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的原因
诺贝尔奖坛上名师出高徒的原因
永久推荐权
在斯德哥尔的获奖讲演中,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不失严肃地诙谐地即席说了下面一段话:“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呢?我可以把这个方法告诉大家,其中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伟大的导师。因此我就到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去学习,在那里可以教上很多伟大的经济学家的名字。”
诺贝尔奖获得者拥有推荐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永久资格。因此他们对于把自己弟子中的优良人才送上选拔现场,拥有充分的巨大的影响力。
外因
已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导师,能够对弟子施加更加优良的训练,也能把他所研究领域的最先进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弟子。
同时,也能够使弟子接触到很多人,或者有时会得到一些同行在公开场合下的吹捧,这样使弟子处在有利的被激励的较易出头的位置上。
名师能够在合作研究中发挥弟子的优点和长处,常把弟子的功能模型,引导到本身力量通常不可能达到的水平。“就像一个网球新手和网球冠军进行比赛时的情况那样你好像打出了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发球。他从你那里听取了某些重要事项的报告后, 十分钟后就导出了答案。”
名师就是一面夺目的旗帜,吸引着弟子们去追赶、超越。名师的能力提供了足以匹敌的模范。
名师不一定出高徒,可有了名师,就比较容易出高徒。
内因
这是最基本的原因。事实上归根 到底,成长最重要的是靠自身的才智与勤奋。如果自己没能耐就不会被名师选中,被名师选中了的也不一定都能获诺贝尔奖。
1936年还是纽约市立大学本科生的18岁的施温格,有了跟随一个想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的朋友到哥伦比亚去的机会。拉比对这两个青年进行谈话和提问,结果不是来访的发起人,而是施温格被拉比选中。拉比发现施温格虽然年龄小 却具有超常的丰富的物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处理技巧。1965年,施温格获诺贝尔物理奖。
名师出高徒。名师的出名,靠的是什么?是自己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魅力四射的人格。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教师的内功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外化为学生进步超群卓绝,造就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如果拿“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个标准去衡量的话,名师出高徒的教师,当之无愧称之为“名师”了。
高徒出名师。这种说法,也真有道理。教师的出名不完全靠自身的功底与能力,而是靠众多的“高 ......
“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历来为人们所公认。它有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们启发之大,是难以言喻的。
“名师出高徒”要有多方面的缘由。师傅自己有渊博的学识及出色的办事能力,这是先决条件,必须重视因材施教,要有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很好的处世金针,此其一。徒弟本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这是学好本领的基本保障,要有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天赋,此其二。这两大方面,就好象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如果脱离这两方面要求,也就不存在“名师”和“高徒”了。
东晋著名的书圣王羲之,他的书法堪称我国历史上的一绝,不仅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而且真正地达到了龙飞凤舞的境界。他才思敏捷学识渊博,集各家书法融于一体,终自成一脉,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代书法宗师。他调教出的徒弟,也就是他的儿子王献之,在我国历史上也颇有盛名。王献之生性好强,才智过人,因此在父亲的教导下,勤练书法,即使是冰冻三尺,也不间断,直至写完了二十缸墨水,才真正学好书法,并超过了他的父亲王羲之,以此名扬天下。
世界著名的一代绘画宗师——达、芬奇。他刚投师于佛罗基奥时,佛罗基奥没有首先教他创作作品,却要他画蛋。不明其间道理者,会误认为佛罗基奥无能,只不过搪塞过关而已,但行家一瞧,就会对佛罗基奥佩服得五体投地。达、芬奇日复一日地画蛋,自然也不耐烦了。这时,佛罗基奥才告诉他画蛋的真正意义所在。达、芬奇的成功,不正说明了师有方的重要和徒不怠的关键吗?
名师出高徒举不胜举,虽然各领风骚,但都证实了名师出高徒多方面的缘由,这是无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