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展开全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小学生对习作是否感兴趣,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教师图自己省事,随便出一个习作题目,也不管学生实际习作水平如何,也不管他们能不能写出来,有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更缺乏必要且富有创意的习作指导,学生就很难写出像样的习作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惧怕和厌倦心理,进而对习失去兴趣。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往往就是捕捉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教师多写,引发学生习作兴趣。
现在课余喜欢写点文章的小学语文老师已经越来越少,笔者认为这也是小学生缺乏习作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对写作有兴趣,在工作之余,勤于练笔。教师经常写作,不仅能让教师体会到其中的滋味,在情感上和学生保持一致,还会增强教师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这些是教师在习作指导时都可以用得着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经常写作,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他的学生怎么会对习作不感兴趣呢?笔者在工作、读书之余,喜好舞文弄墨,偶有小文见诸报端,这成了我宝贵的教学资源。
一天,我随手将报社寄来的样报放在办公桌上,碰巧被语文科代表看见了,看完我写的文章,她吃惊地张大了嘴,小声问我:“老师,这是你写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于是,那张报纸就在班里传看开了。更有甚者,将我写的诗歌抄到了自己的摘抄笔记上。我当时想,既然大家对发表文章如此羡慕,我何不就来“炫耀”一番?于是我将近年来发表诗歌、散文的样报样刊找了出来,全部复印,然后将复印件装订成册,还精心设计了封面。我的这本诗文集“出版”并与学生见面后,立即在班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学生们很是羡慕。我趁机说:“同学们,你们也想发表自己的习作吗?”同学们都说想。我就从写某些文章的动机、选材、构思到下笔成文向学生作了一番介绍。这都是我几年的亲身体验得来的,又有“书”为证,学生们非常相信,一个个模仿起来。这样,我以自己为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再没有学生说习作难写了,有部分学生还将自己“额外”写的文章拿给我修改。我以此为契机,在班里搞了一次作文大赛。学生们个个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当比赛结果出来时,学生们高兴极了。获奖的,没获奖的,个个欢天喜地,像过年一样。学生们对习作的兴趣更浓了。
三、加强课外阅读,内化学生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老舍先生说:“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张中行先生说:“念书是储存工具,工具多了,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拿起来就行。”从两位大师的话中,可见课外阅读对习作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还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在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对生活肯定有新的感悟和思考。当这种感悟和思考成熟以后,学生就会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只要稍加引导,这种感觉就会变为学生习作的欲望和动力。这时候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不是外在诱因的激发,而是内因在起作用。惟其如此,学生的习作兴趣,才会长盛不衰。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习作水平,我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享书香人生”大阅读活动。该活动方案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篇目、阅读时间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操作性强。活动实施一学期后,我想了解一下学生们活动前后的变化。我没有考察他们的语文课外知识,而是看了他们的“个人习作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的个人作品不仅明显多了,而且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就连部分学困生也敢于向我展示他们的“个人习作集”了。如果没有“与经典同行,享书香人生”大阅读活动的开展,没有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这是很难想象的。
四、搭建展示平台,强化学生习作兴趣。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最低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寻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习作也是这样,当一篇习作写出来后,学生想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想得到别人的称赞。如果自己的习作获得了认同,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会得到强化,使学生对习作更加感兴趣。我将学生好的习作编成册子,发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传阅,
陈闪闪是班里的一位中等生,习作兴趣不高,每次习作成绩平平。在一次偶然的闲谈中,她向我表达了想在校刊上发表文章的愿望。我当时就鼓励她:“回去好好写,老师帮你修改。”这不,这篇经我“大动干戈”的习作终于发出来了。我将它编入册子,后来她经常拿来习作让我修改。不光陈闪闪,所有的学生,甚至学生家长,都十分看重我们的班刊。每有文章刊发,便举班同庆、举家同庆。班刊的创立,极大地强化了学生们原本就已十分浓厚的习作兴趣。
