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高段典型练习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高段典型练习题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语文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目前我们高段语文教师在课堂布置作业时总是沿着作业本或教辅资料草草布置了事,要么就是侧重于双基训练,存在着“三轻三重”的现象,由此步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1、重基础轻能力作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布置作业便让学生头也不抬的写、写、写,或让学生抄生字、抄课文,或让学生做课堂作业本,很少根据课文设计阅读作业;有的即使设计了作业,也是在基础上设计,能力题型少之又少。
2、重作业数量轻作业质量 。有的教师总以为学生做的题目越多越好,因而每天都要布置0.5—1小时的作业量,或是同类型的机械重复,或深浅题目的比利失当,或不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因材布置作业,“满滩一捆柴”“有枣无枣打三竿”,忽视了所选题目的典型性,所布置的题目大多起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重课堂本作业轻课文后练习。个别教师十分迷恋课堂作业本练习,他们对课文后的练习题往往不屑一顾。
(二)理性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正日益突出。作为农村老师如何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更好地解读文本,设计一些课堂作业与练习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在的语文教学趋势,每堂课都要求一定的时间安排学生练习,《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指出: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但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根据单元阅读目标,设计合适的作业练习与设计呢?
二、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课堂作业与练习”是指以单元阅读目标落实为基点,课堂作业与练习设计要跟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指向语文,体现言语活动,体现基础和能力题型的层次性,不同学段练习有所侧重,倡导以练习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常态设计。
三、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
(一)研究指向
1、通过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与练习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与练习。
2、通过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与练习设计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作业与练习设计能力。
(二)研究内容
任何一篇文章,在进入教材之后,就不仅仅只是一篇文章,而是给学生提供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材料。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生动的描述、巧妙的构思等等,都是进行作业设计的好素材。
1、积累运用作业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以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
(1)语言作业。根据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设计积累语言性的作业。题型大致有字音、字义、词语的辨析、词语巧搭配等方面的设计。
(2)句式作业。课文中往往有一些精彩的句式或段落可以进行仿写。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排比句段等。
2、文本再生作业
深入解读文本,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寻找语文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就是文本特有的“语言形式”,精心设计作业。
(1)精彩再现。可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进行设计。可以让学生概括、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2)句式再放。课文中往往有一些词语准确,句式优美。设计时可以从这方面找准练笔点。
3、课文迁移作业
怎么使小学语文从教教材走向教课程内容;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走向学生为本,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活动?那就要用课文教语文,迁移练笔?根据教学目标,让课文的一些知识点在运用,达到知识的迁移。作业的形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务实地处理学与练的关系,力避单调重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仿写。要根据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来取舍内容,设计作业与练习,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语言的表达规律。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精美语言,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的写作。写一个片段,一句话,持之以恒,自然“润物细无声”。可以抓住特点仿写,有的文章语言很有特点,我们就仿写它的语言;有的文章写作方法很有特点,比如集中描写人物外貌,比如集中描写动作、心理、语言的,这些都可以作为专项去进行仿写练习;有的文章结构很有特点,如总分结构,倒叙结构,插叙结构等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仿写。
(2)创生。创生,是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满足内心表现欲望的一种读写训练形式。创生方式主要有补白、拓展、改写、续写等类型。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教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读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生活延伸。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和经验总结法辅以文献资料法。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3——2014.4)了解高段语文老师布置课堂作业现状,根据实际梳理研究内容,搜集有关资料,设计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4.5——2014.12)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调整研究方案,对课堂作业与练习设计进行实践,从而慢慢完善。积累素材,进行阶段性小结。,
3、总结阶段(2015.1—2015.4)搜集相关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收获,并将研究随笔进行整理,归纳,从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语文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目前我们高段语文教师在课堂布置作业时总是沿着作业本或教辅资料草草布置了事,要么就是侧重于双基训练,存在着“三轻三重”的现象,由此步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1、重基础轻能力作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布置作业便让学生头也不抬的写、写、写,或让学生抄生字、抄课文,或让学生做课堂作业本,很少根据课文设计阅读作业;有的即使设计了作业,也是在基础上设计,能力题型少之又少。
2、重作业数量轻作业质量 。有的教师总以为学生做的题目越多越好,因而每天都要布置0.5—1小时的作业量,或是同类型的机械重复,或深浅题目的比利失当,或不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因材布置作业,“满滩一捆柴”“有枣无枣打三竿”,忽视了所选题目的典型性,所布置的题目大多起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重课堂本作业轻课文后练习。个别教师十分迷恋课堂作业本练习,他们对课文后的练习题往往不屑一顾。
(二)理性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正日益突出。作为农村老师如何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更好地解读文本,设计一些课堂作业与练习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在的语文教学趋势,每堂课都要求一定的时间安排学生练习,《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指出: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但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根据单元阅读目标,设计合适的作业练习与设计呢?
二、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课堂作业与练习”是指以单元阅读目标落实为基点,课堂作业与练习设计要跟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指向语文,体现言语活动,体现基础和能力题型的层次性,不同学段练习有所侧重,倡导以练习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常态设计。
三、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
(一)研究指向
1、通过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与练习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与练习。
2、通过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与练习设计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作业与练习设计能力。
(二)研究内容
任何一篇文章,在进入教材之后,就不仅仅只是一篇文章,而是给学生提供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材料。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生动的描述、巧妙的构思等等,都是进行作业设计的好素材。
1、积累运用作业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以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
(1)语言作业。根据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设计积累语言性的作业。题型大致有字音、字义、词语的辨析、词语巧搭配等方面的设计。
(2)句式作业。课文中往往有一些精彩的句式或段落可以进行仿写。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排比句段等。
2、文本再生作业
深入解读文本,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寻找语文的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就是文本特有的“语言形式”,精心设计作业。
(1)精彩再现。可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进行设计。可以让学生概括、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2)句式再放。课文中往往有一些词语准确,句式优美。设计时可以从这方面找准练笔点。
3、课文迁移作业
怎么使小学语文从教教材走向教课程内容;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走向学生为本,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活动?那就要用课文教语文,迁移练笔?根据教学目标,让课文的一些知识点在运用,达到知识的迁移。作业的形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务实地处理学与练的关系,力避单调重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仿写。要根据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来取舍内容,设计作业与练习,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语言的表达规律。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精美语言,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的写作。写一个片段,一句话,持之以恒,自然“润物细无声”。可以抓住特点仿写,有的文章语言很有特点,我们就仿写它的语言;有的文章写作方法很有特点,比如集中描写人物外貌,比如集中描写动作、心理、语言的,这些都可以作为专项去进行仿写练习;有的文章结构很有特点,如总分结构,倒叙结构,插叙结构等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仿写。
(2)创生。创生,是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满足内心表现欲望的一种读写训练形式。创生方式主要有补白、拓展、改写、续写等类型。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教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读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生活延伸。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和经验总结法辅以文献资料法。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3——2014.4)了解高段语文老师布置课堂作业现状,根据实际梳理研究内容,搜集有关资料,设计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4.5——2014.12)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调整研究方案,对课堂作业与练习设计进行实践,从而慢慢完善。积累素材,进行阶段性小结。,
3、总结阶段(2015.1—2015.4)搜集相关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收获,并将研究随笔进行整理,归纳,从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