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文(童趣 作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上面的是语文书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记》里的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虾”读"há"
“强”与“僵”同音(jiang),指僵硬的意思。
『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项』:颈,脖颈。
『徐』:慢慢地。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译文
我回忆童年时,能张开双眼直视太阳,连最细微的东西也能看清,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路、条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私底下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仙鹤,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这个景象,脖子也累得发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而边飞边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木,把虫蚁想象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成壕沟,我便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愉快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掀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当时我年纪小,正在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争斗,癞蛤蟆的到来不觉让我猛然一惊.等我神情安定下来,便捉住了这蛤蟆,,用树枝打了它几十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性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我。
3、稚:幼小。
4、张目:睁大眼睛。
5、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6、藐:渺小。
7、细:仔细。
8、故:所以。
9、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0、之:的。
11、项:脖颈,颈。
12、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3、于:在。
14、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5、徐:慢慢地。
16、唳:鸟鸣。
17、以······为=把······当作。
18、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9、兴:兴趣。
20、方:正。
21、盖:原来是。
22、鞭:鞭子。
23、之:代虾蟆。
注:脖颈的“颈”读“gěng” 项为之强的“强”读jiang 虾读ha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上面的是语文书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记》里的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虾”读"há"
“强”与“僵”同音(jiang),指僵硬的意思。
『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项』:颈,脖颈。
『徐』:慢慢地。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译文
我回忆童年时,能张开双眼直视太阳,连最细微的东西也能看清,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路、条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私底下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仙鹤,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这个景象,脖子也累得发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而边飞边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木,把虫蚁想象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成壕沟,我便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愉快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掀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当时我年纪小,正在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争斗,癞蛤蟆的到来不觉让我猛然一惊.等我神情安定下来,便捉住了这蛤蟆,,用树枝打了它几十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性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我。
3、稚:幼小。
4、张目:睁大眼睛。
5、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6、藐:渺小。
7、细:仔细。
8、故:所以。
9、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0、之:的。
11、项:脖颈,颈。
12、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3、于:在。
14、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5、徐:慢慢地。
16、唳:鸟鸣。
17、以······为=把······当作。
18、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9、兴:兴趣。
20、方:正。
21、盖:原来是。
22、鞭:鞭子。
23、之:代虾蟆。
注:脖颈的“颈”读“gěng” 项为之强的“强”读jiang 虾读ha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09-20
展开全部
看看点播不就成了
参考资料: 点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原文童趣 (作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上面的是语文书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记》里的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虾”读"há"
“强”与“僵”同音(jiang),指僵硬的意思。
『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项』:颈,脖颈。
『徐』:慢慢地。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译文
我回忆童年时,能张开双眼直视太阳,连最细微的东西也能看清,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路、条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私底下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仙鹤,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这个景象,脖子也累得发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而边飞边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木,把虫蚁想象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成壕沟,我便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愉快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掀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当时我年纪小,正在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争斗,癞蛤蟆的到来不觉让我猛然一惊.等我神情安定下来,便捉住了这蛤蟆,,用树枝打了它几十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性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我。
3、稚:幼小。
4、张目:睁大眼睛。
5、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6、藐:渺小。
7、细:仔细。
8、故:所以。
9、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0、之:的。
11、项:脖颈,颈。
12、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3、于:在。
14、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5、徐:慢慢地。
16、唳:鸟鸣。
17、以······为=把······当作。
18、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9、兴:兴趣。
20、方:正。
21、盖:原来是。
22、鞭:鞭子。
23、之:代虾蟆。
注:脖颈的“颈”读“gěng” 项为之强的“强”读jiang 虾读ha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上面的是语文书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记》里的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虾”读"há"
“强”与“僵”同音(jiang),指僵硬的意思。
『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项』:颈,脖颈。
『徐』:慢慢地。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译文
我回忆童年时,能张开双眼直视太阳,连最细微的东西也能看清,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路、条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私底下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仙鹤,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这个景象,脖子也累得发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而边飞边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木,把虫蚁想象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地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成壕沟,我便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愉快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掀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当时我年纪小,正在出神地看那两只小虫争斗,癞蛤蟆的到来不觉让我猛然一惊.等我神情安定下来,便捉住了这蛤蟆,,用树枝打了它几十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性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我。
3、稚:幼小。
4、张目:睁大眼睛。
5、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6、藐:渺小。
7、细:仔细。
8、故:所以。
9、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0、之:的。
11、项:脖颈,颈。
12、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3、于:在。
14、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5、徐:慢慢地。
16、唳:鸟鸣。
17、以······为=把······当作。
18、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9、兴:兴趣。
20、方:正。
21、盖:原来是。
22、鞭:鞭子。
23、之:代虾蟆。
注:脖颈的“颈”读“gěng” 项为之强的“强”读jiang 虾读ha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希望对你有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⒁,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召开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的样子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郎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与白雪纷纷的样子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起舞。”谢太傅听了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是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诚信(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的表现)。”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家门。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⒁,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召开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的样子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郎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与白雪纷纷的样子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起舞。”谢太傅听了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是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嬉戏。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抛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诚信(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的表现)。”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住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家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