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我来答
wxmao88
2017-03-1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xmao88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9716 获赞数:532723
截止目前,采纳数达到2.9万,采纳率达97%,已升至19级。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创新思维具有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综合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以及思维成果的独创性等特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创新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实效程度的不同。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敏于发现,着力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努力营造一种飞扬激情,燃烧思想,充盈情思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一、启迪思维,让学生学会标新立异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许多课文所蕴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要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学会标新立异的目的。
1、创设佳境
“水本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 相激乃发灵光”。创新就如同是这相荡而起的涟漪,相击而发的灵光,使平静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脑启蒙生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它需要一个能够催生“火花”的课堂氛围。[ 1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教学思想,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如、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大胆发言,就能敢于说、敢于辩、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 2 ]
一教师在教学《三亚落日》时,在充分引导学生品读美文欣赏美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自己就置身在这柔软细腻的沙滩上,迎着徐徐拂来的暖风,看着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诗般地没落,想说什么? 学生有说想画一幅画的,还有的说想写一首词,唱一首歌,作一首诗,一首赞美三亚的美妙绝伦的诗,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诗⋯⋯这时,一个学生说这是一首环保的诗,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哈哈大笑。教师充满赞许且疑惑地问该生:能说说理由吗? 该生回答:碧水、蓝天、海鸥、落日、清风、沙滩,岂能融进一缕黑色的烟,一张白色的纸,一口厌人的痰,这不是一首环保的诗吗? 师生热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学片段中,教师为学生的“自由言说”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宽松和谐、你追我赶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可以民主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画”也罢、“歌”也好、“诗”也行,无论你是怎样的画,怎样的歌,怎样的诗,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内心的言吐,老师都会小心翼翼地呵护。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也只有在一个适合它的空间土壤中才能孕育、诞生。因此,拆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用民主、自由、宽容、激励来取代强制专断与师道尊严, 应该成为创新教学的必由之路。[3 ]
2、换种想法
“奇迹产生于换一种想法之中”。少年儿童好奇好问,一些问题在成人看来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诞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离谱的答案也许包含着独辟蹊径的思路,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善于引导其求变,变得得法鼓励嘉奖,变得不妥引导启发。要让学生个个动脑筋,有收获。
在《小马过河》的教学现场,当师生讨论认同“小马不动脑筋,别人怎么说它就怎么做”时,一个另类声音出现了:“我认为小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么小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难保了。换成是我,听了松鼠的话也会收住脚步,这样冒险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显然,这是一种引人思考,含着一种强烈批判意识的声音,教师顺势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让人如此为难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得知河水的深浅呢?”学生讨论热烈,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像这样有价值的生发点在我们的课堂中处处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像这位教师一样善于引发学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学有所得。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并能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将交流讨论引向深入。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长,改变保守态度,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持异见,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二、开拓思维,让学生学会找岔子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1、向教材发问
学生崇拜书本和老师,往往会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对所学结果有疑问之处,我们鼓励学生把疑问说出来,并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查阅资料去寻求正确的答案。这样质疑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启迪智慧,增进互学精神,营造善思、善问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质。
当《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课堂上出现对诚实的雄日一片赞美声时,一个学生认为雄日太孤单,不想学他。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讨论,在不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为了突出个别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来垫底,或者故意把本来并不存在善、恶、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强拉,以形成反差。这是我们在阅读时经常可以窥见的一种创作构思。它的特点是:抑九扬一。这是一种违背客观事实的、主观武断的、极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说服力的思维方法。
2、向权威发问
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帮助儿童努力克服思维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滞。不盲从,敢于向权威挑战。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描述伽利略进行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的情景。这个实验非常简单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专门设备,也不需要掌握什么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这个实验。可是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七十三万个日日夜夜,竟没有一个人去做这个简单的实验。而伽利略却用铁的事实,在一瞬间就推翻了两千年来几乎具有绝对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结论。伽利略的伟大和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做了这个实验,而在于他绝不盲目崇拜权威。
三、深化思维,让学生学会突破障碍
狭隘的观念,沮丧的心情,压抑的氛围等都会使我们缺乏创造力,我们要能够认识障碍,进而克服障碍,促使创造力的产生。要突破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思维定势,不思变通;过于严谨,死抠字眼;崇尚权威,唯我唯上;从众心理,跟随大局;信息饱和,无法切入;胆怯自卑,缺乏自信;兴趣狭窄,倦怠懒惰。
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成了许多课堂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语文课上,我们常看到,为了板书某个词,抑或为了得到某个问题的答案,教师会不惜宝贵的课堂时间,穷尽“追问”之能事,直至挤出“正确结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独辟蹊径,尽量避开常规思维,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司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反向思考”的过程:司马光怎么会想到“砸缸救人”这个办法的? 还有其他办法吗? 将教师的创新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创新活动。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会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项目,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创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因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做到以上两点,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