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进行了哪些教育变革

 我来答
她悄悄地来过
2016-08-28 · TA获得超过301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06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472万
展开全部
  • 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人口急剧增加,大工业城市相继出现,工厂制度兴起,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一跃而成为高度工业化的国家.随着工厂制的普遍建立和广泛采用大机器生产,英国社会出现了近代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这些变化,对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初等教育方面,工业革命使解决普及初等教育的问题更为迫切.这一时期初等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780年,热心于平民教育的传教士、出版业者R·雷克斯在英格兰的格洛斯特郡出资创办了星期日学校.这是一种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1783年,雷克斯著文论述了这种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开办宗旨,并把它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引起社会的广泛兴趣.这种学校,在星期日把贫民阶层的儿童聚拢起来,既可防范、减少社会秩序的混乱,又可用宗教宣传来麻醉儿童的精神,因此,在统治者的支持下,星期日学校到处设立.1785年成立星期日学校协会.19世纪中期,英国此类学校的学生达250万人.
      在师范教育方面,18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初等教育发展中教师短缺的问题,非国教派教徒兰卡斯特和国教派教徒贝尔,分别在本土伦敦和印度的马德拉斯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导生制,亦称“兰贝制”、“互教制度”、“相互教学法”.这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再转教其他学生的办法.在使用导生制的学校中,一个教师在导生(具体又分为“导生”、“助理导生”、“互助导生”)的帮助下可教数百名学生.花钱少,招生多,形式灵活,被誉为“廉价的教育制度”;既解决了缺乏教师和教育经费短缺的困难,又有助于初等教育的发展,故受到广泛欢迎.但这只是为了解决师资不足而收穷苦儿童学习的应急措施,存在着将教学变成呆板、机械训练等缺点,教学质量不高.1840年,凯·沙图华兹等人在英格兰大伦敦的巴特西创办了一所旨在培训贫穷儿童教师的师范学院,亦称“圣约翰学院”.学生年龄在15—42岁,开设园艺、家务和体操课程.1842年国家拨款补助.1844年后转由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管理,主要致力于为制造业和采矿地区培养师资,成为英国师范教育的开端.
      在中等学校教育方面,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中等学校基本上是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文法学校和公学.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日益发展,议会于1868年通过了《公学法案》,改革公学的章程,在学校董事会中增加了代表国家利益的代表名额,扩大董事会的办学权限,入学学生的身份也有所放宽.但对家庭财产的限制则有增无减,公学仍然是贵族、大资本家及富人子弟才能进入的学校.文法学校的等级性也十分明显.1869年,专门研究文法学校的汤顿委员会把文法学校分成三种类型,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服务.第一类学校实行寄宿制,以升学为目的,为上层资产阶级服务.第二类学校培养军队、医务、法律、文官、工程和商业方面的人才,课程包括拉丁文、英语、政治、经济学、数学、科学,学生离校年龄16岁.第三类学校为下层阶级而设,课程包括拉丁文或一门外语、英语、历史、初等数学、地理和科学,学生离校年龄为14岁.这一制度显然是为上层资产阶级设计的,它保持了贵族的特权,同时为专业人员和富商开辟了新的受教育机会,而不利于工人阶级.
      在高等教育方面,17世纪到18世纪末,英国的高等教育仍属于贵族、资产阶级统治.19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教育处于大变革时期,政府加强了对大学的管理,成立了皇家大学委员会(1850-1852),目的在于改革旧的大学章程和条例,开设新的课程,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先后在议会通过了《牛津大学法案》(1854)和《剑桥大学法案》(1856),开始了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时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