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四声”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四声”...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四声” 展开
 我来答
物方
高能答主

2021-09-02 ·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物方
采纳数:158 获赞数:1278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上、去、入。

南北朝时,梁武帝曾经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iān)子(zǐ)圣(shèng)哲(zhé)”;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

根据日本《悉昙藏》卷五记载:“平声直低、有轻有重。上声直昂、有轻无重。去声稍引、无轻无重。入声径止、无内无外。平中怒声、与重无别。”现代吴语中的绍兴方言和闽南语的潮州方言区分阴阳二类声调,阴调对应清音,阳调对应浊音。

为了不混淆“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的顺序,也可联想现代人出门必备的四字诀修改版“伸(shēn)手(shǒu)要(yào)吉(jí)”=“身(身份证)手(手机)钥(钥匙)吉(吉利)”。

中古四声与普通话四声的关系

在普通话中,中古全浊音被清音化,因此中古清音平声在普通话里变为阴平(普通话第一声),中古浊音平声变为阳平(普通话第二声),中古全浊上声在普通话里变为去声(普通话第四声)。

同时入声在普通话里消失,中古全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阳平(普通话第二声),中古次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去声(普通话第四声)。

wxmao88
2016-11-3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xmao88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9716 获赞数:532747
截止目前,采纳数达到2.9万,采纳率达97%,已升至19级。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四声”

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秒懂百科
2020-09-22 · 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3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3亿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