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体例有: 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四部类书
中国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全唐文》
太平御览/(宋)李昉等奉敕撰.--东京:中文,1980.(R041.51/547 V.1-4)
太平御览系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李昉等14人编纂,至八年完成,原名太平类编,旋因赵光义欲每天阅读此部书,故易名为太平御览.全书分为天、时序、地、皇王、偏霸、皇亲、卅郡、居处、封建等55部,部下分目.
每个子目下之资料,系辑录自北齐《修文殿御览》、唐《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等类书,此些类书今仅艺文类聚尚存.后人可利用太平御览所引经史,以订正今本之谬误.故「存古订伪」为御览之最大功用.本书之索引有:(1)太平御览引得/哈佛燕京学社编.(R012.91/8558 V.23).
.册府元龟/(明)李嗣京等重订.--台北:中华,民56.(R041.52/6452).
为宋代王钦若、杨亿等奉敕撰,历时八年完成.所谓「册府」,即古代帝王藏书册之府,「元龟」即「龟鉴」之义,故册府元龟系从历代帝王藏书册之府中,撷取精义,分门别类,使历代帝王将相、士大夫之嘉言懿行,可供君臣治国行事之典范,故初名《历代君臣事迹》,后赐名册府元龟.此书取材严谨,仅及经传子史,不录野史、小说、杂书、家传.此书优点为保存了丰富的史料,尤其所引正史多为北宋以前古本,可以校补现存史书之不足与缺乏.但此书编纂人手众多,故亦出现徵引资料错误、遗漏或互相矛盾之处,且所引书籍未注出处,不便寻检原文,是为其缺点.
文苑英华:大型诗文总集.宋太宗时李□、宋白、徐铉等编. 1000卷.选材时限与《文选》相衔接,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作者近2200人.作品近 2万篇,唐人作品占十分之九.分赋、诗等38类,各类中又分为若干门目,比《文选》分目更繁琐.此书选录有滥、缺之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曾指出它所收的唐赋“陈陈相因”,但所辑文献相当丰富.宋初文集的印本很少,此书所收唐人作品,有的全卷收入,有的原集后来失传,给后人的赏鉴、辑佚、校勘、考订等工作提供了资料.
《文苑英华》于南宋孝宗时周必大、胡柯、彭叔夏 校订后刊行,今存者即此校定本.宋宁宗、明世宗时曾重刻.