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有哪些?
展开全部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有:
颜回 ,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 子渊 ,亦 颜渊 , 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 》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 德行 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 汉代 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 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唐太宗 尊之为“先师”, 唐玄宗 尊之为“兖公”, 宋真宗 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 嘉靖 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仲由 ,前542~前480,字 子路 ,鲁国卞(今山东 泗水县 泉林镇 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 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端木赐 ,前520~前456,字子贡,姓 端木 ,名赐,卫国人(今河南 浚县 人),曾任鲁、卫两国之相,是 孔门七十二贤 中最有作为者,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子贡是春秋时期了不起的 外交家 和 商人 ,被后世奉为“儒商鼻祖”。孔子曾称其为“ 瑚琏之器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 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 孔门 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 文化修养 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言偃 ,前506~前443,字 子游 ,又称叔氏, 常熟 人,是春秋时孔子唯一的 南方 弟子。他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 礼乐 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 唐代 起先后被封为吴侯、 吴公 、吴国公及先贤 言子 等。清 康熙 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 吴地 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曾点 ,字子皙,亦称 曾皙 ,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 平邑县 魏庄乡南武城、一说 嘉祥县 满硐乡南武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 颜路 、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 曲阜孔庙 后部的 崇圣祠 。《论语》载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带上六七个少年,去 沂河 里洗洗澡,在 舞雩 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 季武子 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 大中祥符 二年)加封“ 莱芜 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
曾参 ,约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 平邑 )人。人们尊称为 曾子 。孔子弟子。曾点之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智忠恕仁"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 吾日三省吾身 "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 犯而不校 (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 孝经 》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 道统 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 汉书·艺文志 》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 大戴礼记 》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 阮元 有《曾子注释》。今 嘉祥 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 曾庙 ,又称宗圣庙。
四科 十哲 德行:颜渊、 闵子骞 、冉伯牛、仲弓
言语: 宰我 、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见《论语·先进》)
颜回 ,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 子渊 ,亦 颜渊 , 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 》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 德行 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 汉代 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 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唐太宗 尊之为“先师”, 唐玄宗 尊之为“兖公”, 宋真宗 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 嘉靖 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仲由 ,前542~前480,字 子路 ,鲁国卞(今山东 泗水县 泉林镇 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 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端木赐 ,前520~前456,字子贡,姓 端木 ,名赐,卫国人(今河南 浚县 人),曾任鲁、卫两国之相,是 孔门七十二贤 中最有作为者,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子贡是春秋时期了不起的 外交家 和 商人 ,被后世奉为“儒商鼻祖”。孔子曾称其为“ 瑚琏之器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 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 孔门 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 文化修养 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言偃 ,前506~前443,字 子游 ,又称叔氏, 常熟 人,是春秋时孔子唯一的 南方 弟子。他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 礼乐 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 唐代 起先后被封为吴侯、 吴公 、吴国公及先贤 言子 等。清 康熙 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 吴地 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曾点 ,字子皙,亦称 曾皙 ,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 平邑县 魏庄乡南武城、一说 嘉祥县 满硐乡南武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 颜路 、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 曲阜孔庙 后部的 崇圣祠 。《论语》载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带上六七个少年,去 沂河 里洗洗澡,在 舞雩 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 季武子 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 大中祥符 二年)加封“ 莱芜 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
曾参 ,约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 平邑 )人。人们尊称为 曾子 。孔子弟子。曾点之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智忠恕仁"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 吾日三省吾身 "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 犯而不校 (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 孝经 》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 道统 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 汉书·艺文志 》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 大戴礼记 》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 阮元 有《曾子注释》。今 嘉祥 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 曾庙 ,又称宗圣庙。
四科 十哲 德行:颜渊、 闵子骞 、冉伯牛、仲弓
言语: 宰我 、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见《论语·先进》)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道德的弟子:颜渊、冉伯牛、仲弓
擅长政务的弟子:冉有、季路
辩才出众的弟子:宰子我、子贡
精通文章的弟子:子游、子夏
还有:端木赐、曾参、子謇、高柴、仲由、冉雍、言偃、子张、子羽、子贱、子思、曾皙、公冶长、南宫括、季次、颜路、子木、子羔、子开、子周、子牛、子迟、子华、子旗、叔鱼、子柳、子鲁、子循、子析、子石,这些人都是史书有记载的
还有四十二人没有什么记载,只知道姓名:子产、子之、子南、子敛、子骄、子徒、漆雕徙父、子徙、商泽、子明、任不齐、子正、子里、秦冉、公夏首、子中、奚容剱、颜祖
传说“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说孔子有学生三千多,真正学出点名堂的只有七十二人。说起“七十二贤人”的由来,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孔子带着弟子三千,周游列国。一路上走散的走散,留在列国当差的当差,后来到达陈国时,只剩下七十二人啦。他们前脚到,跟后就被陈蔡之兵围困起来,绝粮七天七夜。他们带的粮食都吃光了,能够食用的只有几袋子咸盐。弟子们饿急了,就吃盐粒、喝盐水,这样一连吃喝了好几天。孔子见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的七十二弟子都快成咸人啦”由于咸、贤同音,“七十二贤人”就这么叫开了。
其实七十二弟子之说历来众说纷纭,通常认为是虚指。《史记•孔子(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中记载了孔子大部分比较有名的贤良弟子,但有详细记载的远远不足七十二个,很多都只是有一个名一个字,勉强凑够七十七个,并不是七十二个,原文是:“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其他的多源于民间传说,真实性不高,所以七十二弟子应该是虚指。至于三千弟子相信也只是唐宋是世人夸大孔子的说法,春秋战国时并没有孔子有三千弟子的相关记载。
擅长政务的弟子:冉有、季路
辩才出众的弟子:宰子我、子贡
精通文章的弟子:子游、子夏
还有:端木赐、曾参、子謇、高柴、仲由、冉雍、言偃、子张、子羽、子贱、子思、曾皙、公冶长、南宫括、季次、颜路、子木、子羔、子开、子周、子牛、子迟、子华、子旗、叔鱼、子柳、子鲁、子循、子析、子石,这些人都是史书有记载的
还有四十二人没有什么记载,只知道姓名:子产、子之、子南、子敛、子骄、子徒、漆雕徙父、子徙、商泽、子明、任不齐、子正、子里、秦冉、公夏首、子中、奚容剱、颜祖
传说“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说孔子有学生三千多,真正学出点名堂的只有七十二人。说起“七十二贤人”的由来,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孔子带着弟子三千,周游列国。一路上走散的走散,留在列国当差的当差,后来到达陈国时,只剩下七十二人啦。他们前脚到,跟后就被陈蔡之兵围困起来,绝粮七天七夜。他们带的粮食都吃光了,能够食用的只有几袋子咸盐。弟子们饿急了,就吃盐粒、喝盐水,这样一连吃喝了好几天。孔子见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的七十二弟子都快成咸人啦”由于咸、贤同音,“七十二贤人”就这么叫开了。
其实七十二弟子之说历来众说纷纭,通常认为是虚指。《史记•孔子(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中记载了孔子大部分比较有名的贤良弟子,但有详细记载的远远不足七十二个,很多都只是有一个名一个字,勉强凑够七十七个,并不是七十二个,原文是:“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其他的多源于民间传说,真实性不高,所以七十二弟子应该是虚指。至于三千弟子相信也只是唐宋是世人夸大孔子的说法,春秋战国时并没有孔子有三千弟子的相关记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