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展开全部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已成长为我国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是跨世纪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能让师生双边活动充满激情和活力。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教育将对现存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创新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针对网络语文教学实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从教学环境、课件设计、情感教育、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设计了相关的实行方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众多教育者提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例如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石头书》这一课,“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壳的运动,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录音播放。《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录像再现。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悱,我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而是用自已的创造性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
3、网络下载。《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期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调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又如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是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创新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针对网络语文教学实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从教学环境、课件设计、情感教育、教师职能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设计了相关的实行方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众多教育者提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例如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石头书》这一课,“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壳的运动,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录音播放。《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录像再现。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悱,我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而是用自已的创造性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
3、网络下载。《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期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调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又如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是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