小学生对习作是否感兴趣,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教师图自己省事,随便出一个习作题目,也不管学生实际习作水平如何,也不管他们能不能写出来,有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更缺乏必要且富有创意的习作指导,学生就很难写出像样的习作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惧怕和厌倦心理,进而对习失去兴趣。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往往就是捕捉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教师多写,引发学生习作兴趣。
现在课余喜欢写点文章的小学语文老师已经越来越少,笔者认为这也是小学生缺乏习作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对写作有兴趣,在工作之余,勤于练笔。教师经常写作,不仅能让教师体会到其中的滋味,在情感上和学生保持一致,还会增强教师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这些是教师在习作指导时都可以用得着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经常写作,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他的学生怎么会对习作不感兴趣呢?笔者在工作、读书之余,喜好舞文弄墨,偶有小文见诸报端,这成了我宝贵的教学资源。
一天,我随手将报社寄来的样报放在办公桌上,碰巧被语文科代表看见了,看完我写的文章,她吃惊地张大了嘴,小声问我:“老师,这是你写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于是,那张报纸就在班里传看开了。更有甚者,将我写的诗歌抄到了自己的摘抄笔记上。我当时想,既然大家对发表文章如此羡慕,我何不就来“炫耀”一番?于是我将近年来发表诗歌、散文的样报样刊找了出来,全部复印,然后将复印件装订成册,还精心设计了封面。我的这本诗文集“出版”并与学生见面后,立即在班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学生们很是羡慕。我趁机说:“同学们,你们也想发表自己的习作吗?”同学们都说想。我就从写某些文章的动机、选材、构思到下笔成文向学生作了一番介绍。这都是我几年的亲身体验得来的,又有“书”为证,学生们非常相信,一个个模仿起来。这样,我以自己为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再没有学生说习作难写了,有部分学生还将自己“额外”写的文章拿给我修改。我以此为契机,在班里搞了一次作文大赛。学生们个个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当比赛结果出来时,学生们高兴极了。获奖的,没获奖的,个个欢天喜地,像过年一样。学生们对习作的兴趣更浓了。
三、加强课外阅读,内化学生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老舍先生说:“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张中行先生说:“念书是储存工具,工具多了,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拿起来就行。”从两位大师的话中,可见课外阅读对习作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还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在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对生活肯定有新的感悟和思考。当这种感悟和思考成熟以后,学生就会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只要稍加引导,这种感觉就会变为学生习作的欲望和动力。这时候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不是外在诱因的激发,而是内因在起作用。惟其如此,学生的习作兴趣,才会长盛不衰。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习作水平,我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享书香人生”大阅读活动。该活动方案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篇目、阅读时间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操作性强。活动实施一学期后,我想了解一下学生们活动前后的变化。我没有考察他们的语文课外知识,而是看了他们的“个人习作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的个人作品不仅明显多了,而且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就连部分学困生也敢于向我展示他们的“个人习作集”了。如果没有“与经典同行,享书香人生”大阅读活动的开展,没有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这是很难想象的。
四、搭建展示平台,强化学生习作兴趣。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最低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寻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习作也是这样,当一篇习作写出来后,学生想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想得到别人的称赞。如果自己的习作获得了认同,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会得到强化,使学生对习作更加感兴趣。我将学生好的习作编成册子,发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传阅,
陈闪闪是班里的一位中等生,习作兴趣不高,每次习作成绩平平。在一次偶然的闲谈中,她向我表达了想在校刊上发表文章的愿望。我当时就鼓励她:“回去好好写,老师帮你修改。”这不,这篇经我“大动干戈”的习作终于发出来了。我将它编入册子,后来她经常拿来习作让我修改。不光陈闪闪,所有的学生,甚至学生家长,都十分看重我们的班刊。每有文章刊发,便举班同庆、举家同庆。班刊的创立,极大地强化了学生们原本就已十分浓厚的习作兴趣。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深圳市汉开数理高中,由原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博士创办,是广东省第一所用“数理”命名的优质、高增值、高进步率的高中,立志建设成民办高中里的“深中”。这里是学术与创新共融的教育殿堂,我们拥有前沿的数理教育理念,卓越的教育管理团队,师资汇聚了众多特...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