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 我来答
zgrbkr
高能答主

2017-04-02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8072万
展开全部
新形势下的有效课堂越来越多地引起教师们的关注,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明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改课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和做法,以便与同行们共同商榷与提高.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
1.宏观把握教材
备课时,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知识内在联系,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例如世界近现代史中《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包括四节内容,这四节内容前后联系可看作是一个整体:俄国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总的世界革命运动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促成世界现代史首次革命高潮,这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主导,以被压迫民族为盟军的一次世界规模的革命运动.这样的讲述,学生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再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要宏观把握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那么以后讲任何一节时都可放入一条线索中去,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
2.微观拓宽教材
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开卷考试中越来越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适当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有章可循,心中有数.如在讲到《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关于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影响,学生对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所带来的灾难能够理解,但是对殖民扩张所带来的客观进步性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才能够领会,于是在课堂上重点跟学生说明清楚“什么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在经济上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大批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任何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第二是在少数人手里积累起为组建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资本主义发展史告诉我们,新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用暴力方式加速了这两个基本条件的形成.最初的巨额货币财富的积累,是通过对殖民地人民和本国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而实现的,马克思也曾深刻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西方殖民国家在积累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的同时,又造成了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这样就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自由劳动力,从而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是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从这个结果上看,奴隶贸易、殖民掠夺就具有了客观上的进步意义.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2.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的关系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如推石激澜、巧设障碍、扩充延伸、诱导争论、变换角度等等,启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扩展思维的广阔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例如:讲述完德意志的统一后,可如下设问:“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的思维热点,有助于学生联系性思维,而且也拓宽了学生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必定要经过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理解的空间.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学过程中“疑”与“释”的关系
正方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我们应该努力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其论据:(1)凡尔登战役的惨况,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2)从大战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等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反方观点:人类历史上的战争都具有两重性,战争的发生也有它的规律性.历史证明,人类无法防止战争的发生,也不能一概地反对战争,其论据:(1)第一次世界大战摧跨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尔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2)大战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3)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4)大战加速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大战中的许多新式武器都是科学进步的结果,科技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学生辩论完毕,教师应充分肯定正、反两方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见解,同时对双方讨论中双方的不同意见、看法等,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不强求统一,以免扼杀学生的思维多样性.
三、优美的课堂语言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必须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例如:“亚洲的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的时间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学生容易记错,笔者简练用“革命风暴刮起后,把沉睡的亚洲人吹醒了”一句话,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并且记得很牢.
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主要是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外在美主要是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如字字珠玑、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美;层次清晰、简洁明了的板书、板图美;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等.
四、画龙点睛的小结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一节课的小结应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复习归纳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时,可归纳为五个战场、四次会议、三次转折性战役、三个法西斯国家投降,使学生不仅记忆牢固,而且知道本节的关键所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反思的余波.一节课的结束不能认为是思维发展过程的完成,恰恰相反,应该是思维进入更高层次循环的开始.课堂教学最后还应注意目标反馈、讲练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练习强化记忆.
王金战讲高考
2021-04-01 · 贡献了超过286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