在安排事务时,尽量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并愿意做出调整。

A+2: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有优秀的洞察力与心理分析能力,能从别人的表情、语气判断他人的情绪。投其所好,真诚,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以对方适应的形式沟通。

同理心的培养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1.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假如无法触及自己的感受,而要想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太难了,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呢!因此,首先你必须能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自己的感受,能体会这些感受。

2.表达出自己的感觉,重要的是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

3.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

4.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最后,你一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并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同理心 百度百科-同情心

经典笑话
高粉答主

2020-11-26 · 经典笑话,每天笑一笑!
经典笑话
采纳数:754 获赞数:2324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书中被他称作“同理心”的东西,和常规语境上的同理心很不相同。他对于同理心的定义非常奇怪:他明示自己所谴责的是“情感同理心”,即“感他人所感”。他将其与“认知同理心”分开来,这个名词被他定义为“尝试去理解他人的立场”。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牢牢与过去连在一起。人只有学会自爱,才有去爱你,逆境时,好好善待自己,顺境,好好善待别人,失败,不怨天尤人,成功,不盛气凌人,做人就应该始终如一。

同理心的理解一直是“试着想象别人的感受”,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立场。但是布鲁姆将其解释为字面意义上的“感同身受”,别人痛苦时自己也痛苦。两种定义时常混淆,但实际上后者已经偏离了“同理心”这个词的一般用法。永远用一种空杯的心态生活,无论过去是悲是喜,是好是坏,过去了都不再重来,你能把握只有现在,你能期待的只有未来。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同理心是有选择性的:它使我们同情特定的受害者,受感情支配作出轻率的决策,而不是冷静地作出最符合道德准则的决定。理性,仔细地对待道义问题,平等地对待他人,而不是将某一受人同情的群体孤立出来,显然是好事。但没必要用反对同理心的方式支持这个观点。他本可呼吁我们对所有群体心怀同感,反省自己在道义上的偏斜。但他选择盖棺定论说因为我们不可能对多个群体产生同理心,所以干脆别费这个劲。同理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太容易陷入唯我主义,忘记周围的人和我们一样有人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卷湘轩r
2016-03-29 · TA获得超过33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6万
展开全部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同情心和同理心,都需要从小培养,但是很多父母会将两者混淆,同理心比同情心程度更深,因而更难达到,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大。同情心,是认知到别人的痛苦,从而引起恻隐之心。同理心,是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实际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当听到他人遭遇不幸时,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真的替你感到难过。”但是有同理心的人却会这样说:“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同理心是牵涉两个人的互动过程,必须认真地倾听,而且了解、接纳对方的感觉,这是一种认同他人体验的态度。同理心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是高情商的表现。不过,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育出来的。英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两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发展同理心:不嫉妒,不攀比。在和孩子的玩耍中,父母可以有意将这些引入游戏中,加深孩子的体会。这对孩子情商的培育是有很大帮助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独自等待的星子
2019-01-02 · TA获得超过1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万
展开全部
同情是为了安慰,而共情是为了理解
共情不等于同情,但很多人却勿把同情当共情。共情的核心是理解,只有在理解之后才能给出理解,所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相比于喋喋不休、高谈阔论,很多时候沉默不语反而显得更有力量。如果你对对方的感受没有来龙去脉式的理解,一句“我不知道”是最有力量的回应。
正如开头提到的陈学冬,他不了解阿雅跟故友的感情,不了解阿雅对这个意外有多大的情绪反应,多么痛的体验,他不理解,所以不言语。这时,如果他想要过多地尬聊和安慰,如“人死不能复活”“你不要伤心了,要注意自己身体”,就成了同情。
把同情误认为是共情,是导致很多人缺乏共情能力的重要原因。亚瑟显然认识到了这点,并着重分析了共情式倾听与同情式倾听的区别。他说:
共情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会激发我们做出有怜悯心的利他行为;
同情是一种情绪,是共享他人的恐惧、悲痛、愤怒或喜悦的被动体验。
是不是不好理解。下面这个比喻非常恰当:
同情就像是水和油的混合,它们接触但不交融,维持各自现状——所以,我是我,你是你。
共情更像是水和牛奶的混合,彼此交融,成为一体——所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同情是跟别人一起感受痛苦,共情是到他人内心去感受痛苦。真正的共情,需要你可以设身处地从对方出发,关注于当下的她的独特的感受。被共情的人需要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此时此刻的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常规现象。比如:
闺蜜失恋了,找你痛苦倾诉,你安慰说:别哭了,为这个渣男不值得。(没有设身处地)
同事因为项目失败很郁闷,你安慰说:早知道对方这么难搞,你还不如不接呢。(没有关注当下)
孩子因为表演不出色很伤心,你安慰说:妈妈小的时候也出过丑,表现还不如你呢。(没有特例对待)
所以,共情的人,心理装的全是理解,可以全神贯注倾听、理解对方的内心。为了理解对方,你需要放下自己为中心。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点,我们就不会在安慰他人时努力等到对方哭诉完,然后大展身手,大聊自己的经历和学识了。因此,对需要被倾听的他而言,你的经历、学识没有丝毫作用,你让自己这一刻成为他,比什么都重要。
以上分析来自心理学书《共情的力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mbzmb
2016-03-29 · TA获得超过16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6万
展开全部
同情心是怜悯对方多少有对方略微弱小的味道。同理心是站在对方和中立的立场感同身受的理解,相对平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