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的类型
岩浆成因热液
岩浆结晶过程中从岩浆中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最初是岩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含H2S,HCL,HF, SO2, CO, CO2, H2, N2等挥发组分,具有很强的形成金属络合物并使其迁移活动的能力。
这些“热液”渗入岩体或围岩裂隙中继续冷却,对其改造,其金属矿物释出、结晶、沉淀。通过交代作用和充填作用形成岩石蚀变和矿脉。
变质成因热液
岩石在进化变质作用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岩石遭受进化变质作用时,伴随矿物的脱水反应,脱水变质的强度成正比,变质成因热液也具有很强的溶解迁移金属络合物的能力。有的热液矿床主要是在变质水参与下形成的。
建造水热液
沉积物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因此又称封存水,再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由于深埋作用及其他成岩反应被加热形成热液。建造水广泛见于油田勘测过程中。有的低温前行矿床主要与建造水构成的热液活动有关。
大气水热液
包含雨水,湖水,海水,河水,冰川水,和浅部地下水下渗至深部被加热形成热液。加热的大气水广泛的参与热液体成矿作用。在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中早期成矿以岩浆流体为主,但中晚期常有不同比例的大气水混入。
热卤水
热卤水产生的机制分为两类:①当含有盐类沉积的海相、潟湖相、海陆交互相或陆相沉积物在埋深过程中,受地热和压力的影响,使其中各种形式的水和盐分释放而形成热卤水;②由下渗的海水在地热异常区被加热而形成。由于热卤水具有十分活泼的化学性质,在与围岩反应过程中可强烈淋取岩石中的成矿元素,并将石膏或硫酸根还原成硫离子。热卤水对于铁、铜和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具重要意义,如现代红海裂谷的深渊、大西洋、印度洋洋中脊、东太平洋海隆等热卤水正在发生重要成矿作用以及美国索尔顿湖,土库曼斯坦里海切列肯等地也在发生的这类成矿作用。
地幔初生水热液
地幔源挥发分流体,其最初来源可以是核幔脱气,也可以使大洋岩石圈俯冲到上地幔中脱气,是在地幔中形成的一种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挥发成分以水和二氧化碳为主。参与热液成矿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幔源C-H-O流体溶解深部成矿元素并带入地壳成矿。
2) 幔源C-H-O流体改造地壳物质,使其中的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转移成矿。
3) 幔源C-H-O流体含有较多的碱质和硅质。直接为某些热液矿床提供这类位置。
4) 幔源C-H-O流体可以在地壳中产生异常的地热梯度,加速地壳浅层水的深循环,或与浅层水混合形成对流的循环系统而成矿。
海底热液活动
指从火山活动频繁的洋中脊山顶喷涌而出的高温液体,这种液体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化学物质,形成了海底独特的地质活动与生态环境。
由热液流体,热液柱,喷口生物和硫化物等热液产物组成。
热液流体包括喷口流体和海底下的流体 热液流体的来源具有多样性热液柱是由喷口流体与周围冷海水相遇后形成的, 其在物理化学性质上与喷口流体不同,由于喷口流体密度相对小,加之浮力大,可使喷口流体呈羽状上浮,达到中性浮力面,并且飘到一定距离
结构上热液柱由热液颈和热液帽组成。
热液柱和喷口流体以喷口为界,喷口以外对海水开放的上升流体为热液柱,喷口以内对海水相对封闭的为喷口流体。
热液柱不是热液流体 热液硫化物富含CU,ZN, AU, AG等金属元素,又称为多金属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